第356-360章(2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乱世之中,战争压顶,军务方面仍然是重头戏,也最吸引眼球。
  总参谋部抛出酝酿已久的集团军编制方案,仍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自由军每3个正规主战军团组建为一个野战集团军,兵力60万,正副司令均为五星将军衔。
  因大胜之后,新占领区面积过大,人口众多,并且面临欧美“圣战”联军的巨大压力,自由军兵力再度急剧膨胀,陆、海、军三军总共设置13个野战集团军。
  陆军总部辖9大野战集团军:
  第一集团军由叶知秋、冷谦任正副司令,均为五星将军衔。其兵力由叶知秋第1军团、冷谦13军团、幕容勃第17军团为主构成。冷谦在原神水军地位只在冷香蕊之下,在冷香蕊前往昌隆城就任后,他实际就是神水军改编而来的第13至15军团实际负责人。
  第二集团军由林志、白惊飞任正副司令,其兵力构成为原林志第2军团、白惊飞第6军团、司马相如第1军团。
  第三集团军由刘礼涛、龙啸天任正副司令,其兵力构成为原刘礼涛第4军团、龙啸天第11军团加一个百羊郡预备役军团转正。
  第四集团军由张群峰、丁百坚任正副司令,其兵力构成为原张群峰第5军团、丁百坚第9军团加一个预备役军团转正。
  第五集团军由庞义、冯子材任正副司令,其兵力构成为庞义第7军团、冯子材第14军团和一个预备役军团转正。冯子材是原岳阳府神水军第2军团长。
  第六集团军由秋水波、风玉祥任正副司令,其兵力构成为原秋水波第军团、风玉祥第19军团和一个预备役军团转正。风玉祥是风氏家族潜伏南湖军团的暗势力负责人,南沙湖军团改编为自由军第19军团后被任命为军团长。
  第七集团军由官云飞、赫连树任正副司令,其兵力构成为原官云飞第10军团、一个预备役军团转正和一个经审查后整编的起义皇协军军团。
  第八集团军由秦仲、雄战任正副司令,其兵力构成为雄战第21军团、马超第22军团和一个预备役转正。
  第九集团军由朱由检、杨荣彬任正副司令,其兵力构成为原后唐帝国北原集团军2个军团和一个自由军预备役军团转正。
  海军总部辖3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司令由海军总长海天青兼任,第二集团军由云沙浪任司令、第三集团军由程庭坚任司令。
  空军总部辖1个集团军,司令由霸天兼任。
  在70万正规军之外,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组建有9个陆军预备役军团、3个海军预备役军团、1个空军预备役军团共260万预备役,维护盟内安全,随时可补充正规军的减员。
  从自由军的兵力构成看:13个野战集团军中有6个陆战集团军系原自由军一系将领担任司令,海军、空军都掌握在自由军将领及华映宏的“准岳父”程庭坚手里,另有3个集团军名义由秋水波、官云飞和朱由检担任司令,实际也有原自由军高级将领牵制,各大加盟势力原有军队几乎都进行了混合编组。
  这种别有用心的安排,始终贯彻着华映宏的军队权力制衡思想,加军政分开、军法委员由军法部直接任命,军情人员自成体系并且完全由自由军一系的“老资格”担任。无论哪家势力、哪个高级将领企图控制1个野战集团军打军务院的“翻天印”都是绝不可能发生之事!
  此外,风嫣然调任陆军总长、兼任直属集团军司令。直属集团军兵力构成为“射日军团”、“火凤军团”、骑兵独立军团和“复仇女神”部队,总兵力大约0万人左右。不过,要论战斗力的话,因为在“仙芝丸”和新式军械配备等方面都受到特别照顾,直属集团军的战斗力估计能超过45个野战集团军的总和!
  显然,华映宏把“自由军花”风嫣然调回自己身边,掌握最精锐的直属部队,是公私兼顾,对各大盟形成无形威慑。这样安排,并非意味着他不信任目前的大好形势下各大盟对自由盟的忠诚,但是信任不能取代理智因为随便哪一家势力如果有机会军政合一、割据一方,将来就可能是分裂割据的苗头!
  华映宏绝不允许军队有脱离控制的一丝可能性发生:如果有他在之日,当然没有人敢轻举妄动;但如果哪天他走了呢?若是辛苦打下的自由盟江山某一天再度回到军阀割据、分裂混战的局面,他又如何能够心安理得离去?
  梁园虽好,却非久留之地。
  这个异世界虽然精彩,华映宏自知终究会离开,所作的一切安排都是在为未来打算!
  第三百五十七章敲诈女神
  下午4点半,盟主府。
  除华映宏和海天青缺席外“最高九人会议”已经开了3个多小时,仍有几项重要议题还没有进行讨论。
  别看华映宏参加会议的时候,作决策轻描淡写,举重若轻,什么事情到他手里都能快刀斩乱麻一样作出决定,但在华映宏缺席时,包括柳雨菲、吕经纬在内的众人都只能小心翼翼,细心揣摩他会对同样的问题有如何看法,如何解决,才敢作出决定。
  “下面一个议题是关于自由盟内粮价飞涨引起物价全面快速涨的问题。”
  柳雨菲对政务院连首相吕经纬道:“请吕相先介绍情况。”
  “近1个多月来,因大量难民涌入盟内,支援北方三国抗击异族等原因,我盟粮食再度出现紧张,粮价迅速涨,同时房价也出现非正常涨,推动整个物价开始全面恶性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