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童年(2 / 4)
我刚刚恢复上课不久,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早上,本该是班主任的课,出现在讲台上的却是临班的秦老师,她告诉我们:“你们老师住院了,病的很重,是偏瘫,可能这学期都上不了课了。”于是,班里象炸了窝似的乱作一团,秦老师收拾不住局面便走了,班干部们聚到一起研究该怎么办,首先由那个考试从来都不及格的班长提出次日集体去医院看老师,这是他的特殊“嗜好”这是个身材矮小瘦弱的农民子弟,突出特点是头小、口齿不清,因家里常派他给班主任送些鸡蛋、蔬菜等农副产品,不久他便当了班长。我们这所学校就建在他们村里,这里是城乡交界处,学校里的学生多半是农村娃,附近的居民为了图近便把孩子送到这所小学读书,在这所学校里,农村孩子是颇受优待的。小头班长一号召,首先响应的是农村娃,于是班里出现了半停课状态,到校上课的不到一半人,那时正闹黄帅和张铁生“运动”出现那种情况不足为奇。
后来,听说班主任出院了,住在她丈夫那儿,去看望的人有增无减,因为那儿离兴庆公园特别近,许多同学的真正目的是到兴庆公园划船。一天晚上,父亲问我:“你不去看你老师吗?”我说:“还要上课呢。”父亲语气温和地说:“你还记仇吗?”我佯装无事:“有什么仇可记的?!”父亲说:“你丽霞姐都告诉我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丽霞表姐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她最近才从外地学习回来,想必是李校长告诉了她所发生的事,而她又告诉了父亲。从父亲的口气和表情里,我断定他是完全信任我的,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我终于同意了父亲的建议:“我没那么小气,明天就去看她。”父亲赞许地点点头:“给,这是伍块钱,你找个同学一起去,路上买点东西”
第二天,我约了张叔安同往,路上买了一斤蛋糕和两袋桔子粉,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兴庆小学,当我出现在班主任面前时,她望着我愣了半天,几乎不敢相信,突然她拖着半瘫的身子从床上挣扎着下了地,眼睛潮湿地对我说:“这么远的,叫你们都别来了,快进来,坐几路车?怎么找到的?”我把东西放在桌上说:“边走边玩边问就找到了。”她激动地拉住我的手,眼泪终于夺眶而出,看情况不象有的同学说的那么严重,气色也不错。坐了一会儿,我们提出要走,她不同意,一边擦着小案板一边挽留我们:“你们第一次来,别急着走,先去参观一下人家的校园,待会儿我给你们做饭。”我仍坚持要走:“下午还要上课呢。”她非常亲昵地笑着责备我:“看你这记性,今天是周三,下午学校政治学习,去玩吧,史小泉和蒋建梅也来了,他们在操场上,今天‘兴小’在外校开运动会,你们随便转吧。”史小泉,便是那位小头班长,这个发育不良的农村孩子平常总不愿接近我,他对我并无敌意,而是从他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一种自卑的神情。在操场找到他们,我主动打了招乎,他显得较激动,脸上增添了几分得意。显然,他对这里的环境颇熟悉,好些天不见他去上课,想必都是到这儿来了。小头班长领着我们上了教学楼,到了三层时,我们腹视着看到了对面平房里正在做饭的班主任,我高呼着:“王老师,我看到你了!”她从窗口伸出手向我挥了挥,突然间,我的喉咙哽住了,不知为什么眼泪涌出来,看着她拖着病体在给我们做饭,而伸出头看我时那种饱含温情但又苍白无力的笑容,我完全忘记(至少暂时)了和她对质的那一幕,自从那件事之后,我这是第一次又叫她老师。
在班主任家吃饭已是下午两点多,临走时她坚持要送我们出校门,并建议我们去公园玩一会儿:“公园里新添了电动马,比革命公园的多,还会前后摇。”说着掏出伍元钱塞到我手里:“你领大家去,剩下的坐车。”我推辞了好久,终于还是收下了。她目送我们走出好远,回过头,她仍站在那儿,转弯了,我仍觉得她在那儿望着我们,至少是望着我。
那学期直到结束,都没见班主任的身影,直到新学期开学,班里有了新的班主任,也是女的,她告诉我们班主任病愈加重了,需要长期休养,直到我小学临毕业前夕,我才偶尔在学校见到王老师,她身子向右边斜着,横跨着一步一步吃力地上台阶。腋下夹着教案薄,右手倦在胸前,原班的同学看见了总要跑过去搀扶她到办公室。有一回,她被几个女同学搀着和我打了个照面,我寒喧问候,她笑着问:“快毕业了?”我点点头,我发现她的头发中添了几缕银丝,苍老了许多,笑容更加无力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教了我近三年的班主任,在她教我期间,我从未考过99分,通知书上总是“满篇”满分,即使我被停课那学期,仍是那样。
三十年多过去了,我脑海里锁得最牢的仍是我小学的启蒙老师,无论她曾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过什么样的创伤,我都无法使自己以恨的感情提起她。难忘,是因为停课一事,而想起她,又是纷繁复杂的情感所趋动。如今,已入不惑之年的我似乎渐渐懂得抚养子女的艰辛,懂得了什么叫生活所迫,为此,我多么想再见她一面呵!对她吐述我当时的实际家境,我想告诉她当时我若违心地承认了,我的父母就得去四处借钱给她儿子看病。诚然,她在那种艰辛中抚育两个孩子也确实不易,一对只有30多元收入的教师夫妇,碰上那么个先天不足的孩子简直就是坠入了灾难的深渊!到现在,我谅解了他们的错举,可我的启蒙老师她如今又在哪呢?
