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谏言 下(2 / 3)
乾清宫外种满凤凰竹,这个时节枝叶依旧翠绿可人,随风招展时仪态雍容而姿容清幽,恰和殿里的主人一般。
殿侧门开着,珠帘半卷。偶尔有洒扫的宫女端着水盆走过,眉目舒展,步履轻松,低声半掩口说笑着,与凤仪殿中人的惊慌畏惧全然不同。一时有人在博山炉里投了白檀,香雾缭绕的升起来。殿内弥漫开午醉醒来才有的熨帖与静谧。
天光晴柔,碧空悠远。
元浚从未想过禁城之中也会有这样宁馨的日子。
他在台阶下望着绿竹掩映中的屋宇,一瞬间几乎有一种错觉,他还是那个少有烦忧的少年皇子,而她也会在听到箫声后,带着些无奈的倦容,懒懒的推开闺楼上的格子窗。
这时有宫女支起了竹荫后的雕窗,将窗前桌上的书墨收拾起来。
——窗下摆放书桌,总是将书本和纸墨摊放开的习惯,也和她当初待字闺中时一样。
但是当宫女告退离开后,元浚终于看到了与往日不同的地方。
见俊扬着脸对妁慈说了什么,她笑着刮了下他的鼻梁,目光里是元浚不曾见过的温柔和宠溺。
元浚攥了攥手上的竹箫,他忽然很想知道,如果他在她的皇后阁前,像少时那般吹箫撩拨,她会有什么反应。
然后他看到妁慈目光无意中扫过来,明明看到他了,却没有半分变化和停留。只回身对见俊的说了些什么,见俊开心地眯着眼睛,忽然便踮脚亲了她一下,她无奈的笑着揉了揉他的头,牵着他往里面走去。
元浚平静的将箫笼到了袖子里。
其实早在凤仪殿巧遇,他就已经试探过了。他说他早想娶她,说他依旧喜欢她。他甚至刻意调戏她身边的侍女,装醉叫着敏敏在那人脖子上留了吻痕。而她全部都漠视了。
她的反应说明了一切。他知道就算自己真的吹了箫,她也不会有任何追怀。也许反而还会觉得困扰和厌恶。
她殿前的凤凰竹,那种“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名为有心实则无情之处,其实也与她是一样的。
他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京城。
但是他依旧觉得不甘心。他们之间十年的感情,怎么可能比不过她与见俊三个月的相处。
见俊在乾清宫的皇后阁接见了元浚。
元浚进去时,见俊正捧着个柿子吸着吃,妁慈用手指将他脸颊上沾的汁水揩去。见俊见元浚进去,放下柿子,飞快的从软榻上跳下来,上前拽住他的手,拉他到软榻前,道:“四哥,坐。”
妁慈原本坐在见俊身旁,此时从容起身,让到了一边。
她看得出见俊见着元浚是真的开心。
虽然因为皇位更替,这两兄弟间的关系多少有些纠结,但是一来元浚权势心极其淡漠,二来见俊是个相当念旧的人,因此这两人之间反而毫无嫌隙,就如同亲兄弟一般。
——至少见俊是有这份真诚的。
至于元浚——妁慈为避免与他眼神交汇,默不作声的垂着眼睛,却正好清晰瞧见,在见俊伸手过去的时候,他有些厌恶的避了一下。
这并不是出于什么君臣之份,而是因为真的讨厌。
妁慈早就明白,元浚是个极端自私的人。他喜欢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喜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他不想被任何事缠住,不想被任何人拖累。他很少考虑责任、规矩和别人的感受。
否则,但凡他稍微顾及闺中少女的清名,当初也不会百折不挠的骚扰妁慈。
——他就算对你好,你也不能当真的。因为那也许只是他的心血来潮,当他厌倦了的时候,他会对你弃若敝履。他喜欢来去自如,因此他厌恶一切可能成为累赘和甩不脱的东西。
妁慈纵然感念他的温柔多情,却始终不肯回应他,甚至为此觉得厌烦,其实多少也是因为看透了这点。
