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为兄弟讨薪(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工程头头开工做活的过程,主建方一概不管。
  这样的工程承包模式,就是最早的农民工与承包的关系。
  易隆喜和易昌顺从家乡出来没多久,乡村就开始推广包产到户了,后来就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力在农闲的时候,选择外出打工。
  打工,在工地干活,确实比种田收入高。
  与之同时间段,大城市的基础建设,交通道路也开始大力扩建,于是,就有无数的工程被承包。
  承包下来的大工头,就再找人,请人全盘管理工程事宜。
  这些都是民间组织,工地上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是第二层承包人在全方位管理。
  那承包下来的大工头,只对应这二工头。其它百事不管。
  早年这种做工形式,一做就是好几年。
  因为乡村都陆陆续续过渡到了包产到户制,所以有一大批农民工,到了大城市的建设洪流中。
  像易隆喜他们,算是比较早的一批外出务工人员。
  像他们这样的辛苦血汗钱被黑心人卷走的事件,时有发生。那时候没有相应的法规法律来约束这些人和事。
  张领班卷钱跑路的事件,还在扩散蔓延。那时候,总有类似事件上报纸。这还是冰山一角。
  老二易隆安,实在看不惯这种恶劣风气,为了给辛苦的农民工讨回应有的所得。易隆安决定免费为这批农民工给予法律援助。
  易隆安开始了漫漫的讨薪路。
  因为他只能用私人的时间去跑这些事。
  作为一个法律事务员,他知道,要想讨回公道,必须有凭有据,取证最关键。
  法律,是用事实来说话的。
  这次为三弟他们的工钱讨说法,易隆安除了正常上班外,可谓是花费了所有的私有时间,就连他们的儿子,他都没时间与媳妇分担。全由他老婆一手承包所有的家务活。
  即使这样,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案子才有了一点点进展。
  接下来是最艰辛的取证。
  足足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最终,案子得以了结,所幸,这一批农民工的所有工钱,都一分不少的追回来了。
  结局令人欣慰,但是,历经的千辛万苦,只有自己知道。
  因为这批农民工属于他们人为地造成的损失,纯民间自愿形成的。这样的官司,取证难度极大。
  所以,在一年半以后,案子才落下帷幕。
  易隆安在这次案件中,虽然吃尽了苦头,但是,也积攒了经验,也为他今后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无独有偶,此事刚告一段落,又发生了一起非常大非常严重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当时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各大新闻媒体都争相报道此事件。以至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这批农民工们,讨薪无路的时候,就是用最原始的方法,找管理工头吵吵闹闹的,费神费时间,还冒得结果。人家卷钱跑路的,才不会把到手的钱再拿出来呢,人影子都看不见。下一层的管事头头,他的一份子钱也是被黑了。再怎么吵,怎么闹,都没有用。发生冲突也没有用。照样解决不了。
  事件在继续发酵,易隆安得知这一事件之后,非常震惊,因为这起事件的主建方是一个非常大的正规单位。
  工程量非常大,涉及的农民工多达几千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