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读者评论(2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倒不是讨功,大致意思是我儿可崇拜陛下了,他这次偷偷跑出来没有规矩,但是立下了功劳还蛮厉害的。
  两相抵过,大军班师回朝后,陛下勿要奖赏,但能不能口头上多夸他几句
  当时收到捷报的楚深和自然大为开怀,当即拿着奏疏拉了身边的大臣一同阅览,先当着几个大臣的面把谢小将军夸了一遍。
  欣慰大宣又多了一名神将。
  现在回忆,楚深和才想起来,当时在场的大臣中,孔珂不正好就在
  正好看到了第一手资料。
  为他了编纂“传言”的利器。
  那什么离谱的“血战湘江、取敌首级、杀敌五千”,不是谢小将军的战功。
  而是被谢将军打得落花流水的敌军奔逃途中遇到了同样奔逃的原本留守大本营的将士,得知原定方向居然还有宣朝的将士埋伏。
  气急败坏、慌不择路地临时转了方向。
  然后,就被收到了儿子消息的谢将军再次包抄了。
  杀敌五千,取敌首级。
  也是谢将军在那封捷报里写上来的,自己的战功。
  然后,孔珂看了之后,觉得这一战正好宣扬大宣国威。
  但是谢将军本身就是闻名诸国的虎将,打胜仗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出乎意料的是年仅十二岁的谢小将军的初出茅庐、初露锋芒。
  他文学创作的加工之魂熊熊燃烧。
  反正都是父子,也不在乎这点儿战功是谁的了。
  把谢将军的战功移花接木一点到谢小将军身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更能引起轰动嘛。
  事实证明,他想的没错。
  经过他的文学加工,谢小将军天降战神之名,比春风更快地吹遍了大宣的每个角落。
  在谢将军带着谢小将军班师回朝之时,谢小将军的名声甚至比谢将军还要响亮。
  据传当日,盛京百姓夹道相迎。
  稚子小儿当街高呼战神哥哥,所有的闺中女子面带薄纱,向街上投掷着自己的香囊、手帕。
  至于现在孔珂说的,当年编的还是过于保守了
  心领神会,楚深和瞬间门就想到了谢小将军后来的一场战役。
  民间门的那些说谢小将军是天降战神的传言还真没说错。
  自从十二岁第一次上战场起,在谢清时的征战生涯中,开创了比他父亲谢将军更辉煌、可震瞎人眼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绩。
  在最初这个“以一敌五千”的离谱传言过去四年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