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5)
“欧阳小姐,果真是你。”
温和的男声夹着惊喜,在专心照料着炉火的女子身前响起。
蹲在简单砌成的火炉前煎着葯汁的欧阳子夜抬起螓首,看见来人,虽惊讶,依然露出温柔有礼的笑“季公子你好。”
被誉为杏林新秀,近两年来声名鹊起的男子有些激动地凝视着她柔和的笑脸,尽量克制地道:“小姐一向安好?”
欧阳子夜微微点头,指着葯炉,歉然道:“劳季公子稍候,奴家先把汤葯倒出来凉着。”
若在室内煎葯,怕烟火味熏了病人,她请人为她搭了这个灶台,专做煎葯之用。
季崇天忙道:“小心烫手,让小生代劳吧。”
此类事情她早做惯,怎会怕烫?
欧阳子夜难拂好意,并不推辞“有劳季公子。”
她拿起三个碗,一字排在从刘水根家中搬来的木桌上。
季崇天讶然“三碗?”
他这才注意到,欧阳子夜身前齐齐排了三个葯罐,竟是煎了三服汤葯。
欧阳子夜轻柔解释:“他们这三家,都是寡母孤子,如今正是农忙之时,三位小扮全都下地去了,虽有托乡人照看,但病人须时时照拂,几位大娘分不开身。况且煎葯费时,三剂一起煎反而省事。”
病人病状虽近,体质却不同,葯因人而异,对症方验,故她开了三服葯方,一次煎三剂。
说话间,季祟天已倒完满满三碗葯汁,她谢了一声,纤手罩住樱唇,扬声道:“张大娘,谢大娘,葯煎好了。”
虽是提高了嗓音,这略嫌粗鲁的动作由她做来,并没给人不雅的感觉,反多了一分娇俏的女儿态。
她身后的草屋中也走出一位妇人,笑道:“欧阳姑娘,葯好了吗?”
欧阳子夜小心捧起当中的一碗,点头道:“嗯,烦大娘喂刘大娘喝下,捂上被子,再发一阵汗,就可下床了。劳大娘费心。”
熬人笑道:“姑娘说哪儿的话,是我们偏劳了姑娘才真。你昨儿教我的治乌茄疔的方,可灵验了。我们当家的用姑娘说的法了洗,一点也不痛了。今早起来一看,早收了口,只剩点细疤。”转眼瞧见季崇天,敛了笑,有点肃容屏气的样子,招呼道:“季大夫来了?可要里边坐坐?”
季崇天婉言谢绝,妇人端着汤碗进屋,一边又来了两个妇人,也都与欧阳子夜谈笑了两句,各自端葯离去。
欧阳子夜这才转向他,赔礼道:“累公子久等了。”
季崇天忍不住问道:“适才那位大娘所言‘乌茄疔’是何症?”
欧阳子夜遥遥指向农田,道:“农家施肥,皆是浇烘。烘肥受烈日蒸晒,便有热毒,而农人耕作,多赤脚下地,受其所害,足趾肿痛,似溃非溃,因患处黑肿如茄,故而名‘乌茄疔’,此症虽不会伤及性命,却是疼痛难忍,使人深受其扰。”
季祟天虽是医家,却是出自世族。日常接触的病人,也大多豪贵,这种平民百姓的小小病苦他不知晓,也不是为奇。
季崇天恍然大悟,请教道:“请问小姐,此‘乌茄疔’又当如何用葯?”
从未有过兵技自重的想法,欧阳子夜对于此类问题向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道:“说来简单,这个土方是我三年前经过嘉兴时从一位农家大嫂之处学来的,只要以鸭羽煎汤合皂矾洗之,立愈。既不费事,又无须花费银两,岂不两全其美?”
从来行医如求学,都是边学边看才会得多。她的“国手”之名,又岂是凭空得来的。
季崇天凝眉默记,稍顷,又问道:“那后来那位大娘又患了何症?”
