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阿史那页丸知道,自己又一次输给了海震,他恨恨地哼了一声,转身回到马上,带着手下和奄奄一息的于曦存,退到军中。
  “海震”刘祯看着表情肃穆的海震,想安慰他,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海震只是深深地看了突厥大军一眼,便将他手中的弓交给身旁的兵士,转身回帐。
  接过弓的兵士,在仔细一瞧弓身时,也惊恐地默然无语。因为一支上好的黑檀木弓,居然让海震给握裂了,而那弓弦上还沾染着斑斑血迹。
  从此之后,海震没有看过于曦存,也不知道她是生是死。
  他常常想着,他射出那一箭的当下,讲出采桑葚提醒她,不知道她听懂了没有?还是那时的她,已经痛到听不进他的话,就这么香消玉殡在他的箭下?
  这些都是无解之谜,他无从问起,也得不到答案。身边的人,上至征北元帅的怀化大将军刘祯,下至伙房里的小兵,没有人敢再提起于曦存的事情。
  一场将军大义灭亲的戏码,就这么掩没在滚滚的沙尘之中,在杀声震天的沙场之中,仿佛也无人听到这桩逸事激起的一丝涟漪。
  与突厥的仗,打了两年。
  这两年内,突厥几乎是倾尽全力,虽然也杀了不少中原士兵,但最终仍是落败收场。海震在失去于曦存后,变得更加冷心冷情,只要是他当前锋的战役,突厥人必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此外蔡强、蔡增父子也双双阵亡,以祭他心里那抹美丽的灵魂。
  然而他的恨似乎不只如此,在最关键的一场战役,他一个人单枪匹马杀进突厥大军,一刀捅进莫利可汗的左胸,像在为于曦存中的那箭报仇一样。
  就是这一剑,突厥人怕了、慌了,即使阿史那页丸及时救驾,还伤了海震一刀,但比起莫利可汗的垂危,海震就算多挨几刀也无妨。于是突厥人溃不成军,接下来几次的战役,皆是以惨败收场。
  因此,重伤的莫利可汗遣阿史那页丸递上降书,即便他看着海震的目光是那么愤怒与不甘,但这次的投降依旧切切实实、明明白白,给朝廷挣了好大的脸面,也让国库多了不少收入。
  此次立了大功的刘祯与海震,当然是皇帝主要赏赐的人,在大军回京之前,朝廷的旨意已由皇上的近侍姚公公千里飞奔传来。
  “授一等忠勇伯,赐黄金千两,封食邑六千户”姚公公缓缓念完对刘祯的赏赐,接着便换到海震“镇北将军海震,武功昭昭,荡平突厥,明德有功,升冠军大将军,赐黄金千两,玉金腰带钦此。”
  刘祯谢了恩,接过圣旨,但海震却依旧跪在当场,久久不见其反应。
  “海将军,怎么了?快接旨啊!”姚公公以为他没听清楚,轻声提醒。
  海震吸了一口气,沉着脸道:“臣有负皇恩,不能接旨。”
  在场所有人都因他的拒接愣住,姚公公替皇上宣旨那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抗旨的,更别提这还是天大的赏赐。
  “海将军,这抗旨是要杀头的啊”姚公公有些尴尬地望了望刘祯,希望他能帮忙劝慰。
  可是刘祯仿佛知道海震的心事,只是微微摇头,喟然一叹,并没有开口。
  海震恍若没看到姚公公的为难,迳自说道:“我为朝廷打了那么多年仗,就当作换我这条命吧!”
  在众目睽睽之下,海震居然卸下了战甲,恭敬地放在姚公公面前——当然,他敬的不是姚公公,而是他手上代表皇上的圣旨。
  “我已为国家打了胜仗,达成皇上交付的使命,却因此有负于心爱之人,让她至今芳踪杳杳,生死不明。如今我责任已了,却有愧于心,就此辞官。此生若找不到曦存,我海震不再入京。”
  他朝圣旨叩了三个响头,而后便在众人瞠目结舌下,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军帐。
  姚公公和刘祯面面相觑,前者苦着脸道:“这刘大将军,这该如何是好?”
  “你就照实回去禀报皇上吧!这几年,海震也着实不好受,如果没有他出生入死,这场仗根本不可能这么快结束。”
  刘祯想到自海震射了于曦存一箭后,他几乎成了一个没有情感的人,每天除了杀戮,还是杀戮,一个人所能承受的,也就这么多了。
  “这国家欠海震的,可能永远都还不了啊”战事结束了,突厥各部落的勇士,自然要回归原本的部落。
  不过这次战争拖得太久,突厥儿郎死伤无数,因此各部落都缺人缺得紧。过去的日子,虽然前方在打仗,但日子仍是要过的,放牧的人依旧放牧,只是由男儿变为女儿;和南边人做买卖的人也并未因战争而停止,仍然用着铁器、织品或骏马等,交易南边的丝绢绫罗、漆器铜器,以及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及食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