而见俊……当他成了皇帝,元浚不得不听命于他时,他其实就已经成为元浚最避之不及的人了。 ↑返回顶部↑
殿侧门开着,珠帘半卷。偶尔有洒扫的宫女端着水盆走过,眉目舒展,步履轻松,低声半掩口说笑着,与凤仪殿中人的惊慌畏惧全然不同。一时有人在博山炉里投了白檀,香雾缭绕的升起来。殿内弥漫开午醉醒来才有的熨帖与静谧。
天光晴柔,碧空悠远。
元浚从未想过禁城之中也会有这样宁馨的日子。
他在台阶下望着绿竹掩映中的屋宇,一瞬间几乎有一种错觉,他还是那个少有烦忧的少年皇子,而她也会在听到箫声后,带着些无奈的倦容,懒懒的推开闺楼上的格子窗。
这时有宫女支起了竹荫后的雕窗,将窗前桌上的书墨收拾起来。
——窗下摆放书桌,总是将书本和纸墨摊放开的习惯,也和她当初待字闺中时一样。
但是当宫女告退离开后,元浚终于看到了与往日不同的地方。
见俊扬着脸对妁慈说了什么,她笑着刮了下他的鼻梁,目光里是元浚不曾见过的温柔和宠溺。
元浚攥了攥手上的竹箫,他忽然很想知道,如果他在她的皇后阁前,像少时那般吹箫撩拨,她会有什么反应。
然后他看到妁慈目光无意中扫过来,明明看到他了,却没有半分变化和停留。只回身对见俊的说了些什么,见俊开心地眯着眼睛,忽然便踮脚亲了她一下,她无奈的笑着揉了揉他的头,牵着他往里面走去。
元浚平静的将箫笼到了袖子里。
其实早在凤仪殿巧遇,他就已经试探过了。他说他早想娶她,说他依旧喜欢她。他甚至刻意调戏她身边的侍女,装醉叫着敏敏在那人脖子上留了吻痕。而她全部都漠视了。
她的反应说明了一切。他知道就算自己真的吹了箫,她也不会有任何追怀。也许反而还会觉得困扰和厌恶。
她殿前的凤凰竹,那种“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名为有心实则无情之处,其实也与她是一样的。
他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京城。
但是他依旧觉得不甘心。他们之间十年的感情,怎么可能比不过她与见俊三个月的相处。
见俊在乾清宫的皇后阁接见了元浚。
元浚进去时,见俊正捧着个柿子吸着吃,妁慈用手指将他脸颊上沾的汁水揩去。见俊见元浚进去,放下柿子,飞快的从软榻上跳下来,上前拽住他的手,拉他到软榻前,道:“四哥,坐。”
妁慈原本坐在见俊身旁,此时从容起身,让到了一边。
她看得出见俊见着元浚是真的开心。
虽然因为皇位更替,这两兄弟间的关系多少有些纠结,但是一来元浚权势心极其淡漠,二来见俊是个相当念旧的人,因此这两人之间反而毫无嫌隙,就如同亲兄弟一般。
——至少见俊是有这份真诚的。
至于元浚——妁慈为避免与他眼神交汇,默不作声的垂着眼睛,却正好清晰瞧见,在见俊伸手过去的时候,他有些厌恶的避了一下。
这并不是出于什么君臣之份,而是因为真的讨厌。
妁慈早就明白,元浚是个极端自私的人。他喜欢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喜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他不想被任何事缠住,不想被任何人拖累。他很少考虑责任、规矩和别人的感受。
否则,但凡他稍微顾及闺中少女的清名,当初也不会百折不挠的骚扰妁慈。
——他就算对你好,你也不能当真的。因为那也许只是他的心血来潮,当他厌倦了的时候,他会对你弃若敝履。他喜欢来去自如,因此他厌恶一切可能成为累赘和甩不脱的东西。
妁慈纵然感念他的温柔多情,却始终不肯回应他,甚至为此觉得厌烦,其实多少也是因为看透了这点。
而见俊……当他成了皇帝,元浚不得不听命于他时,他其实就已经成为元浚最避之不及的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