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节(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瑜的大队人马也接近了江夏。
  黄盖进行得很顺利,没有任何被发现的迹象。
  周瑜就站在最大的那艘楼船顶上,尽管披着一件厚厚的大氅仍旧显得单薄。不过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却是红光满面。似乎吹过的不过是三月的扬柳风而已。
  这次的计策,如其说是曹*中计,倒不如说是自己猜中了曹*的心理。
  虽然冬天偶刮起东南风不是很多人知道,但是曹营中谋士如云,又有一干熟知江南地理天文的谋士,总会有人知道的。
  可是周瑜料想,曹*从一白身起家,位至魏王如此高位,轻易的又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荆州,正是心中志得意满之时。也是最骄傲,最自负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往往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变得刚愎自用,听不见人言。
  一切来得太容易,往往会让人有种感觉“不过如此而已”曹*也是吃过大亏的人,但是人偏偏又有一种毛病,叫做好了伤疤忘了疼
  比如,宛城
  周瑜可是知道这件事的,如果不是张锋突然出现相救,曹*也许现在连骨头都烂了。
  看来曹*也不过一个凡人而已,并不是什么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子。
  这次如果不出意外,曹军的水军肯定是没了,陆军死伤应该也不在少数。江东,应该能保得至少五年的平安
  那些掉进水中如秤砣一般的北地汉子,是不可能在江面上打赢熟谙水战的江东军的。
  周瑜虽然如此想,可是看着远远的一片火光冲天的壮丽图画,不由得心里也莫名滋生了一种也叫种“自负”的情绪
  曹*,果然会败在我手里!
  周瑜仰天长笑,然后被倒灌的风憋得泪水长流。四周的将领不禁暗自心疑,一向低调谦逊的周都督也会有如此狂放的一面?
  可也应该有资格狂一次了。
  周瑜虽然从孙策开始就呆在江东了,可是也算“半路出家”论资格,他远远比不上程普黄盖一排老人,就算是战功,也比不上蒋钦周泰。
  可是孙策事之如兄弟,就连死前都叫孙权如此。众人也有的不太服气,一来是伯符公的遗命,二来周瑜极有气量,风度翩翩,叫人怎么也生不了别样心思。等到周瑜掌大权,除了几个老人外,人人都是心服口服。
  不过今天,一向和气的周郎也似乎有些不一样了。那声半途而止的长笑声中,分明是不可一世的狂喜
  那又如何,周郎当不起狂么?
  曹*就当在今日殒命!
  众将都盯着江夏城边的火墙,都忽视了周瑜口边,居然有一丝鲜血溢出。
  等周瑜一只脚踏上北岸的土地上,放眼望去,已经是遍地尸体和兵器铠甲。烧得焦黑的植被和土地散发着窒人的焦味,其中还和着肉香
  不待周瑜下令,心急的将领中已经有人带着自己部下朝北追去,黄盖已经没影了,应该是追杀败逃的曹军去了。
  周瑜含笑默许了这种行为,他的心里更急,不过却不能表现在脸上。他很清楚这边江东将领的心情,曹军给予的压力太大,大家都需要鲜血和人头来释放一下压力。
  想想吧,半月前还在惶惶不可终日,今日才知不可一世的曹军居然中了火攻之计大败而退,如此天翻地覆的转变令得许多人的心从地狱到了天堂——就算有些人不说,也不可能正视五十万训练有素的曹军而没有一点负面情绪的。
  周瑜在曹*进入荆州之时就一直在笑,对着孙权笑,对着众将士笑,对着那些喊着投降的文官们也在笑。可是他一直以来,却是心里那根弦绷得最紧的一个人。他不能败,只能胜,否则怎么对得起伯符兄的在天之灵?托孤之意?虽然孙权还有兄弟姐妹,也有吴国太,可是能一手撑起大局的,自己是唯一一人。
  也许过个几年后,鲁肃、吕蒙他们就可以接位了,那个陆逊也不错,挺出色的一个小伙子,可是目光中总有些让人放心不下的眼神
  这些日子周瑜一直都是睡得晚,起得早,吃得少,家中的娇妻小乔,更是许久都没见过面了。只因为日夜在想破敌之计,难以安睡,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在帐中看着地图暗自谋划,或者是在寒风刺骨的江边看着江对面发呆
  自己的身子或者已经有暗疾了吧,可是这不要紧,曹*败了这一仗,过了几年,江东缓过气来了,未必没有与曹*一争之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