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对外新政(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前面的二种手段之外,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还必须种手段。
  毫无问,所谓的第三种手段,就是在战败国驻军,防止战败国在战后死灰复燃,再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动国。当然“驻军”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或者说是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在美国投降之前,帝国已经分别向日本、俄罗斯、西班牙与英国派遣了驻军。
  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所以在美国投降之前,帝国一直在这些国家(或者地区)事实军事管制,而没有急着成立临时政府。
  当然,不可能永远用军事管制来替代民选政府。
  当时,帝国国内的很多人,包括大部分内阁成员都主张通过建立傀儡政权的方式来控制战败国。毕竟,这种方式对帝国来说是轻车熟路了,且傀儡政权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帝国的利益。
  问题是,历史经验告诉所有人,傀儡政权最终都会被人民推翻。
  历史上,帝国不止一次的通过建立傀儡政权的方式来控制其他国家。比如,当年在征服日本之后,帝国就在日本建立起了傀儡政权,甚至希望通过由帝国皇帝册封日本天皇为儿皇帝的方式来达到奴役日本人的目的。结果适得其反,日本不但没有被帝国奴役,其傀儡政权还被迅速推翻,并且由此激化了帝国与日本的矛盾,最终使日本迅速走上了与帝国抗衡,与帝国敌对的道路。
  显然,通过建立傀儡政权的方式来控制战败国,是最愚蠢的办法。
  只是,当时帝国确实没有其他经验可言。
  为了尽快找到切实可行地办法。帝国在日本进行了一次大胆地吃。即扶持日本地一些在国民中拥有巨大威望。且比较亲明地政治家族。成立一个基本上能够体现日本民意地过渡政府。然后将临时军管政府地权力逐渐移交给过渡政府。并且由过渡政府组织全民大选。在此基础上建立日本地民主政治体制。
  当然。在推行民主政治地同时。还采取了其他很多措施。以保证帝国地利益。
  比如。为了争取民心。临时军管政府公开审判了一批罪大恶极地战犯。并且在审判期间陆续公布了这些战犯犯下地罪行。以此使日本民众认同帝国对日本战犯地惩罚方式。最重要地是。通过审判。深化了日本平民对战争罪恶性地认识。以此来逐渐改变日本民众地世界观。使其逐渐相信。战争不会给日本带来繁荣。只能给日本带来毁灭。为了更有效达到这个目地。临时军管政府在向日本平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地时候。还在教育方面着手。在日本成立了数个战争博物馆。并且让日本民众免费参观。组织日本学生进行现场学习。让他们知道。战争地破坏性。以及给日本带来地灾难到底有多么地巨大。
  最重要地。还是要在日本民众心里竖立起“亲明”地意识。
  当时。帝国主要就是通过人道主义援助地方式来到达这个目地。比如。在宣传中格外重视帝国医务人员在救治日本病人时做出地巨大贡献。帝国工程人员在帮助日本民众重建家园时付出地汗水与心血。帝**人在对待日本战俘时地优越条件。以及帝国为了帮助日本建立能够从根本上体现日本民众利益地民主政治所做出地努力。
  可以说。当时最反对这些政策地不是日本人。而是帝国百姓!
  在绝大部分帝国百姓看来,对待日本这样地“死敌”就算将其灭族都不为过,而帝国政府却向日本人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还帮助日本人恢复家园,在日本建立民主制度,这不是在帮助日本恢复国力,让日本再次挑战帝国吗?
  当然,数十年之后,几乎所有帝国百姓都不这么想了。
  其实,到美国宣布投降的时候,帝国在日本采取的很多“新政”都收到了显著成效。
  比如,在日本投降之后的半年中,一共爆发了上千起针对帝国驻军的暴力袭击事件,导致数千名帝国官兵丧命。到了战争结束前的半年,发生的针对帝国驻军的袭击事件不到二十起,且几乎都是极端份子所为,与日本平民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比如,后来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时候,几乎所有日本平民都认为是这些战犯将日本拖入了战争深渊,甚至有数个日本民意代表团主动要求上庭作证,并且要求军事法庭对那些战犯处以极刑。战后,有几个没有被判死刑的战犯还被日本民间极端左翼势力暗杀,就连主要用来陈列日本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靖国神社(在日本投降之前,就
  在战争中阵亡的将领,比如高野五十六的灵位被陈列社之内)也在战后被几名极端左翼人士放火焚毁。
  战后,日本的历届政府都坚决主张“亲明”的政治路线。
  当然,这与帝国一直在日本保有驻军也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只有蜜糖加皮鞭,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日本不再成为帝国的敌人。
  有了在日本的经验之后,帝国在其他地区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
  比如,在处理英国问题的时候,萧鼎昆就坚持主张尊重英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性,只保留基本的驻军权,给予英国民选政府足够的自主权。
  当然,英国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主要就是德国成为了欧洲霸主,而英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首先就得成为欧洲强国。对英国来说,首要敌人不是隔着半个地球的帝国,而是海峡对岸的德国。因此,只要德国想以欧洲头号强国的身份独霸欧洲,就必然损害英国的利益。而英国要想抵抗德国,就必须借助帝国的力量。
  在此情况下,将政权交还给英国政府,对帝国并没有威胁。
  相反,帝国的对英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战后重新获得独立地位的法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乃至意大利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管怎么说,像法国这样的欧洲传统强国绝对不会甘心成为德国的附属国,更不会心甘情愿的听从德国的使唤,而会想方设法的利用帝国的影响力与德国抗衡,恢复其欧洲强国的地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