往事会成为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可对于我那段无足轻重的历史,我却想说:忘却不幸便是一种幸运
六、那年冬天
的确,忘却历史就是背叛。在我的记忆当中,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冬天,那是给我幼小心灵造成无法医治的创伤的刻骨铭心的一幕,也正是由于那件事的发生,我身上潜在的叛逆性格才逐渐的显现出来。
那是个干冷的冬季,学校放寒假,我的所有作业早已写完,就盼着过年了,我和院子几个顽皮男孩整天在院里院外疯玩。那天,一整日天上都布满厚厚的阴云,仿佛就要下雪了,快到天黑时,来了两位妈妈单位的阿姨,她们让我把妈妈的被褥收拾好,然后用自行车带走了,临走告诉我:“你妈妈进学习班了,晚上到核算店给你妈送饭来!”我立刻警觉起来,因为爸爸不在家,到干校学习去了,只要爸爸去干校,家里准要出点事,可我又拿不准是什么事,我到对门的薛姨家问个究竟,她和妈妈是一个单位的,薛姨悄悄告诉我:“有人告你妈贪污!”我象雷辟了似的回到家里,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妈妈平时对我们姊妹的教育一幕幕很快地闪现在我眼前,给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妈妈让正在跳皮筋的四姐去打酱油,当四姐拿回酱油时,手里却还纂着妈妈给的那一角钱,妈妈问她缘故,四姐说忘了给钱,我知道,四姐是急着回来玩才匆忙间弄差了,不然也不会把钱还纂在手上,妈妈立刻起身,领着四姐去了小卖部,我也随后跟着,妈妈让四姐把钱给了售货员,并给人家解释着,售货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她笑着对妈妈说:“这不怪孩子,是刚才买东西的人太多,我疏忽了,有你这样的妈妈,这孩子是不会学坏的,你的脾气可真好,我得好好学学你!”事后,那位售货员见到我们姊妹来买东西,总会对别人说:“他妈妈可会教育孩子了,不打也不骂,错了及时改,真有耐心!”我们总以此为豪,可现在竟然有人说妈妈贪污,我绝不相信!一定是诬陷。到了该吃饭的时候,我没有开灯,独自一人在黑暗中坐着想着此事,隔壁李妈家的大儿子来了,他长我十多岁,他进屋拉开灯,把一碗白面和高粱面两搅做的饺子放在桌上说:“先吃饭,吃完再去给你妈送点。”我只是茫然地摇着头,我们家姊妹有个习惯,不论是谁送来的东西,大人不发话,谁也不能动,我呆呆地望着冒着热气的饺子发愣,大哥见我不肯吃,便回去了,不久,李妈来了,她阴着脸对我说:“儿子,别信他们的,你妈是啥人李妈知道,听妈的话,先吃,吃完去给你妈送饭。”三姐从剧团回来了,我这才想起是周末,我把事情经过简单地告诉了三姐,三姐气愤地说:“咱妈才不会呢!他们又趁爸不在欺负咱家。”李妈点着头说:“娃呀,算你妈没白疼你,快跟弟弟吃饭,吃完给你妈送饭去。”说完便急匆匆地又回去了,我看着三姐:“妈不在,咱能吃吗?”三姐果断地说:“不要紧,李妈家送的,可以吃!”这时,只听见李妈的声音:“娃呀,这就对了!”只见她又端了一碗过来,我和三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大哥又来了,拿着一个旧的手提饭盒说:“再加件衣服,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了,送去就回来,问啥都别说。”我们点着头,胡乱加了件衣服,便出门迈入风雪中。
我带着三姐冒着鹅毛大雪来到了核算店,门口有两个穿着兰色棉大衣的男青年,看见他们背着枪三摇四晃的样子,我知道是从街道办借调的民兵,他们见是两个小孩来给妈妈送饭,便不断地盘问着,见问不到什么,其中一个老鼠眼的瘦子淫邪地看着三姐问:“你是彭素兰那个学唱戏的三女儿?”我冲到了三姐的前面:“你管呢!”他的眼睛仍不离三姐,流里流气地说:“要见你妈可以,得搜身!”三姐立刻哭了,拉着我就往回走,只听后面飘来老鼠眼的话:“确实漂亮!真是绝色!”我们又顶着风雪回到了家里,三姐一路一直哭着,回到家里,李妈和大哥已经在门前等了好久,见三姐哭了,便问了原因,听完立刻怒气冲天:“狗日的,不想活了!”李妈也气愤到了极点:“这还有没有王法?!老大,你陪娃去,他要敢再搔情就美美地收拾他,妈现在就去派出所找黑黑,别怕!只是别用功夫伤人。”说完气哼哼地消失在风雪交加的夜幕中。
