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3)
“这”“真是太好了!”
“皇上圣明。”
两种不同的声音夹杂在窸窸窣窣令人听不太清楚的交谈声里,有的人是直呼德政,却有人面如死灰,心疼自己的月俸无端少了一成。
“为了不只有众臣慷慨解囊,朕从今日起每顿餐点少五盘,服装由一个月二十套改为十套,省下来的银子就纳入资金里,用来帮助穷困的百姓,而这由狄宰相提出的方案,朕取名为济民法。”武则天朗声说道,然后瞥向狄宁宁,嘴角微微勾起。
狄宁宁内心激昂,直想冲回宰相府,同李澈说这件令穷苦人家欢欣鼓舞的好消息,但又只能硬生生的忍下。
当狄宁宁下朝后,若蓝上前,在自家主子耳旁说了悄悄话,接着两人快步离开洛阳宫,直往宰相府奔去。
小姐,方才王爷命人传话过来,要小姐回府里一趟,说什么东西找到。
若蓝的一句话,令狄宁宁的心差点跳到口里,在从明堂往洛阳宫大门的路上,她是得多压抑自己奔腾的情绪,才不让自己不合身分的拔腿狂奔。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当载着两人的马车停在宰相府大门口时,狄宁宁迅速跳下马车,提起长至脚踝的襦裙裙摆,三步并作两步的在回廊上快跑。
纤手推开父亲书房的房门,她喘息着入内,只见李澈背对着自己,正低垂着头,专注的翻阅书册。
“听若蓝说,您已经找到家父留下来的记事本了?”狄宁宁不顾一切,劈头就问。
“回来了。”李澈转头,笑睨着她,举了举手上的蓝色书皮本子“是这本没错。”
狄宁宁走上前,双手不住颤抖,接过他手中的蓝色书皮本子,那是父亲生前在朝为官时一一列出的梦想,纤手每翻一页,双眼每看一行,一字一句全都是忧国忧民,渴望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完美世界美梦。
再想起父亲生前如履薄冰、公正清廉,最后的下场竟然是疲累过度,一病不起,眼眶泛着热泪,一滴接着一滴落在手背上,她这才发现自己居然又在李澈面前展露脆弱的一面。
“已故的狄宰相穷尽一生都是为了大唐盛世,既然你继承他坐上高位,就该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替父亲完成梦想。”李澈勾着嘴角,明白她现在是想起亲人了。
“嗯。”狄宁宁轻轻的点了下头。
“我去外头洗把脸,顺便找点吃的,等会儿再回来与你讨论。”他十分识趣的离开,独留她一人阅读父亲亲手写的本子,回味过去有父亲陪伴、只需做个乖巧女儿的时光。
当李澈离去后,狄宁宁擦乾脸上的泪痕,坐在太师椅上,将本子放在桌上,从第一页开始细细读起。
半个时辰过去,李澈敲了敲房门,双手负在身后,走入里头,刚好看见狄宁宁读完最后一行,抬起俏脸,望向自己。
“看完了?”他扬起一边眉头,笑睨着她,很自动的替自己斟了一杯茶水。
“嗯。”站起身,她拿起本子,走向李澈“微臣想请问王爷,您在我父亲的记事本里有无发现异状?”
“你说呢?,”李澈坐在圆凳上,微扯薄唇的反问。
狄宁宁与他对望一眼,她知道不需要说什么,两人心照不宣。
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发现,狄仁杰的记事本里依序列出一项项待办事项,有些事项后头注记了“完”这个字,想必那是狄仁杰生前已经完成的梦想,而未写上“完”字的事项里,有一件事情成功的吸引两人的注意。
狄宁宁将本子翻到他们都感到有蹊跷的地方,纤指指着上头苍劲的字迹。“爹在这页上头写的事情十分古怪,他分别写了脖子红豆般伤口、石帛县同花村、江山、江海交会这些字,我实在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脖子红豆般伤口这句话。”她边低头说话边在他身边坐下,完全没注意两人是如此靠近,近到只要对方微微倾身,就能亲吻到另一方。
“这应当不是巧合,张御史脖子上的伤口也是红豆般大小,所以这件事的内幕是疑云重重。”李澈伸出长指,替她将贴在唇边的发丝拨至耳后,夹杂着赞许的爱恋目光看向她,对于年仅十八岁的小姑娘能有这样犀利的洞察能力感到敬佩。
“可是爹的记事本里只写了这些,我们该如何查起?”狄宁宁不晓得是没能发现他的亲昵举止,抑或是已经习惯他的贴近动作,没有任何抗拒,而是一开口就把他也算成一块。
一听到“我们”两字,李澈心情大好,沉吟了一会儿才开口“我看你父亲写这篇手札的时间是圣历元年,那就是距今两年前的事情,所以你回到议事厅,找个心腹,不着痕迹的找找那年有关于石帛县地方官送来的奏摺,也许得以窥知一二,而我继续留在密室里找寻蛛丝马迹。”
若以他在外界的评论,以及他的身分,不适合进入议事厅底端收藏奏摺的仓库,寻找圣历元年的公文,力不逮心的他只能继续留在宰相府里,从大批史料中寻找可疑之处。 ↑返回顶部↑
