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胜利一(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中国,就象刚刚我说的那样,更是至少在短时间之内还看不出拥有这种能力希望。近代科技水平已经远远被西方列强甩在后边中国人,本身没有能力培养这种人才。国内大学目前还没有这个实力,能培养出这种顶尖的科学家。”
  “而在国外学习核物理这种在国内没有多大用途学科的人数本来就不多,毕业之后又大多数又因为国内没有发挥所长的地方而都留在国外,即便那些回国的也只能去大学担任教授。国内甚至连一个专门研究的机构都没有。人才基础的薄弱远甚于工业基础的薄弱。”
  “而且研制这种武器所要投入的天文数字般财力和物力,是现在的中国根本无力承担的。现在中国的一年的财政收入,刨除被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僚装入自己口袋中的之外,甚至就连美国为了这个计划所投入的资金的总数的一个零头都比不上,拿什么去造这种价格昂贵的武器?”
  “洪亮,你知道美国为了研制这种武器投入了多少?我可以告诉你,不算上所投入的庞大的人力,仅仅财政上就投入了20圆。想想这个数字,国民政府要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积攒下来?不过现在不能,却不代表着将来不能。”
  说到这里,刘家辉语气突然高昂起来,意志坚定的道:“洪亮你相信我,不出二十年,中国人一定会拥有这种武器的。在不旧的将来,中华民族在近一个世纪来饱受侵略的历史将会一去不复返。我坚信这一点一定会实现。”
  许洪亮看着有些失态的刘家辉苦笑的道:“总座,您说这种武器真的会给世界带来和平吗?真的能改变我们国家现在这种有国无门的现状,不在让我们的同胞在遭受现在这样一次次屠杀吗?”
  “这种武器的威力不在战场上,特的威力更多的是在轰炸机的弹舱和运载工具上。只要你的对手有了这种武器以及反击工具,即便你有毁灭对手千百次的能力,但是你的对手不用多,只要有一次反击的能力就足够了。有了这种武器,最起码没有人敢在象现在的这些小鬼子一样,大摇大摆,正大光明,连一个勉强能说的出口地借口都不想找的直接侵略。”
  “这种武器的出现,能不能给世界带来和平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种武器会让整个世界变冷。”听到许洪亮的反问,刘家辉无言以对。他能告诉许洪亮这种武器让世界整整冷了五十年?虽然几度擦枪走火,但是世界大战却始终没有在打起来?
  许洪亮很显然没有想到刘家辉会这么回答他,有些惑地道:“变冷?怎么一个变冷?美国有了这种武器,在加上现在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地经济实力和经过此次大战洗礼的庞大军事实力,可以称的上世界的老大了。可就算没有人敢在象日本人一样去老虎屁股上拔毛,但是其他国家之间能做到完全和平吗。谁能保证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在不远的将来爆发。仅仅依靠一种武器,怎么会让这个世界?”