我们被大哥领着又一次来到核算店门前,还是那俩看门,老鼠眼一看有大人带着来,起初还不服:“哟,领人了,咋,想打架?”大哥怒目圆睁:“放规矩点!”说着抓起门前靠的一把锨,平放在腿上两手一用力,嘎巴一声粗壮的木把被折成两节,他俩吓傻了,连我都看呆了,我只知道大哥会功夫,没想到这么出奇,我立刻指着老鼠眼说:“就是他要搜身的!”他早就被大哥的举动吓的不知所措:“闹着玩玩。”大哥骂到:“回去和你妹子玩去!”拉着我们直闯进去,走进核算店大院,借着拐角办公室射出的微弱灯光和屋顶薄薄的积雪的反光,我看见了妈妈那弱小的身影,她那因操劳过度而过早浸白的头发与雪光相映着,她低着头,嘴里喃喃地念叨着什么,我们三人走到妈妈面前,我问:“妈,你干啥呢?”妈妈认真地低着头小声地说:“背*语录,要三千遍。”大哥问:“姨,他们打你没有?”妈妈仍不看我们,摇摇头,接着背。大哥走进一间亮着灯的办公室,不久,那个我非常反感的秃子主任气哼哼地到门口去了,几分钟后换了付嘴脸回来了,对我和三姐说:“先让你妈吃饭,今天的学习结束了。”大哥出来了,秃子拍拍大哥的肩膀:“小伙子,你放心,我们这是办学习班,你姨过两天就回去。”大哥也稍微改变了态度:“有你们这样学习的吗,这是体罚,恐怕不符合党的政策吧?”秃子连忙点头到:“是工作人员不懂,方法不对,不会再发生了。”大哥带着威胁的语气说:“我姨的一日三餐我们自己做,我一天来三趟,你看着办?!”秃子的腰弯的更厉害了:“放心,放心。”我们看着妈妈把饺子吃完,把带去的衣服给妈妈加上,然后跟着大哥回到了家,李妈在门前不知站了多久,见我们回来,先问大哥:“你姨吃了没有?”大哥点点头,李妈和大哥陪我们二人回到屋里,炉子已经烘了好久,屋里暖暖的,李妈家的姊妹五个都过来了,二芹姐气愤地对李妈说:“刚才我在厕所听见程家的老二跟人说我姨是贪污犯。”李妈满脸怒气地说:“你咋不吐到她脸上?!娃们呀,你们听妈说,是人是鬼你们可一定要分清啊,你姨要是会贪污,六个娃也不会经常挨饿满身补丁,这是人家欺负咱!”然后有指着她的五个孩子:“你们几个听着,我再听见你们谁胡说八道,当心撕烂你们的嘴!”大家都认真地点着头,然后命令着她的孩子们:“大芹,你陪女子睡里屋;小成,你跟小的睡外屋,有啥风吹草动立刻叫你大哥和我,你叔不回来这个家就由我做主。”那一夜,我们几个都没睡好,先是说妈妈的事,彼此商量着怎样轮流去给妈妈送饭,我和小成猜测着妈妈会怎样,小成安慰我:“别怕,有大哥在,他们就不敢咋地。”
事隔三十多年,妈妈那夜在风雪中背诵“毛选”象一幅黑白木刻般经常在我脑海闪现,虽然妈妈很快就得到了平反,但它给我幼小的心灵那巨大的撞击造成了难以痊愈的创伤,我一想起那一幕,心里就流血,妈妈啊,你那般柔弱娇小,怎能敌得住时代巨浪的一次又一次冲击?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让你在父亲含冤的二十多个春秋里对父亲仍那般执著?你以沉默战胜了多少对父亲的迫害,你为父亲又遭受了多少牵连,但你的坚强从始而终,你如桃花般美丽,灿然一现,便匆匆掩埋了自己的青春;你又如小草一般,不管风吹雨打,始终都依偎在父亲这棵大树下,和父亲一起护卫着儿女们。妈妈啊,如果说父亲是我们爱的河床,你便是我们爱的源泉,爱的源泉若干涸了,爱就不存在了,没有了妈妈,就不会再有家。那年冬天,是我真正成长的开始。
七、反击右倾翻案风
在我小学快毕业时“*”已接近尾声,我们这一代人虽未自始至终地经历*,但思想中注入的*的红色血液却误导着我们整个童年时期的行为。每年纪念*“胜利”前夕,各个学校都要赶排节目,我是校文艺队成员,每到那个时候几乎天天不上课,整天泡在学校的大会议室,练舞蹈、练合唱,内容很革命,演出道具总离不了红色,而合唱总有一首必唱歌曲无产阶级*就是好,歌词已记不全了,只记得其中反复出现着:就是好呀就是好,嘿!就是好究竟有多少个“就是好”已记不清,到底好在哪里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也许是好在黄帅的反师道尊严,上课学生可以随便站起来和老师进行政治辩论;也许是好在张铁生带头交白卷,从而给学生们树立了学不学照样革命的榜样。老师教不教,学生学不学都不重要,关键是大家都要有政治觉悟和革命性,学校的那排平房的墙上用红漆写着巨大的一排字:政治思想挂帅,阶级斗争为纲。我们并不懂得这些字的含义,只知道那就是路线、方针,是革命的指南。我们刚入学时背诵“老三篇”后来又拼命地背论十大关系,而到了现在一篇也背不出,一条也想不起。一九七五年,我们的政治课堂上,老师讲的是“反击右倾翻案风”尽管老师拿着报纸整整读了一节课,但谁也没弄明白什么是右倾翻案风,只了解到中央有个叫*的是**,他的罪行是什么我们听不懂,临放学了同学们还是谈不出体会,老师仍在等着有同学能发言,大家面面相觑狗屁不通,下课铃响了好久,还是没人发言。我情急之中匆忙写了几行打油诗,然后举手站起高声朗颂:
