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座谈会(12 / 20)
安东尼为她鼓掌喝彩。他非常以葛罗丽亚为傲,因为在派对中,她从来不会在其他女人面前失色,因为男人总是成群在她身边喧闹取乐,却从来不会有越轨的念头和举动,纯粹只欣赏她的美丽和她的活力所带来的温暖。
这些“派对”逐渐成为他们主要的乐趣来源。他们的爱情依旧稳定,也仍对彼此保持高度的探索兴趣,只是,随着春天渐近的脚步,他们发现晚上待在家里是一种束缚;书本不是真实生活;想要两人单独在一起的老魔法也早已丧失效力——代之而起的是,他们宁愿出门去看一出无聊的音乐喜剧,或与他们感到最最无趣的朋友一起用餐,只要那里还有足够的鸡尾酒,交谈的内容就不至于变得完全令人无法忍受。一些在学校或大学里已结婚的朋友,和形形色色的单身男人,当这些人需要欢乐和为聚会增色时,很直觉地就会想到这对夫妻,因此,两人几乎从没有一天没接到邀约的电话说“不知你们今晚有什么安排。”太太们,通常都很怕葛罗丽亚——她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众人的焦点,她受到丈夫们的热烈欢迎,虽天真无邪却仍令人心神不宁——这些事情本能地引起她们对她的强烈不信任,更由于葛罗丽亚从来不对任何女人的友善加以响应,使妻子们更加紧张。
在二月那个约定好的星期三,安东尼准时到威尔森、汉默尔和哈迪合伙企业的豪华办公室报到,听取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卡拉许多模糊其词的指导。卡拉梳了一个大胆的金黄色庞帕度头,宣称自己是助理秘书,他的口气好像在说,这是一个需要特别能力的职位。
“这里的人可分为两种,慢慢你就会发现,”他说“那边的人是助理秘书或会计,他们在我们的档案里是记录在这里,年纪多半不超过三十岁。到了四十五岁左右,他们的名字会升到那里,通常这样的人大概就停留在四十五岁做的职位直到退休。”
“那如果有人三十岁就做到四十五岁的位置了呢?”安东尼礼貌地问。
“噢,那他就会继续往上爬,你看。”他指着文件上方一列协理的名单“或他会成为总裁或秘书或财务主管。”
“那么在这里的这些人呢?”
“哪些?噢,这些是理事——资本家。”
“我懂了。”
“现在有些人,”卡拉继续说“以为决定一个人起步的早或迟,在于他是否有大学文凭,但他们是错的。”
“我懂。”
“我也有;我是巴克雷夫毕业的,一九一一年那一届。然而当我出社会到华尔街工作,我很快就发现在这里能帮我的,并非从大学学到的不实用的东西,事实上是我还必须努力忘掉它们。”
安东尼按捺不住好奇,想知道到底他在一九一一年的巴克雷夫大学学到的“不实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想象也许是裁缝什么的,这个怪念头在接下来的对话期间,一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看到在那边的那个人了吗?”卡拉指着一个看起来还年轻、有着美丽灰发的男人,他座位的椅子有桃花心木的扶手。“他是艾林格先生,一级副总裁,历经大风大浪,看遍世事冷暖;受过良好的教育。”
安东尼试图打开心灵去想象财金界的浪漫传奇,却是徒然;对于艾林格先生他唯一能联想到的,是游走在大型书店里,购买放在墙上的皮面精装书,如撒克里(thackeray)、巴尔扎克、雨果和吉朋(gib波n)的作品。
整个潮湿而奄奄一息的三月,安东尼都在学习推销术。由于缺乏热情,他反而有能力观察到周遭的忙乱和喧嚣,奋力却徒劳地在一个难以理解的目标周围打转,且实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敌对者,如弗里克先生和卡耐基先生耸立在第五街的豪华大楼就是成功的铁证。要想象这些自命不凡的副总裁或会计,有一天会变成“优等人才”的父亲,如他在哈佛所认识的那些人,总感觉有些不太协调。
他在楼上的员工餐厅吃午餐,对于自己的“上进”总带着一种不安的怀疑。头一个星期,他看到许多年轻职员,他们之中有些很精明,有些则涉世未深,刚从大学毕业,相当纳闷他们是否怀抱着过于不实的梦想,希望在悲惨的三十岁来临前,可以挤进位居要职的狭窄行列。在每天一成不变的工作中,穿插的对话内容,在本质上说的也几乎是同一件事。有人讨论威尔森先生怎么累积财富,汉墨尔先生用的是什么策略,而哈迪先生的手腕又是如何等等。另一人则联想到一些老调牙却永远令人屏息的传奇轶事,某些外行人如何在华尔街一夕致富,他们有的是“屠夫”、“吧台酒保”或“天啊,连一个该死的送信小弟也能成功”!接着,有人开始谈论最近的投机炒作,争辩到底是要冒一年获利十万的风险,还是只要两万就能满足。
先前就有一个助理秘书把所有的储蓄都拿去投资伯利恒钢铁公司,他所创造的辉煌奇迹,及辞职信的自大说辞(时间是今年一月),还有刻下他正在加州兴建的豪宅,是办公室百谈不厌的话题。这个人的名字已被套上神话的光环,成为美国梦的成功象征和追求的目标。小道消息还说——曾有一位副总裁忠告他要抛空持股,老天,但他按兵不动,甚至还继续加码,所以“现在看看人家多有成就!”
