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2 / 11)
暖暖摇摇头。
我是个低调的人,难道我才高八斗也要让大家都知道吗?
学弟忽然举手,我吓一大跳,心想这小子疯了。
只见老师点点头说:“请。”“床前明月光,美女来赏光;衣服脱光光,共度好时光。”学弟起身说“这四个“光”字,意义都不同。”“这位同学是台湾来的?”老师问。
“嗯。”学弟点点头。
“真有勇气。”老师又哈哈大笑“英雄出少年。”耻辱啊,真是耻辱。我抬不起头了。
“老师待会是写“才子”还是写“英雄出少年”给我?”学弟小声问我。
“你给我闭嘴。”我咬着牙说。
老师接着让台湾学生和北京学生谈谈彼此说话的差异。
有人说,台湾学生说话温文儒雅,语调高低起伏小,经常带有感叹词;北京学生说话豪气,语调高亢、起伏明显,用字也较精简。
例如台湾学生说“你真的好漂亮喔!”北京学生则说“你真漂亮”
人家说谢谢,台湾学生说不客气;人家说对不起,台湾学生说没关係。
语调总是细而缓,拉平成线。
而不管人家说谢谢还是对不起,北京学生都说“没事”
语尾上扬且短促,颇有豪迈之感。
“咱们做个试验来玩玩。”学生们七嘴八舌说完后,老师说。
老师假设一个情况:你要坐飞机到北京,想去逛故宫和爬长城,出门前跟妈妈说坐几点飞机、几点到北京、到北京后会打电话报平安。
大伙轮流用自然轻松的方式说完,每个细节都一样。
结果发现这段约50个字的叙述中,有些说法上有差异。
例如台湾学生最后说“我会打电话回家”;北京学生则说“会给家里打电话”
“现在用手指头数数你刚刚共说了几个字?”老师说。
经过计算平均后,台湾学生说了52。4个字;北京学生说了48。6个字。
为了客观起见,老师又举了叁种情况,结果也类似:在一段约50个字的叙述中,台湾学生平均多用了叁至四个字。
我不太服气,跟
暖暖说:“快到教室外面来。你怎么说?”“快来教室外头。”
暖暖说。
屈指一算,她比我少用一个字。
“这件衣服不错。”我说。
“这衣服挺好。”
暖暖回答。 ↑返回顶部↑
我是个低调的人,难道我才高八斗也要让大家都知道吗?
学弟忽然举手,我吓一大跳,心想这小子疯了。
只见老师点点头说:“请。”“床前明月光,美女来赏光;衣服脱光光,共度好时光。”学弟起身说“这四个“光”字,意义都不同。”“这位同学是台湾来的?”老师问。
“嗯。”学弟点点头。
“真有勇气。”老师又哈哈大笑“英雄出少年。”耻辱啊,真是耻辱。我抬不起头了。
“老师待会是写“才子”还是写“英雄出少年”给我?”学弟小声问我。
“你给我闭嘴。”我咬着牙说。
老师接着让台湾学生和北京学生谈谈彼此说话的差异。
有人说,台湾学生说话温文儒雅,语调高低起伏小,经常带有感叹词;北京学生说话豪气,语调高亢、起伏明显,用字也较精简。
例如台湾学生说“你真的好漂亮喔!”北京学生则说“你真漂亮”
人家说谢谢,台湾学生说不客气;人家说对不起,台湾学生说没关係。
语调总是细而缓,拉平成线。
而不管人家说谢谢还是对不起,北京学生都说“没事”
语尾上扬且短促,颇有豪迈之感。
“咱们做个试验来玩玩。”学生们七嘴八舌说完后,老师说。
老师假设一个情况:你要坐飞机到北京,想去逛故宫和爬长城,出门前跟妈妈说坐几点飞机、几点到北京、到北京后会打电话报平安。
大伙轮流用自然轻松的方式说完,每个细节都一样。
结果发现这段约50个字的叙述中,有些说法上有差异。
例如台湾学生最后说“我会打电话回家”;北京学生则说“会给家里打电话”
“现在用手指头数数你刚刚共说了几个字?”老师说。
经过计算平均后,台湾学生说了52。4个字;北京学生说了48。6个字。
为了客观起见,老师又举了叁种情况,结果也类似:在一段约50个字的叙述中,台湾学生平均多用了叁至四个字。
我不太服气,跟
暖暖说:“快到教室外面来。你怎么说?”“快来教室外头。”
暖暖说。
屈指一算,她比我少用一个字。
“这件衣服不错。”我说。
“这衣服挺好。”
暖暖回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