*,大坏蛋
痴心妄想要翻案
我们红色接班人
定要和他对着干!
全班掌声雷动,老师激动地走到我面前说:“你的政治觉悟真高!你把它认认真真抄一遍,我要交到校革委会。”放学回家的路上,许多同学簇拥着我说:“你真行!要不现在咱们还走不了。”我得意地说:“我饿得撑不住了。”大家放声大笑着往回走。不久,学校里便刮起了红色儿歌风,我写的那首竟然是导火索,下课后总有同学在我背后指指点点,目光中充满了羡慕,闹了好一阵子之后。放寒假了,人们渐渐忘了此事。
第二年,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一天早晨,天地昏暗并有些发红,我急急忙忙往院外的厕所跑,突然听到远处空中飘来沉闷的哀乐,我莫名其妙地摔了一跤,爬起来侧耳细听,是东边一家大厂里的喇叭在响:
伟大的**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与世长辞。
我忘记了撒尿,拼命奔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正在做早饭的父亲表情严肃地说:“没听清楚可不敢乱说!”他连忙打开收音机,听了有足足五分钟,终于表情麻木地坐下来不再干别的,过了一会儿,他很有把握地对我说:“你们今天可能要停课。”我胡乱吃了点东西便一路小跑地到了学校,教室里、操场上学生们到处乱跑象没王的蜂,几乎见不到一个老师,直到第二节课铃声响了,广播里才喊着要求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表姐表情极为严肃地来到我们班上,她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你们是高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懂事了,这时候你们还有心思打闹?!你们知道周总理的去逝是国家多大的损失吗?”她哽咽着说不下去了。*,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父亲经常对我讲:“我们国家有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他懂好几国语言,在国际上声名显赫,他是*的好帮手,是我们国家的总理,叫*。”尤其是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时,父亲提起周总理的次数很多,他给我讲了周总理和老百姓同乘公共汽车的故事,讲了周总理回延安群众自动组成保护人墙的故事从那时起我真正理解了平易近人四个字的含义,并认为这四个字是专为总理创造的。
表姐的话深深地剌痛了我的心,在我脑海里刚刚树立起的伟大形象竟成了永恒的雕像,一种痛失老人的情感油升,精神早熟的我已经初步懂得感情的释放应该用于何处,真情的表达应该如何宣泄,我爬在课桌上放声痛哭,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都放声嚎啕,哭声从教室飘了出去,响彻在空中,由西向东,由二楼向一楼、三楼传播着,不久,整个教学楼哭声震天,我至今仍坚信“痛哭运动”是由我发起的,可全国第一个为总理哭泣的人是谁?是*吗?是*吗?哭声能起到什么作用?能代表什么?苍天哀泣,大地悲鸣,能挽留住伟人的生命吗?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每当电视中偶然播放纪录片有周总理的身影,我仍忍不住泪欲夺眶,我想作为新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这样的伟人永久哭泣,为他哭泣,就是为中国曾遭受的不幸的控诉。
那年清明节刚过,北京传来特大新闻,广播里说有一批“坏人”跳了出来在**广场搞**活动,他们的“借口”是悼念周总理。我弄不明白,坏人也会悼念周总理?悼念周总理也能当借口?这时的宣传机构又提起了右倾翻案风和*,广播里不断回放着:
“一个剃*头的家伙疯狂地叫喊着:打死他!打死他!”