很显然地,这就是生命在此所呈现的样态——传奇性的成功眩惑所有人的眼睛,诱人的吉普赛水妖用微薄的薪水,和象征他们永恒成功的天文数字,来迷惑他们,令他们满足。
然而对安东尼来说,这些论述却是十分可怕的。他觉得若要在这里出人头地,那么成功的念头必定会限制和扼杀他的心智。在这一行要达到顶尖,他以为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在于他们相信自己在做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没什么两样,自信和投机主义凌驾于技术性知识之上;显而易见的,越专门的工作职阶越低——所以,为了达到效率分工,就让技术专家留在最能发挥的基层就好。
平常时间的晚上,他原本打算留在家不出门的决定并没有如期实现,因此白天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他的头都感到如生病般疼痛欲裂,而早晨地铁拥挤的喧闹也长在耳际挥之不去,如来自地狱的铃声。
然后,他便很突然地辞职了。就在一个星期一,安东尼整天躺在床上不起来,直到夜晚。由于被周期性的沮丧情绪完全征服,他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威尔森先生,坦承他觉得自己对这份工作适应不良。跟理查德卡拉美看完戏回家的葛罗丽亚发现安东尼人在大厅,无言地瞪着天花板,他表现出的沮丧和挫折,是他们结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葛罗丽亚希望他能把心中的不满宣泄出来,这样她才能据此严厉地责备他,因为她的气也不少。然而,他看起来却是极端地悲惨而可怜,让她心软,跪在他面前抚摸他的头,安慰说这根本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他们相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克服的,就像他们结婚的第一年。安东尼开始对她冰凉的手和她温柔如在耳边吐气的声音有所响应,他的心情完全回复了,甚至还有点兴奋地对她诉说他未来的计划。在上床前他甚至感到一丝悔意,虽然没有表现出来,觉得自己寄出辞职信的动作过于仓卒鲁莽。
“即使当所有事情都看似很糟,你也不能就这么相信,”葛罗丽亚曾经说过“那只不过是你自己个人主观判断的结果,并不全是真的。”
四月中,他们收到来自马利塔房地产经纪人的一封信,鼓吹他们再继续续约灰屋一年,租金则小涨一点,并随信附上新的合约方便他们签署。过了一个星期,合约和信仍放在安东尼桌上没人理会,他们一点也不打算回马利塔住,也受够那个地方了,之前的夏天他们都在无聊中度过。此外,他们的车况也恶化成一堆患忧郁症而喋喋不休的废铁,而以他们目前的收入,也不可能再买一辆新的。
然而,在一次历时四天、陆陆续续有十几个人来参加的狂欢派对上,他们竟然还是签了约;更可怕的是,他们不仅在合约书上签了名,还寄出去,随即,两人仿佛听到房子如娼妓般邪恶的胜利笑声,正舔着自己发白的肋骨,准备要将他们活生生吞噬。
“安东尼,租约放到哪里去了?”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她惊恐地高声大叫,发现现实的严重性而苦恼“你放到哪里去了?它本来在这里的!”
然后她知道合约到哪去了。她想起在家中举办的派对最热闹的高潮时刻;她想起房间里有一屋子人,在比较冷场的时候,便无从显示她和安东尼的重要性。于是,安东尼便吹嘘灰屋的优点是多么与众不同,环境又清幽,又多么地与世隔绝,不受任何噪音干扰。接着,曾去灰屋拜访夫妇两人的迪克也加以附和,热情地歌诵它是他想得到最好的小屋,如果他们今年夏天不在那里过,那就太傻了。要灌输他们届时城市是如此炎热不适、而马利塔又是多么凉爽宜人的观念,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安东尼拿起合约在手上疯狂地挥舞,发现葛罗丽亚对此表示愉快的默认,再加上在场人士一致举手表决通过要去灰屋拜访两人的愚蠢决议
“安东尼,”她哭喊“我们签了名,而且寄出去了!”