“皇上圣明。”
两种不同的声音夹杂在窸窸窣窣令人听不太清楚的交谈声里,有的人是直呼德政,却有人面如死灰,心疼自己的月俸无端少了一成。
“为了不只有众臣慷慨解囊,朕从今日起每顿餐点少五盘,服装由一个月二十套改为十套,省下来的银子就纳入资金里,用来帮助穷困的百姓,而这由狄宰相提出的方案,朕取名为济民法。”武则天朗声说道,然后瞥向狄宁宁,嘴角微微勾起。
狄宁宁内心激昂,直想冲回宰相府,同李澈说这件令穷苦人家欢欣鼓舞的好消息,但又只能硬生生的忍下。
当狄宁宁下朝后,若蓝上前,在自家主子耳旁说了悄悄话,接着两人快步离开洛阳宫,直往宰相府奔去。
小姐,方才王爷命人传话过来,要小姐回府里一趟,说什么东西找到。
若蓝的一句话,令狄宁宁的心差点跳到口里,在从明堂往洛阳宫大门的路上,她是得多压抑自己奔腾的情绪,才不让自己不合身分的拔腿狂奔。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当载着两人的马车停在宰相府大门口时,狄宁宁迅速跳下马车,提起长至脚踝的襦裙裙摆,三步并作两步的在回廊上快跑。
纤手推开父亲书房的房门,她喘息着入内,只见李澈背对着自己,正低垂着头,专注的翻阅书册。
“听若蓝说,您已经找到家父留下来的记事本了?”狄宁宁不顾一切,劈头就问。
“回来了。”李澈转头,笑睨着她,举了举手上的蓝色书皮本子“是这本没错。”
狄宁宁走上前,双手不住颤抖,接过他手中的蓝色书皮本子,那是父亲生前在朝为官时一一列出的梦想,纤手每翻一页,双眼每看一行,一字一句全都是忧国忧民,渴望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完美世界美梦。
再想起父亲生前如履薄冰、公正清廉,最后的下场竟然是疲累过度,一病不起,眼眶泛着热泪,一滴接着一滴落在手背上,她这才发现自己居然又在李澈面前展露脆弱的一面。
“已故的狄宰相穷尽一生都是为了大唐盛世,既然你继承他坐上高位,就该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替父亲完成梦想。”李澈勾着嘴角,明白她现在是想起亲人了。
“嗯。”狄宁宁轻轻的点了下头。
“我去外头洗把脸,顺便找点吃的,等会儿再回来与你讨论。”他十分识趣的离开,独留她一人阅读父亲亲手写的本子,回味过去有父亲陪伴、只需做个乖巧女儿的时光。
当李澈离去后,狄宁宁擦乾脸上的泪痕,坐在太师椅上,将本子放在桌上,从第一页开始细细读起。
半个时辰过去,李澈敲了敲房门,双手负在身后,走入里头,刚好看见狄宁宁读完最后一行,抬起俏脸,望向自己。
“看完了?”他扬起一边眉头,笑睨着她,很自动的替自己斟了一杯茶水。
“嗯。”站起身,她拿起本子,走向李澈“微臣想请问王爷,您在我父亲的记事本里有无发现异状?”
“你说呢?,”李澈坐在圆凳上,微扯薄唇的反问。
狄宁宁与他对望一眼,她知道不需要说什么,两人心照不宣。
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发现,狄仁杰的记事本里依序列出一项项待办事项,有些事项后头注记了“完”这个字,想必那是狄仁杰生前已经完成的梦想,而未写上“完”字的事项里,有一件事情成功的吸引两人的注意。
狄宁宁将本子翻到他们都感到有蹊跷的地方,纤指指着上头苍劲的字迹。“爹在这页上头写的事情十分古怪,他分别写了脖子红豆般伤口、石帛县同花村、江山、江海交会这些字,我实在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脖子红豆般伤口这句话。”她边低头说话边在他身边坐下,完全没注意两人是如此靠近,近到只要对方微微倾身,就能亲吻到另一方。
“这应当不是巧合,张御史脖子上的伤口也是红豆般大小,所以这件事的内幕是疑云重重。”李澈伸出长指,替她将贴在唇边的发丝拨至耳后,夹杂着赞许的爱恋目光看向她,对于年仅十八岁的小姑娘能有这样犀利的洞察能力感到敬佩。
“可是爹的记事本里只写了这些,我们该如何查起?”狄宁宁不晓得是没能发现他的亲昵举止,抑或是已经习惯他的贴近动作,没有任何抗拒,而是一开口就把他也算成一块。
一听到“我们”两字,李澈心情大好,沉吟了一会儿才开口“我看你父亲写这篇手札的时间是圣历元年,那就是距今两年前的事情,所以你回到议事厅,找个心腹,不着痕迹的找找那年有关于石帛县地方官送来的奏摺,也许得以窥知一二,而我继续留在密室里找寻蛛丝马迹。”
若以他在外界的评论,以及他的身分,不适合进入议事厅底端收藏奏摺的仓库,寻找圣历元年的公文,力不逮心的他只能继续留在宰相府里,从大批史料中寻找可疑之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