在学校、家里以及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着“****事件”广播里不时地高声朗颂着一首“**”诗抄:
欲悲闻鬼叫,
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 ↑返回顶部↑
后来,听说班主任出院了,住在她丈夫那儿,去看望的人有增无减,因为那儿离兴庆公园特别近,许多同学的真正目的是到兴庆公园划船。一天晚上,父亲问我:“你不去看你老师吗?”我说:“还要上课呢。”父亲语气温和地说:“你还记仇吗?”我佯装无事:“有什么仇可记的?!”父亲说:“你丽霞姐都告诉我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丽霞表姐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她最近才从外地学习回来,想必是李校长告诉了她所发生的事,而她又告诉了父亲。从父亲的口气和表情里,我断定他是完全信任我的,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我终于同意了父亲的建议:“我没那么小气,明天就去看她。”父亲赞许地点点头:“给,这是伍块钱,你找个同学一起去,路上买点东西”
第二天,我约了张叔安同往,路上买了一斤蛋糕和两袋桔子粉,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兴庆小学,当我出现在班主任面前时,她望着我愣了半天,几乎不敢相信,突然她拖着半瘫的身子从床上挣扎着下了地,眼睛潮湿地对我说:“这么远的,叫你们都别来了,快进来,坐几路车?怎么找到的?”我把东西放在桌上说:“边走边玩边问就找到了。”她激动地拉住我的手,眼泪终于夺眶而出,看情况不象有的同学说的那么严重,气色也不错。坐了一会儿,我们提出要走,她不同意,一边擦着小案板一边挽留我们:“你们第一次来,别急着走,先去参观一下人家的校园,待会儿我给你们做饭。”我仍坚持要走:“下午还要上课呢。”她非常亲昵地笑着责备我:“看你这记性,今天是周三,下午学校政治学习,去玩吧,史小泉和蒋建梅也来了,他们在操场上,今天‘兴小’在外校开运动会,你们随便转吧。”史小泉,便是那位小头班长,这个发育不良的农村孩子平常总不愿接近我,他对我并无敌意,而是从他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一种自卑的神情。在操场找到他们,我主动打了招乎,他显得较激动,脸上增添了几分得意。显然,他对这里的环境颇熟悉,好些天不见他去上课,想必都是到这儿来了。小头班长领着我们上了教学楼,到了三层时,我们腹视着看到了对面平房里正在做饭的班主任,我高呼着:“王老师,我看到你了!”她从窗口伸出手向我挥了挥,突然间,我的喉咙哽住了,不知为什么眼泪涌出来,看着她拖着病体在给我们做饭,而伸出头看我时那种饱含温情但又苍白无力的笑容,我完全忘记(至少暂时)了和她对质的那一幕,自从那件事之后,我这是第一次又叫她老师。
在班主任家吃饭已是下午两点多,临走时她坚持要送我们出校门,并建议我们去公园玩一会儿:“公园里新添了电动马,比革命公园的多,还会前后摇。”说着掏出伍元钱塞到我手里:“你领大家去,剩下的坐车。”我推辞了好久,终于还是收下了。她目送我们走出好远,回过头,她仍站在那儿,转弯了,我仍觉得她在那儿望着我们,至少是望着我。
那学期直到结束,都没见班主任的身影,直到新学期开学,班里有了新的班主任,也是女的,她告诉我们班主任病愈加重了,需要长期休养,直到我小学临毕业前夕,我才偶尔在学校见到王老师,她身子向右边斜着,横跨着一步一步吃力地上台阶。腋下夹着教案薄,右手倦在胸前,原班的同学看见了总要跑过去搀扶她到办公室。有一回,她被几个女同学搀着和我打了个照面,我寒喧问候,她笑着问:“快毕业了?”我点点头,我发现她的头发中添了几缕银丝,苍老了许多,笑容更加无力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教了我近三年的班主任,在她教我期间,我从未考过99分,通知书上总是“满篇”满分,即使我被停课那学期,仍是那样。
三十年多过去了,我脑海里锁得最牢的仍是我小学的启蒙老师,无论她曾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过什么样的创伤,我都无法使自己以恨的感情提起她。难忘,是因为停课一事,而想起她,又是纷繁复杂的情感所趋动。如今,已入不惑之年的我似乎渐渐懂得抚养子女的艰辛,懂得了什么叫生活所迫,为此,我多么想再见她一面呵!对她吐述我当时的实际家境,我想告诉她当时我若违心地承认了,我的父母就得去四处借钱给她儿子看病。诚然,她在那种艰辛中抚育两个孩子也确实不易,一对只有30多元收入的教师夫妇,碰上那么个先天不足的孩子简直就是坠入了灾难的深渊!到现在,我谅解了他们的错举,可我的启蒙老师她如今又在哪呢?
