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心牵情系两依依(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云曦借着灯展纱而看,是一首诗。字迹绢秀,工整而细瘦,见字如人。与绯心无二!她一向认为诗词歌赋,皆为闲来无事所作,并不该沉迷于此。男人尚且如此,女人更是如此。所以,她甚少写这些东西,更不愿在众人面前作诗论赋,宫中欢宴,太后有时令妃嫔作诗助兴,绯心所作之诗,也都是规矩有余,才情不足。
  这首是绯心所作的《九月十八日清瑶池观菊随感》,诗曰:多宝塔上新露冷,玉楼春内陈雾寒。凄风苦雨玉堂至,枯桐残荷破金来。斜日遥望黄莺翠,弦月幽映青心白。百碧摧尽孤芳秀,千红散绝金蕊开。待到冰雪化刀剑,冻肌凝骨香仍含。此生只愿枝头老,不向东君乞微怜。
  他怔怔的看着,诗才依旧平平,但这却不似曾经在众人眼前,只为应付而作。诗为因情而发,而意而展。无论韵仄如何,所要的,不过是诗中所现的心思。他看过太多绝伦妙句,只不过,这首更让他叹息。“此生只愿枝头老,不向东君乞微怜。”乐正绯心,她总算是说出心里话了!她根本就是孤芳自赏,不羡春风。她也会巴结他,讨好他。但她巴结讨好的方式,与满园春花大相径庭。他是她心中的“东君”,隔着季,她等不到,她也不想等。
  初见她,与阮慧相似七分,举止更像,一举一动,有如精心设计。很好,他知道太后不会罢休,定要再布眼线于后宫牵制。这次弄进来一个像阮慧的乐正绯心,其父又是商贾买官出身的重利贪金之徒。的确是太后眼中上佳人选!
  不过,太后棋差一着。或者说,是云曦演技太好。她居然没看出来,阮慧根本不是云曦心中所爱。宠一个,弃一个。包容一个,排挤一个。结果两个一死一伤,都不可能再充当眼线,更无法控制后宫。阮慧不是,阮茵茵也不是。当初死掉的昭华夫人袁秋棉不是,现在这个避门不出的宁华夫人李江云更不是。她们全是太后安排给他的,借此坐大家族,掌控朝权。她们都是棋,命运不在她们的手中。却不懂得如何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只能在不见白刃的后宫里。因执子者太后阮星华的失策,一个又一个的被斩落马下!
  绯心也是太后安排的,长的像不奇怪,行为举止也像,分明是之前已经悄悄受过一系列的训练。很好,他正想看看。这个长得像慧妃的女人,在太后的手中,能如何翻手成云覆手成雨?他顺了太后的意思,初入宫帷便封她为昭华夫人,次年晋封贵妃。朝廷随之加封其父,但乐正一家再怎么封,也终难脱商贾。这是太后高明的地方,要让绯心为了这虚无飘渺的名声,可见而不可得的希望,不断的为她卖命!
  不过绯心比那些棋子要聪明,知道以退为进。做事中规中矩,从不招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居然耐性极强,守备有余,锋锐掩藏。壁垒分明,布划周详。善拢人心,不背恶名。在不违背太后的命令同时,也让自己尽量的安全!这实在是激起他搏奕之心。只想撕开她的面具,看她真面目究竟如何!
  她愈加忍让,他便锋芒必现。她愈想周全,他偏让她左右为难。对子之间,似是越加躁狂的,竟然是他!如今,终是从这首诗里,看到她的真面目。原来,她就是如此。她只想枝头终老,冻骨凝肌也不落泥。只想香存后世,冰雪埋骨依旧可留暗香一缕。东君过去,百花盛放。只不过,她的生命里,与春相错,所以不求东风!
  霜冷而放,金蕊重阳。一步步,巧营攻算,只求平安。荣华之下,更愿声名,枝尖独立,芳耀不暗。
  绯心的行进轨道,与他何其相似。于家中,她是庶出,更因是女子而不受重视。但偏能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全家如今,皆要靠她一壮声威。个中滋味,他当然明白。他在宫里也是一样,母妃虽然受宠,但到他出生之后,母妃已经隆宠日衰。唯有他努力争上,恭顺好学,并不特别出类,亦不碌碌。三四岁的孩子,已经会作大人态,童稚天真之相,只为讨人欢喜。内心过早成长,七窍灵珑,不是天生,而是因这金阙。
  正如绯心当初所答的话一样,母亲喜欢的,臣妾也喜欢。他也一样,父皇母后所喜欢的,儿臣也喜欢。是否真喜欢,早已经不会分辨,或者根本不需要分辨。
  他放下绢帕,将它复塞回柜格里。略抬眼间,正触到镜中自己,似是有些眼花迷离,竟是觉,那镜中所映,是绯心的脸!