欧阳子夜微微迟疑,道:“那位大娘,患的是妇科病症。她久受此病之扰,故而一旦病愈,如此喜形于色。”
甚至忘形到不顾季公子在此,便一迭声向她道谢。 ↑返回顶部↑
温和的男声夹着惊喜,在专心照料着炉火的女子身前响起。
蹲在简单砌成的火炉前煎着葯汁的欧阳子夜抬起螓首,看见来人,虽惊讶,依然露出温柔有礼的笑“季公子你好。”
被誉为杏林新秀,近两年来声名鹊起的男子有些激动地凝视着她柔和的笑脸,尽量克制地道:“小姐一向安好?”
欧阳子夜微微点头,指着葯炉,歉然道:“劳季公子稍候,奴家先把汤葯倒出来凉着。”
若在室内煎葯,怕烟火味熏了病人,她请人为她搭了这个灶台,专做煎葯之用。
季崇天忙道:“小心烫手,让小生代劳吧。”
此类事情她早做惯,怎会怕烫?
欧阳子夜难拂好意,并不推辞“有劳季公子。”
她拿起三个碗,一字排在从刘水根家中搬来的木桌上。
季崇天讶然“三碗?”
他这才注意到,欧阳子夜身前齐齐排了三个葯罐,竟是煎了三服汤葯。
欧阳子夜轻柔解释:“他们这三家,都是寡母孤子,如今正是农忙之时,三位小扮全都下地去了,虽有托乡人照看,但病人须时时照拂,几位大娘分不开身。况且煎葯费时,三剂一起煎反而省事。”
病人病状虽近,体质却不同,葯因人而异,对症方验,故她开了三服葯方,一次煎三剂。
说话间,季祟天已倒完满满三碗葯汁,她谢了一声,纤手罩住樱唇,扬声道:“张大娘,谢大娘,葯煎好了。”
虽是提高了嗓音,这略嫌粗鲁的动作由她做来,并没给人不雅的感觉,反多了一分娇俏的女儿态。
她身后的草屋中也走出一位妇人,笑道:“欧阳姑娘,葯好了吗?”
欧阳子夜小心捧起当中的一碗,点头道:“嗯,烦大娘喂刘大娘喝下,捂上被子,再发一阵汗,就可下床了。劳大娘费心。”
熬人笑道:“姑娘说哪儿的话,是我们偏劳了姑娘才真。你昨儿教我的治乌茄疔的方,可灵验了。我们当家的用姑娘说的法了洗,一点也不痛了。今早起来一看,早收了口,只剩点细疤。”转眼瞧见季崇天,敛了笑,有点肃容屏气的样子,招呼道:“季大夫来了?可要里边坐坐?”
季崇天婉言谢绝,妇人端着汤碗进屋,一边又来了两个妇人,也都与欧阳子夜谈笑了两句,各自端葯离去。
欧阳子夜这才转向他,赔礼道:“累公子久等了。”
季崇天忍不住问道:“适才那位大娘所言‘乌茄疔’是何症?”
欧阳子夜遥遥指向农田,道:“农家施肥,皆是浇烘。烘肥受烈日蒸晒,便有热毒,而农人耕作,多赤脚下地,受其所害,足趾肿痛,似溃非溃,因患处黑肿如茄,故而名‘乌茄疔’,此症虽不会伤及性命,却是疼痛难忍,使人深受其扰。”
季祟天虽是医家,却是出自世族。日常接触的病人,也大多豪贵,这种平民百姓的小小病苦他不知晓,也不是为奇。
季崇天恍然大悟,请教道:“请问小姐,此‘乌茄疔’又当如何用葯?”
从未有过兵技自重的想法,欧阳子夜对于此类问题向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道:“说来简单,这个土方是我三年前经过嘉兴时从一位农家大嫂之处学来的,只要以鸭羽煎汤合皂矾洗之,立愈。既不费事,又无须花费银两,岂不两全其美?”
从来行医如求学,都是边学边看才会得多。她的“国手”之名,又岂是凭空得来的。
季崇天凝眉默记,稍顷,又问道:“那后来那位大娘又患了何症?”
欧阳子夜微微迟疑,道:“那位大娘,患的是妇科病症。她久受此病之扰,故而一旦病愈,如此喜形于色。”
甚至忘形到不顾季公子在此,便一迭声向她道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