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焦触倒戈(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却说魏王曹操命夏侯渊、张合率军力攻取冯翊城。诸葛亮有出何对策呢?
  诸葛亮明知冯翊城有马超、杨文义二员猛将,且有雄兵数十万,为何却不出战迎战,其中倒底有何妙策可败敌而不伤自家军呢?
  此日,不论曹兵如何在城下叫嚷,诸葛亮只命蜀军全力守备,就是不出城迎战。待敌军退却,诸葛亮与马超、杨文义立商议如何对敌之策。
  马超道:“军师,居然军师知焦触乃反复无常之人,为何昔日攻取冯翊城时,军师不许我杀了此人呢?为何有留其到今日?”
  诸葛亮道:“昔日将军取冯翊城时,我等不敌军情况,故令将军不杀此人。”
  马超道:“那么如今呢?此人乃在我军中长久,知我军情况,如若此人真乃无意投我军,留其有何用?再者昔日我与杨将军攻取曹军高陵、泾阳,为何其未向敌军透露消息呢?”
  诸葛亮道:“昔日将军与杨将军攻取曹军高陵、泾阳之事,只有我等三人可知;今日之见,可知其人在我军中,心未在我军中,而今日他乃知我军情况,更不能杀之。相反我还要命此人领兵出战。”
  马超怒涛道:“军师,此是何道理?军师说此人不可信,而此人又知我军军情,不但不杀此人,却要命此人领兵出战?”马超说着,深叹了一气,又道:“军师就怕其引兵投魏军而去乎?”
  杨文义见此,直是笑。马超不明,道:“杨将军为何发笑?如今敌军已兵临城下矣,将军还笑得出乎?”
  杨文义道:“我笑,只因马将军何故动怒?我想军师定早已胸有成竹之对策矣,马将军为何不听军师慢慢道来,再怒再笑呢?”
  马超心自是平静了一些,诸葛亮道:“马将军休怒,将军出战自是令敌军闻风丧胆,然两军相战,死伤难免,难我军援军不足,与敌力抗,不如以巧计而败之。况且以今局势来看,夏侯渊、张合军明知久攻难下我冯翊城,却要以强攻力取,加快攻击,你不觉得其中另有企图乎?”
  马超道:“此中有何企图?也许是曹操怪罪夏侯渊、张合等人丢失了高陵、泾阳、池阳等城,故下令命其等人来攻我冯翊城,以将功赎罪,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
  诸葛亮道:“将军此言诧异!如何真如将军所言,其可引军去攻取高陵、泾阳、池阳三城,为何却偏引军来犯我军重兵把守之城呢?”
  杨文义亦道:“军师之意,莫非敌军来攻我冯翊城是乃缓兵之计?其实敌军乃在围攻我冯翊城,是让我军未能及时出兵相援高陵等城,难道曹操已率军取我高陵等城乎?”
  诸葛亮道:“杨将军所言正乃我所思。”
  杨文义道:“如此看来,军师现在如何拒敌?”
  诸葛亮道:“此乃关键,故此我乃命焦触领兵出战,此必定会投魏军而去,到时”
  诸葛亮与马超、杨文义耳语了一翻。马超道:“军师如何得知焦触一定会投魏军而去呢?”
  诸葛亮道:“此话得从前几日说起,我乃想试此人是否对我大蜀忠心,我乃命其驻守北门,前日夜间,我心腹部将凌云(本小说虚构人物),在城外擒得自敌将夏侯渊之人,此人持夏侯渊之信函来见焦触。凌云告知于我,我便将计就计命凌云装着是焦触之,并放之与焦触相见。”
  马超道:“所以我等要破敌军,得从焦触这里切入。”
  诸葛亮点头允之。
  在夏侯渊军营中,夏侯渊对张合道:“张将军,今夜我军可攻破此城矣。冯翊城北门乃昔日焦触将军镇守,焦将军与我等取得联系,只要我军从此而入,其必定会大开城门,我等便可引军杀入城中。”
  张合道:“可是大将军,敌我兵力之上有所悬殊,以焦将军所言,城中乃有不下于二十余万蜀军啊,将军有必胜的把握乎?”
  夏侯渊道:“如今我等乃知已知彼,只我军出此奇兵杀他个措手不及,纵是敌军有数十万军之众又如何?”
  时至此夜,忽有兵入身夏侯渊道:“启禀大将军,蜀军有动静,据探兵回报,蜀军从冯翊城北出兵,正杀奔我军而来。”
  夏侯渊等人立慌了,夏侯渊道:“此何人引军?”
  兵道:“天黑,未见其旗号。”
  正在此时,又有兵入道:“禀大将军,焦触将军使人送来密函。”
  夏侯渊接来拆开一看,立愁下喜上,笑道:“来者乃是焦将军引军而来,是来投我军矣。”
  正说到焦触,焦触就到。焦触入见夏侯渊,立跪拜道:“末将焦触拜见大将军。昔日蜀将马超率兵来取冯翊城,末将兵少难敌,故诈降之,然末将未曾忘魏王之知遇之恩。今复见将军,再归国,定为大王誓死效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