“什么?” ↑返回顶部↑
这些“派对”逐渐成为他们主要的乐趣来源。他们的爱情依旧稳定,也仍对彼此保持高度的探索兴趣,只是,随着春天渐近的脚步,他们发现晚上待在家里是一种束缚;书本不是真实生活;想要两人单独在一起的老魔法也早已丧失效力——代之而起的是,他们宁愿出门去看一出无聊的音乐喜剧,或与他们感到最最无趣的朋友一起用餐,只要那里还有足够的鸡尾酒,交谈的内容就不至于变得完全令人无法忍受。一些在学校或大学里已结婚的朋友,和形形色色的单身男人,当这些人需要欢乐和为聚会增色时,很直觉地就会想到这对夫妻,因此,两人几乎从没有一天没接到邀约的电话说“不知你们今晚有什么安排。”太太们,通常都很怕葛罗丽亚——她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众人的焦点,她受到丈夫们的热烈欢迎,虽天真无邪却仍令人心神不宁——这些事情本能地引起她们对她的强烈不信任,更由于葛罗丽亚从来不对任何女人的友善加以响应,使妻子们更加紧张。
在二月那个约定好的星期三,安东尼准时到威尔森、汉默尔和哈迪合伙企业的豪华办公室报到,听取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卡拉许多模糊其词的指导。卡拉梳了一个大胆的金黄色庞帕度头,宣称自己是助理秘书,他的口气好像在说,这是一个需要特别能力的职位。
“这里的人可分为两种,慢慢你就会发现,”他说“那边的人是助理秘书或会计,他们在我们的档案里是记录在这里,年纪多半不超过三十岁。到了四十五岁左右,他们的名字会升到那里,通常这样的人大概就停留在四十五岁做的职位直到退休。”
“那如果有人三十岁就做到四十五岁的位置了呢?”安东尼礼貌地问。
“噢,那他就会继续往上爬,你看。”他指着文件上方一列协理的名单“或他会成为总裁或秘书或财务主管。”
“那么在这里的这些人呢?”
“哪些?噢,这些是理事——资本家。”
“我懂了。”
“现在有些人,”卡拉继续说“以为决定一个人起步的早或迟,在于他是否有大学文凭,但他们是错的。”
“我懂。”
“我也有;我是巴克雷夫毕业的,一九一一年那一届。然而当我出社会到华尔街工作,我很快就发现在这里能帮我的,并非从大学学到的不实用的东西,事实上是我还必须努力忘掉它们。”
安东尼按捺不住好奇,想知道到底他在一九一一年的巴克雷夫大学学到的“不实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想象也许是裁缝什么的,这个怪念头在接下来的对话期间,一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看到在那边的那个人了吗?”卡拉指着一个看起来还年轻、有着美丽灰发的男人,他座位的椅子有桃花心木的扶手。“他是艾林格先生,一级副总裁,历经大风大浪,看遍世事冷暖;受过良好的教育。”
安东尼试图打开心灵去想象财金界的浪漫传奇,却是徒然;对于艾林格先生他唯一能联想到的,是游走在大型书店里,购买放在墙上的皮面精装书,如撒克里(thackeray)、巴尔扎克、雨果和吉朋(gib波n)的作品。
整个潮湿而奄奄一息的三月,安东尼都在学习推销术。由于缺乏热情,他反而有能力观察到周遭的忙乱和喧嚣,奋力却徒劳地在一个难以理解的目标周围打转,且实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敌对者,如弗里克先生和卡耐基先生耸立在第五街的豪华大楼就是成功的铁证。要想象这些自命不凡的副总裁或会计,有一天会变成“优等人才”的父亲,如他在哈佛所认识的那些人,总感觉有些不太协调。
他在楼上的员工餐厅吃午餐,对于自己的“上进”总带着一种不安的怀疑。头一个星期,他看到许多年轻职员,他们之中有些很精明,有些则涉世未深,刚从大学毕业,相当纳闷他们是否怀抱着过于不实的梦想,希望在悲惨的三十岁来临前,可以挤进位居要职的狭窄行列。在每天一成不变的工作中,穿插的对话内容,在本质上说的也几乎是同一件事。有人讨论威尔森先生怎么累积财富,汉墨尔先生用的是什么策略,而哈迪先生的手腕又是如何等等。另一人则联想到一些老调牙却永远令人屏息的传奇轶事,某些外行人如何在华尔街一夕致富,他们有的是“屠夫”、“吧台酒保”或“天啊,连一个该死的送信小弟也能成功”!接着,有人开始谈论最近的投机炒作,争辩到底是要冒一年获利十万的风险,还是只要两万就能满足。
先前就有一个助理秘书把所有的储蓄都拿去投资伯利恒钢铁公司,他所创造的辉煌奇迹,及辞职信的自大说辞(时间是今年一月),还有刻下他正在加州兴建的豪宅,是办公室百谈不厌的话题。这个人的名字已被套上神话的光环,成为美国梦的成功象征和追求的目标。小道消息还说——曾有一位副总裁忠告他要抛空持股,老天,但他按兵不动,甚至还继续加码,所以“现在看看人家多有成就!”