  “洪亮,你真地以为这个世界上就美国一家能研制出来这种武器?”听到许洪亮的问题,刘家辉没有回答,直接反问道。“这我到是没有这样想过。毕竟除了美国之外西方地老牌列强中其他的国家,我想也拥有研制这种武器的实力和能力。”许洪亮摇摇头道。
  刘家辉转过身来,在文件柜中拿出一张世界地图打开平铺在办公桌上,指着欧洲部分道:“在原来的欧洲各列强中,纳粹德国是世界上第一种从事这种武器研制的国家,而且也取得了相当进展,只是由于战局的发展和本国自身在决策上地失误,才使得让美国抢到了前边。
  “如果没有这两样失误,特别是纳粹的排犹政策,使得大量掌握了高等技术地犹太人流亡美国,纳粹德国恐怕早就研制出这种武器了,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不过现在已经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地德国恐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但是依靠战前和战争中积攒下来雄厚的基础,尤其是在人才方面地积累,如果战后国际环境允许,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来。”
  “而其他国家中,英
  方面也有雄厚的基础。而且按照美、英历史上的传:目前的密切关系来说,美国研制这种武器很难保证英国不参加。只是由于英国之前全力投入到战争中,没有精力更没有实力来研制。”
  “但是现在没有不过不代表以后没有。以英国人的实力,我想等战后不长时间,英国人就会拥有这种武器。而且这个速度应该会相当的快。”
  “至于法国,在短短一百多年中,先后遭遇到德国三次入侵,这次更是被弄的几乎亡国,这个结局恐怕是高傲的法国人无法接受的。对于这种武器,恐怕法国人会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去研制。以法国在战前的科技水平尤其是核物理方面的高水平,应该也不会太晚。
  “一个诞生了居里夫妇这样伟大科学巨匠的国度,这个能力还是有的。只不过所需要的时间多一些而已。毕竟法国在战争中损失还是相当巨大的。他首先要做的是恢复经济。没有经济的恢复,他也没有那个实力来支持这种耗资巨大的武器研究。”
  “至于苏联,他从沙俄改名叫苏联的那天起,几乎就遭遇到所有世界强国的入侵,被弄的几乎亡国。几经苦战才保护这个所谓的苏维埃政权。虽然生存下来,但是却一直遭到西方列强的围堵和封锁。苏联可以说对整个世界,尤其是那些西方列强相当的不信任。”
  “尽管他现在和美、英两国还勉强维持着盟国的关系,但是等共同的对手消失了之后呢?德国已经败亡,剩下的日本也是灭亡在即。他们之间在没有了互相利用的价值,这种所谓的同盟破裂的时间已经就在眼前。
  ”
  “现在苏联已经占领整个东欧,几乎所有的东欧国家都被纳入了它的势力范围。苏联,从他还叫沙俄的时候,什么时候见过他吃进的东西吐出来过?而这又是西方很难接受的。”
  “双方的理念,社会制度可以说天差地别。恐怕等日本人投降,没有了对手之后,他们之间的同盟就会完全破裂,甚至成为对头。出于对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在西方国家拥有了这种武器之后,苏联人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搞出来的。而且出于与美国对抗地角度,他们会在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研制出这种武器来的。”
  “尽管苏联人在这场战争中损失同样惨重,但是经过战前近二十年的苦心发展,苏联已经建立了一套雄厚地重工业体系。再加上之前培养出来地大量科学家,只要他们想研制,以他们那种可以调动一切资源,举国干一件事情的独特的体制下,恐怕用不了几年,就会同样拥有这种武器。
  “而且很有可能在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在研制了。苏联人?斯大林的目光有时虽然并不能称的上看地太长远,但是这点战略眼光还是有的。”
  “当敌对地两方都拥有这种武器的时候,在他们谁也奈何不了对方的时候,世界大战是打不起来的。在势均力敌的对手面前,只要对手保持着与自己相同的反击能力,威胁永远只是威胁而已。没有人敢冒险打一场足以毁灭世界地核战争的。”
  “随着战后整个世界格局地变化和苏联人势力的膨胀,尽管真正地世界大战虽然不一定能打起来,这种热战之外的冷战却是避不可免。这就是我说地世界变冷。洪亮,你看着吧,不出两年,这个世界就会变冷。”
  说到这里,刘家辉手中的红兰铅笔在那张世界地图上欧洲部分,沿现在美苏占领区边界重重的画上了一笔:“这场冷战对中国即是一场机遇,也是一场挑战。不过就看到时候,当时中国领导人会怎么去考虑了。”
  听着刘家辉的侃侃而谈,许洪亮一边盯着地图上刘家辉画出的那条红道,一边脑袋飞快的转着:“这些东西,自己的总座到底是怎么琢磨出来的?难道今后的世界真的会象自己总座这么预想的?只是他这个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又是怎么说?”
  想到这里,许洪亮抬起头来看着同样在盯着地图却面无表情的刘家辉,刚张开嘴想要问。刘家辉象是知道他想要问什么似的,向他摆摆手道:“洪亮,你不要问我这些事情是怎么琢磨出来,你可以在这一两年中用心去看,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的变化。我想以你的才智,看出其中的道理并不算什么难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