往事会成为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可对于我那段无足轻重的历史,我却想说:忘却不幸便是一种幸运
六、那年冬天
的确,忘却历史就是背叛。在我的记忆当中,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冬天,那是给我幼小心灵造成无法医治的创伤的刻骨铭心的一幕,也正是由于那件事的发生,我身上潜在的叛逆性格才逐渐的显现出来。
那是个干冷的冬季,学校放寒假,我的所有作业早已写完,就盼着过年了,我和院子几个顽皮男孩整天在院里院外疯玩。那天,一整日天上都布满厚厚的阴云,仿佛就要下雪了,快到天黑时,来了两位妈妈单位的阿姨,她们让我把妈妈的被褥收拾好,然后用自行车带走了,临走告诉我:“你妈妈进学习班了,晚上到核算店给你妈送饭来!”我立刻警觉起来,因为爸爸不在家,到干校学习去了,只要爸爸去干校,家里准要出点事,可我又拿不准是什么事,我到对门的薛姨家问个究竟,她和妈妈是一个单位的,薛姨悄悄告诉我:“有人告你妈贪污!”我象雷辟了似的回到家里,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妈妈平时对我们姊妹的教育一幕幕很快地闪现在我眼前,给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妈妈让正在跳皮筋的四姐去打酱油,当四姐拿回酱油时,手里却还纂着妈妈给的那一角钱,妈妈问她缘故,四姐说忘了给钱,我知道,四姐是急着回来玩才匆忙间弄差了,不然也不会把钱还纂在手上,妈妈立刻起身,领着四姐去了小卖部,我也随后跟着,妈妈让四姐把钱给了售货员,并给人家解释着,售货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她笑着对妈妈说:“这不怪孩子,是刚才买东西的人太多,我疏忽了,有你这样的妈妈,这孩子是不会学坏的,你的脾气可真好,我得好好学学你!”事后,那位售货员见到我们姊妹来买东西,总会对别人说:“他妈妈可会教育孩子了,不打也不骂,错了及时改,真有耐心!”我们总以此为豪,可现在竟然有人说妈妈贪污,我绝不相信!一定是诬陷。到了该吃饭的时候,我没有开灯,独自一人在黑暗中坐着想着此事,隔壁李妈家的大儿子来了,他长我十多岁,他进屋拉开灯,把一碗白面和高粱面两搅做的饺子放在桌上说:“先吃饭,吃完再去给你妈送点。”我只是茫然地摇着头,我们家姊妹有个习惯,不论是谁送来的东西,大人不发话,谁也不能动,我呆呆地望着冒着热气的饺子发愣,大哥见我不肯吃,便回去了,不久,李妈来了,她阴着脸对我说:“儿子,别信他们的,你妈是啥人李妈知道,听妈的话,先吃,吃完去给你妈送饭。”三姐从剧团回来了,我这才想起是周末,我把事情经过简单地告诉了三姐,三姐气愤地说:“咱妈才不会呢!他们又趁爸不在欺负咱家。”李妈点着头说:“娃呀,算你妈没白疼你,快跟弟弟吃饭,吃完给你妈送饭去。”说完便急匆匆地又回去了,我看着三姐:“妈不在,咱能吃吗?”三姐果断地说:“不要紧,李妈家送的,可以吃!”这时,只听见李妈的声音:“娃呀,这就对了!”只见她又端了一碗过来,我和三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大哥又来了,拿着一个旧的手提饭盒说:“再加件衣服,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了,送去就回来,问啥都别说。”我们点着头,胡乱加了件衣服,便出门迈入风雪中。
我带着三姐冒着鹅毛大雪来到了核算店,门口有两个穿着兰色棉大衣的男青年,看见他们背着枪三摇四晃的样子,我知道是从街道办借调的民兵,他们见是两个小孩来给妈妈送饭,便不断地盘问着,见问不到什么,其中一个老鼠眼的瘦子淫邪地看着三姐问:“你是彭素兰那个学唱戏的三女儿?”我冲到了三姐的前面:“你管呢!”他的眼睛仍不离三姐,流里流气地说:“要见你妈可以,得搜身!”三姐立刻哭了,拉着我就往回走,只听后面飘来老鼠眼的话:“确实漂亮!真是绝色!”我们又顶着风雪回到了家里,三姐一路一直哭着,回到家里,李妈和大哥已经在门前等了好久,见三姐哭了,便问了原因,听完立刻怒气冲天:“狗日的,不想活了!”李妈也气愤到了极点:“这还有没有王法?!老大,你陪娃去,他要敢再搔情就美美地收拾他,妈现在就去派出所找黑黑,别怕!只是别用功夫伤人。”说完气哼哼地消失在风雪交加的夜幕中。
