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阴谋论”(2 / 3)
“……”
“你做什么老瞪着我,我没嫌你烦。”态度认真地否定还是有必要的。
那男人深吸了一口气,瞟了她两眼,再又缓缓吐出气,讲道:“给我一碗羊肉泡馍。”
“好,我请你吃。”
“嗯,多加五、六片肉,汤多点,还有那个粉丝也多些。”敢嫌他烦,这顿不白吃她的,那忿也难平。
严妍是给他多加了几片肉,还有附赠了不少粉丝,心里当然还免费送了他几句国骂。
第二日早,严妍真就没敢再出来她家门口处摆那个板车。她怕那个王爷,她觉得这个王爷总有办法找她家麻烦,还能换着方儿地折磨人。之前是强取她家的黄馍,还一文钱不给,现下是成天到晚地在这儿指手画脚她家的买卖。在她心里,这王爷就是个没有用的人,只会做他的享乐王爷,既不懂得民间疾苦,也不懂得做她这样的小买卖。既然不会做,还偏要每天在这儿指手画脚地干扰她的生意主张,她心里本来有的数,本来有的时间安排,都叫他给搅乱了,一见他那张脸就烦,偏他还没有自觉,明明就已摆了一脸的“勿扰!勿扰!”表情,他偏还是当看不见。
严妍昨晚上又想了好久,觉得他是想换一种方式来整她们,再被他这么搅下去,这生意还做是不做啊?他成天到晚地都把心思着重在那些无意义的点上,像是什么自己把档摆在哪儿这种事,关他什么事。被他这么一掺和,自己的生意想法与套路都变得跟一塘浑水似的,清晰不了。严妍觉得这几日自己的脑子是远不如之前做露天食档时那么的清楚了,自从搬了来这近王府的地方,她就觉着自己脑子变成了浆糊,还要被那王爷每天一通地搅啊搅啊的,就更傻。
这可怎么办是好啊,也不知是不是这个地方临近王府,磁场不对,害成自己这样。一想到这个,再一想到自己已付了那一百九十两银,她就气得牙痒痒。有种冲动,想放大黄扑他身上去咬他一口,才解气。大黄要是趋炎附势,不肯帮自己咬他,那她就想亲自上阵,扑上去狠狠地咬一口,才解心头之恨。
严妍现在正憋在她家后火房,与她徒儿一起神秘地做着面胚,接到泡馍单子时,她还要煮泡馍,濑益烈正好也学学。早上她给临时调整了一下前面大堂在柜台那一块的结构。将柜台向旁挪了挪,空出靠大门口的一个空位,摆了张稍矮的长台,台上一边摞着现蒸好的黄馍蒸笼,台另一侧摆一小灶,台后操作的人变成了纠里。她这煮的就不是泡馍了,而是羊汤粉丝,专门用来配干点——黄馍吃的。
这个安排也是不得已。煮泡馍的手法是要专业的,严妍的手法不可能专业,因为她是个面点师,不是专业煮泡馍的师傅,那纠里就更不可能专业起来。在老西安,同一家店,大师傅与学徒煮的泡馍分两个价,价的差距还不小,就知这手法有多重要。所以严妍不可能将这活儿交给纠里去做。
而,她为了让门口还是有羊汤的鲜香味揽客,就在那儿设了这么个新的膳点搭配,一只热乎乎的大黄馍配一碗暖烫的有菜有肉片的羊汤粉丝,也卖十一文。且近门口处是必摆黄馍的,因为有些来客不在楼子里头吃,而是直接买上好几个黄馍就回家去做一家子人的配菜主粮。这黄馍摆在门口处,也方便这部分来客买。
有了这个新的配法,这早上一开了门做买卖,就有不少人点了起来,加上纠里嘴甜,模样俊俏的个小姑娘一边做着羊汤粉丝,一边跟人介绍说她家新配的这道膳,可公道了,又美味。来人一看,就有不少在柜台旁点了这种。
大致是巳时一刻,纠里朝自家大门口一瞅,不好!急急地放下了手里的活,跑到后火房去找严妍,说是那王爷来了,在门口挂牌匾。
严妍一听,这什么飞机火箭的,又来搅和,烦不烦啊。就跟着纠里一起出了去。还在堂内时,就见那王爷带了人,架了梯子,自己爬了上那梯子,在挂那牌匾。一出到去,一看着那牌匾,气得一口气儿差点就没上得来。见自己订的那好好的一块“严记面铺”,给改成了“严记面馆”。
“你做什么帮我把字给改了,你把原来的还我。”气得眼前都快发黑了,冲着上面就大声说道。
“不是,哪有人家叫什么面铺的,你这就该叫面馆。”气定神闲,没觉得自己叫人帮她改的有什么不对头。
“你下来,烦死了,我不要你帮我挂,我还要改字。”去你的百般依顺,你给我下来,给我下来!看我不咬死你!
