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节(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发现无法说服梅子。
  她给我留下的这个印象,让我常常想起。我有点对不住鼓额似的,因为我看到梅子走后,这个小姑娘立刻轻松了许多。她的笑也真切多了,她敢于大声呼喊斑虎、叫响铃和拐子四哥了。
  现在鼓额遭受了强暴,这已经无可挽回。我端量她静静地躺在那儿,满脸的抓伤,头发散乱,突然想到的竟是梅子那时对她的一些议论。多么弱小无援的一个孩子,多么可怜。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言,永远也不必乞求来自另一个方向的同情和支持;它们是那样不可靠。即便梅子这样的好人,一个善良的女人,也自觉不自觉地流露了歧视。世界多么可怕。世界上哪儿去找不歧视穷人的人呢?
  同时也再一次说明,他们可能依靠的,永远只是自己。什么幻想也不能要,要彻底丢开虚念。
  鼓额勉强吃了点东西,在响铃和四哥的日夜照料下恢复了一点点。她在我们稍不注意的时刻跑走了,一直跑到父母身边。这一下可把我害苦了。我尽可能不去想这事情的始末,不敢走进那个底矮的小泥屋。我不知道见了那两个老人该怎么说,怎么有勇气面对那两张疲倦衰老的脸也许他们会问:"俺把孩儿交给你了,你是怎么照料她哩?这会儿俺孩儿怎么办哩?"
  那时我会无地自容。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要到那个村庄去,去看望鼓额。那天我走在长满了芜草的田埂上,看着满地黄瘦的庄稼,心想:这个世界多么危险哪!这个世界对于穷人而言是最危险不过的了
  如果这条荒土路上走着梅子,她与我一起,我的心情会好得多。她一时不会到这条小路上来的
  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才让鼓额重新回到了葡萄园。她遵循了多么奇特的逻辑啊,她竟然或多或少认为这一来自己有了新的罪孽。她害怕见到园子里的每一个人,连斑虎的注视也受不了。她扑在响铃怀里哭着,响铃最后忍不住也哭起来。
  她很快消瘦了,本来就弱小的一个人,这会儿变得让人目不忍睹。响铃偶尔把她拥到怀里,拍打着、安慰着,像护住了一个小娃娃。几乎一整天里听不到她一句话,她只是默默做活,劳动会使她忘记什么,所以我们都没有阻止她。她有一次定定地望着我,说一句:"我完了。"我告诉她:你一点也没有完,像过去一样,谁也不能改变你!她不听,木木地重复一句:
  "我完了。"
  我心中的怜惜和自责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觉得重若千斤的担子压在了肩上。我心里一遍又一遍自叮:这一下你更明白了吧?你好好地保护她吧,她是你的亲姊妹,这种保护再细致、花费再大的精力都值得,都不过分
  鼓额在园子做活时,四哥或其他人都在旁边。这样她一直活动在大家的视野中,好像她随时都会失掉一样。可是我们面前的路太长太长了,又有多少像鼓额一样的人?我们就永远注视着她吗?有一次鼓额隐在了一丛葡萄树的后面,久久没有声音,大家发现后都跑了过去;她和斑虎依在一起,紧紧搂住了它的脖子,脸贴在一块儿,泪水顺着鼻子两侧流下。
  斑虎头颅昂起,直直盯着面前的葡萄树,像个男子汉那样坚强。我们走开了
  一连多少天,我心里都像塞了一把草。无处诉说无处求告,四周被荒芜所困,雾霭笼罩四野。我知道一个长夏的酷热蒸腾了大地上的铁与铅,它们浮到空中就会压迫万物。你的那个城市呢?你怎样?愉快还是忧伤?你高高的身影仿佛在林荫路上晃动,站在秋天的法桐树前,望着北方你还想得起那道山脉上的浪漫旅行吗?再往北不远就是我的平原了,这儿有我们的葡萄园,有我们被欺凌的少女你什么时候来这儿呢?
