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热火朝天搞建设(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成祖实录记载了永乐元年至十七年,(1403—1419年)造海船数达2735艘,仅永乐三年就造了1273艘。性能最为优良的是“福船”在明史?兵志里是这样形容的:“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底尖,其上阔,其桅二道”可见船势之宏伟。明朝出使的“封舟”亦为福船,规模可观,做工精良。如陈侃督造的五桅封舟,大桅长7。2丈,粗6。2丈;徐葆光监造的封舟,舵叶高2。55丈,宽7。9尺。正是在这巨大的造船能力的支持下,才出现了九桅十二帆,据说是“最大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的独步四海,冠绝东西的郑和宝船队。
  古代帆船桅的数量代表船的性能,桅高桅多即帆高帆多,驶风性能好,动力大,船速、吨位也决定于它。双桅船的载重量则只能在500石以下,这一影响持续了300余年,随着郑和巨舰的建造技术渐渐失传,明朝中后期的战船极少有400料以上的了,400料船排水量仅为250至300吨。甚至到1820年,中国驶往东南亚的海船仍限制两桅,载重在500石以下。
  这里的“料”是自宋以来中国古代对于船只大小的衡量单位,一般来说“一料”相当于现在的92。5斤。
  ?
  诸事顺利,周世龙心情自然愉悦,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每日需到千户官厅坐镇,实在令他有些痛苦。可惜苦无可以代劳之人,也只得每日早起晚睡,甚是劳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