很显然地,这就是生命在此所呈现的样态——传奇性的成功眩惑所有人的眼睛,诱人的吉普赛水妖用微薄的薪水,和象征他们永恒成功的天文数字,来迷惑他们,令他们满足。
然而对安东尼来说,这些论述却是十分可怕的。他觉得若要在这里出人头地,那么成功的念头必定会限制和扼杀他的心智。在这一行要达到顶尖,他以为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在于他们相信自己在做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没什么两样,自信和投机主义凌驾于技术性知识之上;显而易见的,越专门的工作职阶越低——所以,为了达到效率分工,就让技术专家留在最能发挥的基层就好。
平常时间的晚上,他原本打算留在家不出门的决定并没有如期实现,因此白天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他的头都感到如生病般疼痛欲裂,而早晨地铁拥挤的喧闹也长在耳际挥之不去,如来自地狱的铃声。
然后,他便很突然地辞职了。就在一个星期一,安东尼整天躺在床上不起来,直到夜晚。由于被周期性的沮丧情绪完全征服,他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威尔森先生,坦承他觉得自己对这份工作适应不良。跟理查德卡拉美看完戏回家的葛罗丽亚发现安东尼人在大厅,无言地瞪着天花板,他表现出的沮丧和挫折,是他们结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葛罗丽亚希望他能把心中的不满宣泄出来,这样她才能据此严厉地责备他,因为她的气也不少。然而,他看起来却是极端地悲惨而可怜,让她心软,跪在他面前抚摸他的头,安慰说这根本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他们相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克服的,就像他们结婚的第一年。安东尼开始对她冰凉的手和她温柔如在耳边吐气的声音有所响应,他的心情完全回复了,甚至还有点兴奋地对她诉说他未来的计划。在上床前他甚至感到一丝悔意,虽然没有表现出来,觉得自己寄出辞职信的动作过于仓卒鲁莽。
“即使当所有事情都看似很糟,你也不能就这么相信,”葛罗丽亚曾经说过“那只不过是你自己个人主观判断的结果,并不全是真的。”
四月中,他们收到来自马利塔房地产经纪人的一封信,鼓吹他们再继续续约灰屋一年,租金则小涨一点,并随信附上新的合约方便他们签署。过了一个星期,合约和信仍放在安东尼桌上没人理会,他们一点也不打算回马利塔住,也受够那个地方了,之前的夏天他们都在无聊中度过。此外,他们的车况也恶化成一堆患忧郁症而喋喋不休的废铁,而以他们目前的收入,也不可能再买一辆新的。
然而,在一次历时四天、陆陆续续有十几个人来参加的狂欢派对上,他们竟然还是签了约;更可怕的是,他们不仅在合约书上签了名,还寄出去,随即,两人仿佛听到房子如娼妓般邪恶的胜利笑声,正舔着自己发白的肋骨,准备要将他们活生生吞噬。
“安东尼,租约放到哪里去了?”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她惊恐地高声大叫,发现现实的严重性而苦恼“你放到哪里去了?它本来在这里的!”
然后她知道合约到哪去了。她想起在家中举办的派对最热闹的高潮时刻;她想起房间里有一屋子人,在比较冷场的时候,便无从显示她和安东尼的重要性。于是,安东尼便吹嘘灰屋的优点是多么与众不同,环境又清幽,又多么地与世隔绝,不受任何噪音干扰。接着,曾去灰屋拜访夫妇两人的迪克也加以附和,热情地歌诵它是他想得到最好的小屋,如果他们今年夏天不在那里过,那就太傻了。要灌输他们届时城市是如此炎热不适、而马利塔又是多么凉爽宜人的观念,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安东尼拿起合约在手上疯狂地挥舞,发现葛罗丽亚对此表示愉快的默认,再加上在场人士一致举手表决通过要去灰屋拜访两人的愚蠢决议
“安东尼,”她哭喊“我们签了名,而且寄出去了!”
“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