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觅天(2 / 10)
“你看起来脸色发暗,像没睡醒。”diana说“我刚才喊了你好久,开会的时候你可别这么走神,小心年年骂你。”
自从上次挨批,她开口闭口就说helen提前进入更年期,说多了怕隔墙有耳,便简称为年年。她拉着李菁,问:“你说年年有男朋友么?我猜肯定没有,又冷又硬的,难免心理失衡。”
李菁扯扯嘴角,她没有心情和别人八卦这些。昨天在电话里她刚刚和男友大吵一架,本来只想说说实习的辛苦,但男友安慰几句之后,就要她自己踏踏实实,不要像在学校里一样直来直去。“就好像你说和helen赌气,起个英文名字,真是幼稚。”
“如果这点小事情都成了把柄,那她就太没有肚量了。”
“这件事不重要,关键是你这种想法。”男友说“难免以后无事生非。”
李菁辩解两句,二人最近常常话不投机,挂上电话后心情憋闷。男友比她早来美国,两个人在不同的城市,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转学申请后,渐渐对这样一东一西的疏离状态感到麻木,并且妥协。最初你侬我侬花好月圆的爱情,不知不觉变得像嚼过的甘蔗,甜蜜后,满嘴的渣滓。
李菁深夜难眠,在网上看各大公司的招聘消息,并且把简历一份份发过去,直到窗外的蓝背知更鸟唤醒了第一片朝霞,才胡乱抹一把脸扑在床上。
全然忘记了今天项目组的例会。
虽然实习生们来了不久,但也看得出,另一组的负责人对helen颇有微词。他本身是名校博士后出站,现在和只有硕士学历的helen平起平坐,难免心有不忿,话里话外就透出颐指气使的意味来。
面对他的刁难,helen只是微微颔首,并不反驳。
原来也是欺软怕硬,李菁撇嘴。
博士后拿出一份合成报告,指责helen忽略了一个重要参数。李菁心中一颤,知道那份材料是自己准备的,但当时心不在焉,并不记得博士后提出的参数,在实验的原始数据中是否涉及到。她很怕helen落井下石,拿自己出来开刀。
“janet,”果然,听见她喊自己的名字“这份报告是你写的,对吧?”半天没有开口的helen用圆珠笔轻轻敲了敲桌子。
李菁点头。
“把原始数据打包发过去,让统计师们看一下。”helen仰起头,把报告中涉及到的参数名称一一念出,又说明“你刚才提到的数值,完全可以用其他几个参数作简单的非线性拟合,这是很多统计软件都可以做的回归分析。不过或许这个我看来可以忽略的数据对你很重要,下次可以在email里提前告诉我,ok?”
李菁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不由得佩服,作为执笔人,她都记不清报告中的内容,而helen脱口而出,相比之下,反而显得博士后少见多怪。
他脸色青青白白,走马灯一样换了几种表情,最终铩羽,愤愤然坐下。
因为这件事,李菁对helen的印象有所改观。有时在实验室里遇到,看见helen将长发挽成发髻,在显微镜前低头,目光专注,凝神之间有一种淡定洒脱的气度。李菁不禁想,自己是否有一天能够修炼到这样的段数,宠辱不惊。helen看见她,招手让她过来:“你最近有些心不在焉。有两个培养皿长霉菌了吧,我们可不是在做青霉素。”
李菁吐吐舌头,本以为自己偷偷处理掉,重新来过,不会有人发现。
“我一直盯着你呢。”helen似乎看穿她自作聪明的做法“并不是存心找茬,我只希望你明白,虽然你是实习生,但我当你是正式员工来要求。你是来这里积累经验,不是看热闹。”
李菁点头,看helen离去的背影,白褂子下的身形有些单薄。她忽然有些悲哀,似乎在她身上看见了自己的未来。如果失去了男友,是否自己也需要累积这样的冰冷外壳,然后成为众人眼中孤僻冷傲的异类。
接下来的一周,李菁的男友都没有和她联系。在实验的空档,她站在门后角落打电话,响了很久都没有人接。她把手机揣在口袋里,开导自己说他也很忙,又忍不住再一次揣测是否他已经对这段感情感到厌烦,不觉红了眼眶。见helen夹着报表经过,她急忙闪到走廊边上,用应急喷淋设备冲着眼睛。
“不小心溅到了试剂。”她对helen说。
“已经下班了。”helen没有追问“听说你的车送修了,住在哪儿,我送你。”
“helen,怎么样才能知道另一个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坐车的时候,李菁忍不住问,又连忙解释“我是觉得,你看什么问题都很通透。”
