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mdash(4 / 5)
他耐心地听着,不时地附和几声。心遥心情很兴奋,他却是越来越意兴阑珊
“ken,这里有一间寺庙要进行修缮,我们捐一些钱好不好?”她问他。
“你决定就好。”他说。
兴奋的心遥许是意识到时间很晚了,不再说下去。通常情况下,他是个好听众。
“goodnight。”心遥跟他道晚安。
“goodnight,haveagooddream。”他也跟她道晚安。
挂断电话,他抬手看了看表,荧光的指针已经指向了十二点多。虽然用的座机,他的耳朵还是“嗡嗡”作响,很不舒服,听筒都热得有些烫手。
一天艰苦冗长的谈判,他很累,却不太想睡,于是拧亮夜灯,坐在沙发上点燃了一支烟。
白天的喧嚣过后,是夜晚深深的寂寞。
前些日子,他在哈佛读书时的同学调任某跨国公司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区总裁,他和心遥尽地主之谊,请老同学吃中华料理的顶级菜品潮州菜。
他这位老同学读书时与他同是棒球队的成员,两人关系很好。而且这位老兄对中国文化极有兴趣,经常拿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向他讨教。可惜小学毕业就出国的他,对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其实也是一知半解,这让当年的他很惭愧。
席间宾主尽欢。中途心遥离席接电话,他的老美同学一派美式作风,毫不掩饰对心遥的欣赏,对他说:“ken,你的太太很可爱。”
他望着心遥的背影,笑笑说:“对,她很可爱。”
他和心遥之间,很和平,很友好。俩人从未红过脸,吵过架,婚姻生活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好吗?
可是为什么,寂寞总是像鬼魅一样缠绕着他。工作忙起来的时候不觉得,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时,孤单和寂寞总是在悄然间不期而至,就像今天晚上。
客厅里视野很好。云层很薄,月亮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照射进来,大房子空荡荡的安静极了。香港人说“屋大人少是鬼屋”他们家算是屋大人少的典型。他和心遥彼此见菲佣的机会倒比见对方的机会多一些。
他徐徐地抽着烟,轻烟在他的头顶袅袅上升。烟雾弥漫中,他好像看到了心遥那张可能被晒得红红的天真无邪的笑脸。
追求心遥,娶心遥,从一开始就是刻意的—这种思想是见不得光的,是暧昧的、歉疚的。心遥原来是有着过人的机敏的,自己是不是应该感谢心遥的教养和宽容大度,她不像寻常人家听闻老公出轨的女人那样,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她给他留足了面子。自己是不是应该感到羞愧?是他先追求的心遥,又背叛了她。应该迷途知返,像当年努力喜欢上心遥一样,再努力地爱上她。娶了心遥却不能够放开心怀跟她相处,以至于真诚地把感情放进夫妻关系内,或许是对心遥极大的不公平。她都已经是他的妻子了。
但是,他悲哀地发现,他可以宠她,照顾她,却爱不起来了。经过了邹雨,他知道“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对于感情同样适用。邹雨在他的心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心遥填补不了。心遥是很可爱,可是他和她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茶几上有一本书,是心遥的,她平常爱看什么书其实他并不太了解。他拿起书随意地翻阅着,一句话跳入他的眼帘“大凡成功的男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生活经营得很好。所谓幸福指数,包括五种元素:人际关系、事业、家庭、夫妻、经济。我们可以去问一问有钱的人,就会知道他们的人生不一定幸福。”他合上书,向后靠在沙发上,重重地吐出一口烟雾,陷入了沉思。