  南巡日期定在五月十六,其实这事两年前就该成行,但一直因诸事耽误,没能得成。先帝时期,南方云瞿峡,鼓倾江一带时年水患,以至那里大片沃土年年涝灾,百姓不得以迁北百里,白白浪费大片土地。
  于是先帝便于遣人逐瞿峡大坝,兴建瞿峡水库,便可解除涝旱之灾。此工程耗资巨大,工时持续二十五年,历经两朝,终于在宣平十四年时峻工。这为锦泰建朝以来首件大工程,亦令南方三州七省的百姓免受洪涝之苦。是一件足以举国振奋的大喜之事。
  所以宣平十四年八月,便有臣工上奏,皇上该亲往瞿峡,一为酬祷天恩,酬祭江神。一为告慰先帝,一为赏赐河工以及督建的数任官员。同时也大振锦泰之威,放眼天下,唯锦泰之国力,才可完此浩大工程。
  当时云曦准奏,南方数州省皆已经接报,并开始准备接驾事宜。
  但后来云曦又认为,这瞿峡大坝,以及引渠分江的工程,横贯三州七省。前前后后耗费白银数千万两有余,更是有数以十万计的工人日以继夜的挥洒血汗。如今工程刚毕,马上南巡,一路各省少不得迎驾建宫,白耗民脂民膏,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便暂时压置下来。
  至宣平朝十五年二月,廷上再度复议。说南方各省有富户三十余,因朝廷建坝之举以解民患。自愿于瞿峡北道淮南一带集资兴建圣德园,而这当中便有绯心三叔,乐正宽的名字。
  想来也是绯心的父亲,乐正寞想借这件事,提升绯心在宫中的地位。其一,乐正一家虽然出身低微,不能成为肱股之臣。但至少因其巨富,为朝廷减少用度,以经济的方式作为支持的一种。其二,也是借此向朝廷表示忠心,从而提高在当地的名望地位。
  这样一来,等于想睡有人给个枕头。正解决了云曦心中的顾忌,他立时准奏,通报各地筹备。
  去年初春那会,他本是想告诉绯心这件事。但后来因为绯心弄了两个美女来,把他给惹怒了。他实是不知绯心这套究竟是太后暗自指使的,还是她压根就打算走这种曲线。不管是哪一种,都搅得他心头火起。生是把这事给扔脑后头去了,结果一晃一年就这样过去。
  至今年二月底,南方总巡表奏到,说一应诸事已经备妥,圣德园亦已经落成。还请圣上御驾亲临,恩幸南省各地。
  当年先帝病榻之间,依旧念念不忘这瞿峡工程。当时此表遭许多臣工反对,先帝生是顶住朝堂压力而准。开工初期并不太平,先后出现徐殊远贪污,临江省有工人溺死,官员渎职,引发三百名百姓联名上告等事。又时逢百年不遇雷劈山倾,被人说是天兆不祥,擅改江道是为大祸之使等危言惑乱人心。令先帝压力重重,华发早生。如今时移境迁,工程比预期更早完成。南方百姓一片欢声,齐赞圣德。是为先帝之功使,也是宣平朝的一件大事。所以云曦便下定决心,准备南巡。
  圣上南巡,百官同随,今年秋有武围,云曦便令南方各省不必再令武子上京,皆集中于淮南中心奉原州,其他各省则推后上京时间。
  选定吉日为五月十六之后,这几日朝堂上下忙得不可开交,筑仪堂并内廷三府忙于安排大驾,京畿营并虎骑营则负责一路保卫等事,央集令忙于向南省各地通报,层层快报以备迎驾。
  包括太医院,兴华阁都是鸡飞狗跳。所以说,天子出行难,真是一点都不假,无不人仰马翻。随行官员的选择也很重要,此次圣驾南巡,是当今圣上首次大规模南下,估计一来一回要大半年甚至更长的光景。
  云曦与内廷商议,诏令北海王楚净壤监国,宗堂令大夫兴成王楚邦进,央集令右丞林孝,宣律院右丞明光远,文华阁大学士叶涛,兴华阁大学士孙康岭留京共辅。其他贵胄重臣,以及各集团的首脑头目全部随行。他这个安排经过深思熟虑,留京的几个都互有牵制,彼此各有利害,比如兴华,文华两阁向来不和,早就打的不可开交,如今正好彼此监视。央集令和宣律院之间也有类似磨擦,至于兴成王楚邦进,是先帝最小的弟弟,云曦之叔。这人是个守旧好面,又胆小怕事无法与之共谋的。把他推上去,他必会小心加小心。至于其他人,各利益集团的头头云曦一个不落,全扯出来陪驾随行,这段时间的政务也可以随报而知。宫里留守的其实不需要处理什么大事,真有事发生,还得随报圣听。
  至于后宫之中,除了太后同行之外,云曦这次居然只点了一个。就是怀贵妃乐正绯心!皇上此番离宫,时间甚长,居然只携贵妃一人,实在让人惊诧。但这事朝臣管不了的,只得他怎么说怎么办。
  太后知道,皇上离宫,肯定要让她同去。阮氏现在江河日下,但俗话说的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太后可谓是阮氏图腾,是他们尊荣的一个标志。带着太后,沿途地方上的阮氏余党也能安分许多。当然,利益考虑之外,还有就是情份在。云曦是太后一手养大,与生母之情其实不如与太后亲。太后自己就是江都人,入宫这么多年,只是在昌隆十六年,工程始建之时与先帝同幸南地。如今南巡,也正好是个重返南土的机会。
  不过除太后外,唯有绯心一人相随,也实是让人意外。乐正家这次在圣德园的修建上的确出人又出力,于皇家有功。绯心作为乐正家的代表,随同南下以示天恩也是正常。但照理也该多带几个以表示一视同仁,省得惹人非议,皇上一向不是这样做的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