  我开始怀念那座城市,它给予我的全部痛苦和幸福,这会儿都倍加珍惜。一转眼白发生出来,人苍老了。我以前遥遥观望的那一切都缓缓地、又是猝不及防地走近了我。还记得我们一起听那场音乐会吗?我曾为不加保留地赞扬那个小提琴手而后悔呢,这多么可笑。不过那是我的真心话,他那时的确是个异常优秀的人物,一个艺术家。我觉得他从头至尾都传导着神秘之声,小提琴像从他身上长出来的一部分,是他的枝桠上结出的一枚果子。那一天我因为他而增加了额外的、巨大的幸福。你明亮的眼睛看看我,又看看他,羞涩异常地把脸转向了一边。
  我多么希望再有那样的一个夜晚。哦,多少年了。三个人的头发都像漆过一样。青春多么强大又多么脆弱!它驻在人的心中,执拗地不肯离去你告诉我与小提琴手青梅竹马般的相处,你们共同读过书的小学和中学,他在夜自习时怎样小心地捏过你的辫梢。让人嫉妒也让人兴奋,我不认为小提琴手还会卷土重来。大概没谁留给他那样的机会。我这个山里野人可不那么好惹,我想我可真算个人物啊。我瞅准机会就损一下小提琴手,说他眉毛长到了一起,屁股过大,一双眼睛像纽扣。你笑得合不拢嘴,露出了洁白齐整的牙齿。仅仅为了看看这样的牙齿也要说说别人的坏话啊。
  今天想起来有些后悔。我在那样的时刻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纯粹性。
  这些往事润泽着我,缓释着我。你、梅子,还有我们这个大家庭——葡萄园茅屋中的所有人,包括斑虎,都是我人生之路上遇到的珍宝。我永远感激着冥冥中的某种力量和意志,他慷慨仁慈,给予我如此巨大的恩惠。没有这一切我是无法生存的。
  所以我对于这儿可能遭遇的任何一点损伤、发生的变故,都耿耿于怀。无数的纤丝连接着我与这儿的一切,无论是睡眠中还是劳作中,我们都紧紧相牵
  由于我彻底辞掉了公职,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返回某个机构。我有个朋友也这样做了,后来想复职,结果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这像背水一战,实际上这一切早就开始了。当明白了自己从哪里来、还要到哪里去的那一天,人就给自己断了世俗的后路。
  梅子一家那时用了所有力量来阻止我,岳父甚至说"离开了队伍"。明明是一个机构,怎么会是"队伍"?他说那可是我们的"另一条战线",怎么不是队伍?我说难道我们的平原就不是"另一条战线"了吗?那片广阔的土地不是任何人的,正是"我们"的他一时无语,最后仍咕哝:"入伍不入伍可大不一样,入伍就是"
  岳母虽然也强烈反对我离开,但态度温和多了。她胖胖的手掌每天都要动动我的衣服、头发,说:"你爸说得对呀,要有个组织纪律性儿"我从不驳斥她,我感激她慈母的心肠。当我有时凝视她弓腰劳作的身影时,心里总忍不住一阵激动。没有母亲了,我世上只有这一个可称为母亲的人。我从他们的话中终于明白:在一部分人眼里,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早就给抛弃了——那儿的一切都没有"入伍"
  岳父与柳萌关系融洽。柳萌与这个城市所有资格较老的同志都来往密切。岳父这样评价柳主编:"年轻、有魄力,原则性较强,干群关系好"最后一句不太恰当,她主要是与领导好。岳母对她的评价比较客观,说:"这个同志啊,做闺女的时候就活泼,领导一揪辫子她就笑"反正有一阵柳萌与梅子一家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会儿软一会儿硬。柳萌坚持不让我离开,鼻子酸酸地说:
  "我多么想看着你成长起来啊!"
  我说我已经成长起来了。她说我还要发展,干吗非这样那样的?看看那个毛发浓重的男编辑,还有小女打字员;全社都动起来了,形势从来没有这样好过,你为什么要走呢?
  我把杂志社的所有情况都向梅子一家罗列出来,我想让他们明白:这个"队伍"是很不磊落的一支队伍
  我决意离开。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前,我又一次向梅子讲着大山里的流浪——不记得以前讲过这么多细节。我们两人都没有睡意。我像与她置身于山间石屋之中,四周只有重重叠叠的山影。夜鸟的啼叫非常遥远,它在艰难地呼唤。巨石不知被什么碰落了,它从山涧里一直滚动而下,发出了令人惊颤的轰响。这是那一片大山哪,那一片浑浑茫茫的大山。
  大山里有那么多甘甜的溪水,灌木尖梢上有那么多通红的野果。顽皮的小狐、迷路的山娃,刚刚长成拳头大的草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