我们被大哥领着又一次来到核算店门前,还是那俩看门,老鼠眼一看有大人带着来,起初还不服:“哟,领人了,咋,想打架?”大哥怒目圆睁:“放规矩点!”说着抓起门前靠的一把锨,平放在腿上两手一用力,嘎巴一声粗壮的木把被折成两节,他俩吓傻了,连我都看呆了,我只知道大哥会功夫,没想到这么出奇,我立刻指着老鼠眼说:“就是他要搜身的!”他早就被大哥的举动吓的不知所措:“闹着玩玩。”大哥骂到:“回去和你妹子玩去!”拉着我们直闯进去,走进核算店大院,借着拐角办公室射出的微弱灯光和屋顶薄薄的积雪的反光,我看见了妈妈那弱小的身影,她那因操劳过度而过早浸白的头发与雪光相映着,她低着头,嘴里喃喃地念叨着什么,我们三人走到妈妈面前,我问:“妈,你干啥呢?”妈妈认真地低着头小声地说:“背*语录,要三千遍。”大哥问:“姨,他们打你没有?”妈妈仍不看我们,摇摇头,接着背。大哥走进一间亮着灯的办公室,不久,那个我非常反感的秃子主任气哼哼地到门口去了,几分钟后换了付嘴脸回来了,对我和三姐说:“先让你妈吃饭,今天的学习结束了。”大哥出来了,秃子拍拍大哥的肩膀:“小伙子,你放心,我们这是办学习班,你姨过两天就回去。”大哥也稍微改变了态度:“有你们这样学习的吗,这是体罚,恐怕不符合党的政策吧?”秃子连忙点头到:“是工作人员不懂,方法不对,不会再发生了。”大哥带着威胁的语气说:“我姨的一日三餐我们自己做,我一天来三趟,你看着办?!”秃子的腰弯的更厉害了:“放心,放心。”我们看着妈妈把饺子吃完,把带去的衣服给妈妈加上,然后跟着大哥回到了家,李妈在门前不知站了多久,见我们回来,先问大哥:“你姨吃了没有?”大哥点点头,李妈和大哥陪我们二人回到屋里,炉子已经烘了好久,屋里暖暖的,李妈家的姊妹五个都过来了,二芹姐气愤地对李妈说:“刚才我在厕所听见程家的老二跟人说我姨是贪污犯。”李妈满脸怒气地说:“你咋不吐到她脸上?!娃们呀,你们听妈说,是人是鬼你们可一定要分清啊,你姨要是会贪污,六个娃也不会经常挨饿满身补丁,这是人家欺负咱!”然后有指着她的五个孩子:“你们几个听着,我再听见你们谁胡说八道,当心撕烂你们的嘴!”大家都认真地点着头,然后命令着她的孩子们:“大芹,你陪女子睡里屋;小成,你跟小的睡外屋,有啥风吹草动立刻叫你大哥和我,你叔不回来这个家就由我做主。”那一夜,我们几个都没睡好,先是说妈妈的事,彼此商量着怎样轮流去给妈妈送饭,我和小成猜测着妈妈会怎样,小成安慰我:“别怕,有大哥在,他们就不敢咋地。”
事隔三十多年,妈妈那夜在风雪中背诵“毛选”象一幅黑白木刻般经常在我脑海闪现,虽然妈妈很快就得到了平反,但它给我幼小的心灵那巨大的撞击造成了难以痊愈的创伤,我一想起那一幕,心里就流血,妈妈啊,你那般柔弱娇小,怎能敌得住时代巨浪的一次又一次冲击?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让你在父亲含冤的二十多个春秋里对父亲仍那般执著?你以沉默战胜了多少对父亲的迫害,你为父亲又遭受了多少牵连,但你的坚强从始而终,你如桃花般美丽,灿然一现,便匆匆掩埋了自己的青春;你又如小草一般,不管风吹雨打,始终都依偎在父亲这棵大树下,和父亲一起护卫着儿女们。妈妈啊,如果说父亲是我们爱的河床,你便是我们爱的源泉,爱的源泉若干涸了,爱就不存在了,没有了妈妈,就不会再有家。那年冬天,是我真正成长的开始。
七、反击右倾翻案风
在我小学快毕业时“*”已接近尾声,我们这一代人虽未自始至终地经历*,但思想中注入的*的红色血液却误导着我们整个童年时期的行为。每年纪念*“胜利”前夕,各个学校都要赶排节目,我是校文艺队成员,每到那个时候几乎天天不上课,整天泡在学校的大会议室,练舞蹈、练合唱,内容很革命,演出道具总离不了红色,而合唱总有一首必唱歌曲无产阶级*就是好,歌词已记不全了,只记得其中反复出现着:就是好呀就是好,嘿!就是好究竟有多少个“就是好”已记不清,到底好在哪里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也许是好在黄帅的反师道尊严,上课学生可以随便站起来和老师进行政治辩论;也许是好在张铁生带头交白卷,从而给学生们树立了学不学照样革命的榜样。老师教不教,学生学不学都不重要,关键是大家都要有政治觉悟和革命性,学校的那排平房的墙上用红漆写着巨大的一排字:政治思想挂帅,阶级斗争为纲。我们并不懂得这些字的含义,只知道那就是路线、方针,是革命的指南。我们刚入学时背诵“老三篇”后来又拼命地背论十大关系,而到了现在一篇也背不出,一条也想不起。一九七五年,我们的政治课堂上,老师讲的是“反击右倾翻案风”尽管老师拿着报纸整整读了一节课,但谁也没弄明白什么是右倾翻案风,只了解到中央有个叫*的是**,他的罪行是什么我们听不懂,临放学了同学们还是谈不出体会,老师仍在等着有同学能发言,大家面面相觑狗屁不通,下课铃响了好久,还是没人发言。我情急之中匆忙写了几行打油诗,然后举手站起高声朗颂:
*,大坏蛋
痴心妄想要翻案
我们红色接班人
定要和他对着干!