结果那王爷老神在在地挂正挂好,慢悠悠地顺着那梯子爬了下来,再很认真地讲:“你听我说,你这是卖熟面的,不能叫铺,只能叫馆。你看看西京里头,做吃的的都叫‘酒楼’、‘酒肆’、‘馆’这类的,哪有卖热乎吃的的地方叫‘铺’的?”
严妍气得,也不想给他解释了。她之前也想过,叫面馆给人感觉只像是家卖面条的,而她家不只是卖面条,还有在做馍。且以后不一定只卖熟食,生面类制好,就可以生着卖出去给人家自行去发挥,自家也省工序、省地方。那么的,叫“铺”反而更像那么回事儿。可这人,现在又在这儿瞎搅,这买卖是自己的,又不是他的,烦死了,管手管脚。懒得跟他说,等他走了,明日自己再去重订。
耶律隆浚见她不说话了,还补了一句:“你说啊,我哪里说错了?”
严妍一听,狠狠剜了他一眼,还被他瞧见了。
他偏还要问清楚:“怎么了?”
严妍干脆猛吸一口带冰晶的冬季冷空气,气沉丹田,大声说:“我不管,你还我,你还我,你、还、我!!”被一口冷气呛狠了,鼻头都红了,眼角也有些泛红,看着像是要哭的模样。
耶律隆浚没想到改个字这么要紧,她为了个字都要哭了,立刻回道:“好好好,我还你,还你,明日便改好了送来。”
而她家堂内,那两个在跑堂的王府家丁,眼瞅着自家府上主子亲手帮这东家挂牌匾,挂完了后还被“训”了一通,相互间使了个眼神……
----------
这现在跑堂的两个,一个叫古直,一个叫洽端,后槽房里头干活儿的那两个,一个叫王柄,一个叫孙成。这四个,一听那名字,就知两个辽人两个宋人。
其中,洽端并不是家丁,他是那府上的二管家,是大管家他亲弟。这偌大的个王府,占地颇广,没个三五七个管家管不过来。故而大总管一个,二管家有四个,分管不同的事情。其中一个二管家——洽端就是大总管他亲弟。这次大总管怕就这么差几个人过去严记那头那祖宗那儿做事,怕几个都是愣头青的鲁汉子,搅得那头那祖宗不开心,就想着把自己二弟也给差了过去给看着另几个。他这么做也是有他的考量的。
那么,洽端收工后回了府,有他独立的厢房住,另三个因是都被遣了去严记,那就共睡一间下房,那下房的条件,是很好的,至少比他们之前睡的下人房要好多了。 ↑返回顶部↑
“你做什么老瞪着我,我没嫌你烦。”态度认真地否定还是有必要的。
那男人深吸了一口气,瞟了她两眼,再又缓缓吐出气,讲道:“给我一碗羊肉泡馍。”
“好,我请你吃。”
“嗯,多加五、六片肉,汤多点,还有那个粉丝也多些。”敢嫌他烦,这顿不白吃她的,那忿也难平。
严妍是给他多加了几片肉,还有附赠了不少粉丝,心里当然还免费送了他几句国骂。
第二日早,严妍真就没敢再出来她家门口处摆那个板车。她怕那个王爷,她觉得这个王爷总有办法找她家麻烦,还能换着方儿地折磨人。之前是强取她家的黄馍,还一文钱不给,现下是成天到晚地在这儿指手画脚她家的买卖。在她心里,这王爷就是个没有用的人,只会做他的享乐王爷,既不懂得民间疾苦,也不懂得做她这样的小买卖。既然不会做,还偏要每天在这儿指手画脚地干扰她的生意主张,她心里本来有的数,本来有的时间安排,都叫他给搅乱了,一见他那张脸就烦,偏他还没有自觉,明明就已摆了一脸的“勿扰!勿扰!”表情,他偏还是当看不见。
严妍昨晚上又想了好久,觉得他是想换一种方式来整她们,再被他这么搅下去,这生意还做是不做啊?他成天到晚地都把心思着重在那些无意义的点上,像是什么自己把档摆在哪儿这种事,关他什么事。被他这么一掺和,自己的生意想法与套路都变得跟一塘浑水似的,清晰不了。严妍觉得这几日自己的脑子是远不如之前做露天食档时那么的清楚了,自从搬了来这近王府的地方,她就觉着自己脑子变成了浆糊,还要被那王爷每天一通地搅啊搅啊的,就更傻。
这可怎么办是好啊,也不知是不是这个地方临近王府,磁场不对,害成自己这样。一想到这个,再一想到自己已付了那一百九十两银,她就气得牙痒痒。有种冲动,想放大黄扑他身上去咬他一口,才解气。大黄要是趋炎附势,不肯帮自己咬他,那她就想亲自上阵,扑上去狠狠地咬一口,才解心头之恨。
