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不霸道能叫霸秦吗?(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番权衡后,两名使节作揖致歉,前后脚走出了厅堂的大门。
  匈奴与中原互市的历史由来己久。
  诸夏纷乱时,赵国守将李牧在军营附近设置了大型的交易集市,流通的物资足以养活三十万大军,可见其规模之大。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又派蒙恬北击匈奴,但也仅仅是让双方互市由盛转衰,并未完全断绝。
  北军私下与匈奴互易物资几乎是公开的秘密,秦国默认了用这种方式来改善士卒的生活,并且让各层官吏、将领谋取足够的利益。
  陈庆不卖的东西,边塞同样可以找到。
  只不过价格高一点,更难筹措到足够的数目。
  但为了避免开个不好的先例,匈奴使节中自认有先见之明者决定先晾一晾对方。
  起码不能任由秦国开价,而他们毫无议价的权利。
  “还有哪位不满意,觉得在本侯这里受了苛待、为难的?”
  “是走是留悉听尊便,本侯绝不会事后报复。”
  陈庆朗声喊道。
  又有三人互相交换眼色后,转身走出大门。
  “蒯先生,继续谈吧。”
  陈庆冲着留下来的使节笑了笑,重新坐回原位。
  生存还是尊严,他们选择了生存。
  这是一个好现象嘛!
  汉朝和匈奴之间战争长达一百多年,但也有短暂的和平时期。
  陈庆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汉景帝在位的十六年间,双方鲜有征战。
  究其原因,无非是开放了边市而己。
  大量匈奴部族聚居于长城附近,放下刀剑干起了二道贩子。
  从中原换回的货物非但能满足自身所需,还能成倍加价销往远方,这可比抢劫来钱快多了。
  史书中记载: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厅堂内大部分使节都留了下来,应当属于可以收服改造的对象。
  至于顽固不化者,只有请他们死一死了。
  ——
  北坂宫大门。
  韩信手持火折子来回踱步,时不时朝门内看上一眼。
  “这么久了都没动静,大概是没事了。”
  “生死存亡下,何来的不识时务之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