全班掌声雷动,老师激动地走到我面前说:“你的政治觉悟真高!你把它认认真真抄一遍,我要交到校革委会。”放学回家的路上,许多同学簇拥着我说:“你真行!要不现在咱们还走不了。”我得意地说:“我饿得撑不住了。”大家放声大笑着往回走。不久,学校里便刮起了红色儿歌风,我写的那首竟然是导火索,下课后总有同学在我背后指指点点,目光中充满了羡慕,闹了好一阵子之后。放寒假了,人们渐渐忘了此事。
第二年,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一天早晨,天地昏暗并有些发红,我急急忙忙往院外的厕所跑,突然听到远处空中飘来沉闷的哀乐,我莫名其妙地摔了一跤,爬起来侧耳细听,是东边一家大厂里的喇叭在响:
伟大的**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与世长辞。
我忘记了撒尿,拼命奔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正在做早饭的父亲表情严肃地说:“没听清楚可不敢乱说!”他连忙打开收音机,听了有足足五分钟,终于表情麻木地坐下来不再干别的,过了一会儿,他很有把握地对我说:“你们今天可能要停课。”我胡乱吃了点东西便一路小跑地到了学校,教室里、操场上学生们到处乱跑象没王的蜂,几乎见不到一个老师,直到第二节课铃声响了,广播里才喊着要求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表姐表情极为严肃地来到我们班上,她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你们是高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懂事了,这时候你们还有心思打闹?!你们知道周总理的去逝是国家多大的损失吗?”她哽咽着说不下去了。*,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父亲经常对我讲:“我们国家有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他懂好几国语言,在国际上声名显赫,他是*的好帮手,是我们国家的总理,叫*。”尤其是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时,父亲提起周总理的次数很多,他给我讲了周总理和老百姓同乘公共汽车的故事,讲了周总理回延安群众自动组成保护人墙的故事从那时起我真正理解了平易近人四个字的含义,并认为这四个字是专为总理创造的。
表姐的话深深地剌痛了我的心,在我脑海里刚刚树立起的伟大形象竟成了永恒的雕像,一种痛失老人的情感油升,精神早熟的我已经初步懂得感情的释放应该用于何处,真情的表达应该如何宣泄,我爬在课桌上放声痛哭,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都放声嚎啕,哭声从教室飘了出去,响彻在空中,由西向东,由二楼向一楼、三楼传播着,不久,整个教学楼哭声震天,我至今仍坚信“痛哭运动”是由我发起的,可全国第一个为总理哭泣的人是谁?是*吗?是*吗?哭声能起到什么作用?能代表什么?苍天哀泣,大地悲鸣,能挽留住伟人的生命吗?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每当电视中偶然播放纪录片有周总理的身影,我仍忍不住泪欲夺眶,我想作为新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这样的伟人永久哭泣,为他哭泣,就是为中国曾遭受的不幸的控诉。
那年清明节刚过,北京传来特大新闻,广播里说有一批“坏人”跳了出来在**广场搞**活动,他们的“借口”是悼念周总理。我弄不明白,坏人也会悼念周总理?悼念周总理也能当借口?这时的宣传机构又提起了右倾翻案风和*,广播里不断回放着:
“一个剃*头的家伙疯狂地叫喊着:打死他!打死他!”
在学校、家里以及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着“****事件”广播里不时地高声朗颂着一首“**”诗抄:
欲悲闻鬼叫,
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