来香港快两年了,为了公司,他是满世界地跑,可谓劳心劳力。工作,拼命地工作,为江家,为林家赚更多的钱,这是他对自己最低的要求。这两年公司业绩不错,两家老人十分满意,他也在工作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心遥是上天入海满世界地旅游探险猎奇,还要满世界地筹集善款,再把这些善款分发到全世界那些需要它们的人手中。她的兴趣总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难得的是,她对佛像的迷恋居然保持了两年之久还没熄灭。两个月前,她在北京白塔寺见到那上万尊神态各异的精美佛像后,回到香港就对他说她要到地球上最后一片显现真实面貌的青藏高原,去最正宗的藏传佛教圣地看最美的佛像。对她的一切行为,他从来都是由着她去,绝不阻拦。她开心,他也乐见其成。
没有牵绊,没有指责,互不干涉,彼此给于对方最大的自由—他们之间一直就是这种相处方式,谁也没试图改变过破坏过。
他成功吗?幸福吗?他自问着,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
第二天一早,他安排员工坐飞机去给心遥送备胎。
晚上七点,他正将车开进车库,他难得能在这个时候回家。将车停好,目光停留在驾驶室前面的那个护身符上,忽忽地就怔住了。
他蓦地记起,今天是邹雨的生日。
当初邹雨律师事务所被选为致林法律顾问的时候上报人员资料,他特别留意了邹雨的生日。去年邹雨生日的前夕,他偶然间看到那款杜佛手表,鬼使神差地就拔不动脚步了。在那块表跟前站了半天,到底还是买了下来,锁在办公室的保险柜里。香港的街头,他心疼地怨恨着这个女人。第二天在办公室里,想着邹雨摩挲着他的照片时脸上露出的那一丝笑容,他的胸中涌起强烈的不甘,心里升起了一股恍惚的、渺茫的希望,下决心赶到机场托人把那块表送给了邹雨。他没有勇气上前,远远地看着邹雨顺着那人指点的方向急切寻找他的模样,她知道是他!—哪怕能永远这样远远地看着她也好!刹那间,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感充盈在他的体腔内,他几乎不能自已地要跑上前,然后不顾一切地把她紧紧地拥在怀中。
邹雨明媚的笑脸闪现在他的脑海里,她三十岁了。
半年多了,他艰难地控制着自己不要去想起邹雨。很多次午夜梦回,他都忽然像听到邹雨对他说的话“启正,以后我会努力地过我自己的日子,你也要健健康康地生活”“希望你一切都是好好的”那种梦中被唤醒短暂的迷糊不清后,他清楚地知道其实这种刻意的自控,是因为自己实在是忘不了她。
他与邹雨的情缘,真的不能弥补了。—他越来越能了解邹雨的心。 ↑返回顶部↑
“ken,这里有一间寺庙要进行修缮,我们捐一些钱好不好?”她问他。
“你决定就好。”他说。
兴奋的心遥许是意识到时间很晚了,不再说下去。通常情况下,他是个好听众。
“goodnight。”心遥跟他道晚安。
“goodnight,haveagooddream。”他也跟她道晚安。
挂断电话,他抬手看了看表,荧光的指针已经指向了十二点多。虽然用的座机,他的耳朵还是“嗡嗡”作响,很不舒服,听筒都热得有些烫手。
一天艰苦冗长的谈判,他很累,却不太想睡,于是拧亮夜灯,坐在沙发上点燃了一支烟。
白天的喧嚣过后,是夜晚深深的寂寞。
前些日子,他在哈佛读书时的同学调任某跨国公司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区总裁,他和心遥尽地主之谊,请老同学吃中华料理的顶级菜品潮州菜。
他这位老同学读书时与他同是棒球队的成员,两人关系很好。而且这位老兄对中国文化极有兴趣,经常拿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向他讨教。可惜小学毕业就出国的他,对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其实也是一知半解,这让当年的他很惭愧。
席间宾主尽欢。中途心遥离席接电话,他的老美同学一派美式作风,毫不掩饰对心遥的欣赏,对他说:“ken,你的太太很可爱。”
他望着心遥的背影,笑笑说:“对,她很可爱。”
他和心遥之间,很和平,很友好。俩人从未红过脸,吵过架,婚姻生活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好吗?