严妍现在正憋在她家后火房,与她徒儿一起神秘地做着面胚,接到泡馍单子时,她还要煮泡馍,濑益烈正好也学学。早上她给临时调整了一下前面大堂在柜台那一块的结构。将柜台向旁挪了挪,空出靠大门口的一个空位,摆了张稍矮的长台,台上一边摞着现蒸好的黄馍蒸笼,台另一侧摆一小灶,台后操作的人变成了纠里。她这煮的就不是泡馍了,而是羊汤粉丝,专门用来配干点——黄馍吃的。
这个安排也是不得已。煮泡馍的手法是要专业的,严妍的手法不可能专业,因为她是个面点师,不是专业煮泡馍的师傅,那纠里就更不可能专业起来。在老西安,同一家店,大师傅与学徒煮的泡馍分两个价,价的差距还不小,就知这手法有多重要。所以严妍不可能将这活儿交给纠里去做。
而,她为了让门口还是有羊汤的鲜香味揽客,就在那儿设了这么个新的膳点搭配,一只热乎乎的大黄馍配一碗暖烫的有菜有肉片的羊汤粉丝,也卖十一文。且近门口处是必摆黄馍的,因为有些来客不在楼子里头吃,而是直接买上好几个黄馍就回家去做一家子人的配菜主粮。这黄馍摆在门口处,也方便这部分来客买。
有了这个新的配法,这早上一开了门做买卖,就有不少人点了起来,加上纠里嘴甜,模样俊俏的个小姑娘一边做着羊汤粉丝,一边跟人介绍说她家新配的这道膳,可公道了,又美味。来人一看,就有不少在柜台旁点了这种。
大致是巳时一刻,纠里朝自家大门口一瞅,不好!急急地放下了手里的活,跑到后火房去找严妍,说是那王爷来了,在门口挂牌匾。
严妍一听,这什么飞机火箭的,又来搅和,烦不烦啊。就跟着纠里一起出了去。还在堂内时,就见那王爷带了人,架了梯子,自己爬了上那梯子,在挂那牌匾。一出到去,一看着那牌匾,气得一口气儿差点就没上得来。见自己订的那好好的一块“严记面铺”,给改成了“严记面馆”。
“你做什么帮我把字给改了,你把原来的还我。”气得眼前都快发黑了,冲着上面就大声说道。
“不是,哪有人家叫什么面铺的,你这就该叫面馆。”气定神闲,没觉得自己叫人帮她改的有什么不对头。
“你下来,烦死了,我不要你帮我挂,我还要改字。”去你的百般依顺,你给我下来,给我下来!看我不咬死你!
结果那王爷老神在在地挂正挂好,慢悠悠地顺着那梯子爬了下来,再很认真地讲:“你听我说,你这是卖熟面的,不能叫铺,只能叫馆。你看看西京里头,做吃的的都叫‘酒楼’、‘酒肆’、‘馆’这类的,哪有卖热乎吃的的地方叫‘铺’的?”
严妍气得,也不想给他解释了。她之前也想过,叫面馆给人感觉只像是家卖面条的,而她家不只是卖面条,还有在做馍。且以后不一定只卖熟食,生面类制好,就可以生着卖出去给人家自行去发挥,自家也省工序、省地方。那么的,叫“铺”反而更像那么回事儿。可这人,现在又在这儿瞎搅,这买卖是自己的,又不是他的,烦死了,管手管脚。懒得跟他说,等他走了,明日自己再去重订。
耶律隆浚见她不说话了,还补了一句:“你说啊,我哪里说错了?”
严妍一听,狠狠剜了他一眼,还被他瞧见了。
他偏还要问清楚:“怎么了?”
严妍干脆猛吸一口带冰晶的冬季冷空气,气沉丹田,大声说:“我不管,你还我,你还我,你、还、我!!”被一口冷气呛狠了,鼻头都红了,眼角也有些泛红,看着像是要哭的模样。
耶律隆浚没想到改个字这么要紧,她为了个字都要哭了,立刻回道:“好好好,我还你,还你,明日便改好了送来。”
而她家堂内,那两个在跑堂的王府家丁,眼瞅着自家府上主子亲手帮这东家挂牌匾,挂完了后还被“训”了一通,相互间使了个眼神……
----------
这现在跑堂的两个,一个叫古直,一个叫洽端,后槽房里头干活儿的那两个,一个叫王柄,一个叫孙成。这四个,一听那名字,就知两个辽人两个宋人。
其中,洽端并不是家丁,他是那府上的二管家,是大管家他亲弟。这偌大的个王府,占地颇广,没个三五七个管家管不过来。故而大总管一个,二管家有四个,分管不同的事情。其中一个二管家——洽端就是大总管他亲弟。这次大总管怕就这么差几个人过去严记那头那祖宗那儿做事,怕几个都是愣头青的鲁汉子,搅得那头那祖宗不开心,就想着把自己二弟也给差了过去给看着另几个。他这么做也是有他的考量的。
那么,洽端收工后回了府,有他独立的厢房住,另三个因是都被遣了去严记,那就共睡一间下房,那下房的条件,是很好的,至少比他们之前睡的下人房要好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