可是为什么,寂寞总是像鬼魅一样缠绕着他。工作忙起来的时候不觉得,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时,孤单和寂寞总是在悄然间不期而至,就像今天晚上。
客厅里视野很好。云层很薄,月亮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照射进来,大房子空荡荡的安静极了。香港人说“屋大人少是鬼屋”他们家算是屋大人少的典型。他和心遥彼此见菲佣的机会倒比见对方的机会多一些。
他徐徐地抽着烟,轻烟在他的头顶袅袅上升。烟雾弥漫中,他好像看到了心遥那张可能被晒得红红的天真无邪的笑脸。
追求心遥,娶心遥,从一开始就是刻意的—这种思想是见不得光的,是暧昧的、歉疚的。心遥原来是有着过人的机敏的,自己是不是应该感谢心遥的教养和宽容大度,她不像寻常人家听闻老公出轨的女人那样,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她给他留足了面子。自己是不是应该感到羞愧?是他先追求的心遥,又背叛了她。应该迷途知返,像当年努力喜欢上心遥一样,再努力地爱上她。娶了心遥却不能够放开心怀跟她相处,以至于真诚地把感情放进夫妻关系内,或许是对心遥极大的不公平。她都已经是他的妻子了。
但是,他悲哀地发现,他可以宠她,照顾她,却爱不起来了。经过了邹雨,他知道“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对于感情同样适用。邹雨在他的心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心遥填补不了。心遥是很可爱,可是他和她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茶几上有一本书,是心遥的,她平常爱看什么书其实他并不太了解。他拿起书随意地翻阅着,一句话跳入他的眼帘“大凡成功的男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生活经营得很好。所谓幸福指数,包括五种元素:人际关系、事业、家庭、夫妻、经济。我们可以去问一问有钱的人,就会知道他们的人生不一定幸福。”他合上书,向后靠在沙发上,重重地吐出一口烟雾,陷入了沉思。
来香港快两年了,为了公司,他是满世界地跑,可谓劳心劳力。工作,拼命地工作,为江家,为林家赚更多的钱,这是他对自己最低的要求。这两年公司业绩不错,两家老人十分满意,他也在工作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心遥是上天入海满世界地旅游探险猎奇,还要满世界地筹集善款,再把这些善款分发到全世界那些需要它们的人手中。她的兴趣总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难得的是,她对佛像的迷恋居然保持了两年之久还没熄灭。两个月前,她在北京白塔寺见到那上万尊神态各异的精美佛像后,回到香港就对他说她要到地球上最后一片显现真实面貌的青藏高原,去最正宗的藏传佛教圣地看最美的佛像。对她的一切行为,他从来都是由着她去,绝不阻拦。她开心,他也乐见其成。
没有牵绊,没有指责,互不干涉,彼此给于对方最大的自由—他们之间一直就是这种相处方式,谁也没试图改变过破坏过。
他成功吗?幸福吗?他自问着,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
第二天一早,他安排员工坐飞机去给心遥送备胎。
晚上七点,他正将车开进车库,他难得能在这个时候回家。将车停好,目光停留在驾驶室前面的那个护身符上,忽忽地就怔住了。
他蓦地记起,今天是邹雨的生日。
当初邹雨律师事务所被选为致林法律顾问的时候上报人员资料,他特别留意了邹雨的生日。去年邹雨生日的前夕,他偶然间看到那款杜佛手表,鬼使神差地就拔不动脚步了。在那块表跟前站了半天,到底还是买了下来,锁在办公室的保险柜里。香港的街头,他心疼地怨恨着这个女人。第二天在办公室里,想着邹雨摩挲着他的照片时脸上露出的那一丝笑容,他的胸中涌起强烈的不甘,心里升起了一股恍惚的、渺茫的希望,下决心赶到机场托人把那块表送给了邹雨。他没有勇气上前,远远地看着邹雨顺着那人指点的方向急切寻找他的模样,她知道是他!—哪怕能永远这样远远地看着她也好!刹那间,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感充盈在他的体腔内,他几乎不能自已地要跑上前,然后不顾一切地把她紧紧地拥在怀中。
邹雨明媚的笑脸闪现在他的脑海里,她三十岁了。
半年多了,他艰难地控制着自己不要去想起邹雨。很多次午夜梦回,他都忽然像听到邹雨对他说的话“启正,以后我会努力地过我自己的日子,你也要健健康康地生活”“希望你一切都是好好的”那种梦中被唤醒短暂的迷糊不清后,他清楚地知道其实这种刻意的自控,是因为自己实在是忘不了她。
他与邹雨的情缘,真的不能弥补了。—他越来越能了解邹雨的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