“很多事情,我也看不明白。最好的方法,是不要问对方那么多为什么,而是清楚,自己的承受范围。”她似乎明白李菁在问什么,却又忽然转了话题“好比开例会的时候,你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让别人的话语左右你的情绪。你的喜怒哀乐要尽可能由自己把握,如果把一切寄托在别人的身上,那就太容易失望了。”
她体贴地避开尴尬的感情话题,李菁心存感激。“谢谢。”她诚心地说“其实,你看起来不像三十岁呢。”
“三十一。”helen微笑,面庞变得柔和“其实我也有过很压抑的时候,一度以为自己会得抑郁症。”
“你也哭过么?”李菁好奇。
helen眨眨眼睛:“你说呢?如果有人看到,那一定是我偶尔在过敏。毕竟,你知道,试剂溅到眼睛里的概率,比过敏要小得多。” ↑返回顶部↑
自从上次挨批,她开口闭口就说helen提前进入更年期,说多了怕隔墙有耳,便简称为年年。她拉着李菁,问:“你说年年有男朋友么?我猜肯定没有,又冷又硬的,难免心理失衡。”
李菁扯扯嘴角,她没有心情和别人八卦这些。昨天在电话里她刚刚和男友大吵一架,本来只想说说实习的辛苦,但男友安慰几句之后,就要她自己踏踏实实,不要像在学校里一样直来直去。“就好像你说和helen赌气,起个英文名字,真是幼稚。”
“如果这点小事情都成了把柄,那她就太没有肚量了。”
“这件事不重要,关键是你这种想法。”男友说“难免以后无事生非。”
李菁辩解两句,二人最近常常话不投机,挂上电话后心情憋闷。男友比她早来美国,两个人在不同的城市,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转学申请后,渐渐对这样一东一西的疏离状态感到麻木,并且妥协。最初你侬我侬花好月圆的爱情,不知不觉变得像嚼过的甘蔗,甜蜜后,满嘴的渣滓。
李菁深夜难眠,在网上看各大公司的招聘消息,并且把简历一份份发过去,直到窗外的蓝背知更鸟唤醒了第一片朝霞,才胡乱抹一把脸扑在床上。
全然忘记了今天项目组的例会。
虽然实习生们来了不久,但也看得出,另一组的负责人对helen颇有微词。他本身是名校博士后出站,现在和只有硕士学历的helen平起平坐,难免心有不忿,话里话外就透出颐指气使的意味来。
面对他的刁难,helen只是微微颔首,并不反驳。
原来也是欺软怕硬,李菁撇嘴。
博士后拿出一份合成报告,指责helen忽略了一个重要参数。李菁心中一颤,知道那份材料是自己准备的,但当时心不在焉,并不记得博士后提出的参数,在实验的原始数据中是否涉及到。她很怕helen落井下石,拿自己出来开刀。
“janet,”果然,听见她喊自己的名字“这份报告是你写的,对吧?”半天没有开口的helen用圆珠笔轻轻敲了敲桌子。
李菁点头。
“把原始数据打包发过去,让统计师们看一下。”helen仰起头,把报告中涉及到的参数名称一一念出,又说明“你刚才提到的数值,完全可以用其他几个参数作简单的非线性拟合,这是很多统计软件都可以做的回归分析。不过或许这个我看来可以忽略的数据对你很重要,下次可以在email里提前告诉我,ok?”
李菁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不由得佩服,作为执笔人,她都记不清报告中的内容,而helen脱口而出,相比之下,反而显得博士后少见多怪。
他脸色青青白白,走马灯一样换了几种表情,最终铩羽,愤愤然坐下。
因为这件事,李菁对helen的印象有所改观。有时在实验室里遇到,看见helen将长发挽成发髻,在显微镜前低头,目光专注,凝神之间有一种淡定洒脱的气度。李菁不禁想,自己是否有一天能够修炼到这样的段数,宠辱不惊。helen看见她,招手让她过来:“你最近有些心不在焉。有两个培养皿长霉菌了吧,我们可不是在做青霉素。”
李菁吐吐舌头,本以为自己偷偷处理掉,重新来过,不会有人发现。
“我一直盯着你呢。”helen似乎看穿她自作聪明的做法“并不是存心找茬,我只希望你明白,虽然你是实习生,但我当你是正式员工来要求。你是来这里积累经验,不是看热闹。”
李菁点头,看helen离去的背影,白褂子下的身形有些单薄。她忽然有些悲哀,似乎在她身上看见了自己的未来。如果失去了男友,是否自己也需要累积这样的冰冷外壳,然后成为众人眼中孤僻冷傲的异类。
接下来的一周,李菁的男友都没有和她联系。在实验的空档,她站在门后角落打电话,响了很久都没有人接。她把手机揣在口袋里,开导自己说他也很忙,又忍不住再一次揣测是否他已经对这段感情感到厌烦,不觉红了眼眶。见helen夹着报表经过,她急忙闪到走廊边上,用应急喷淋设备冲着眼睛。
“不小心溅到了试剂。”她对helen说。
“已经下班了。”helen没有追问“听说你的车送修了,住在哪儿,我送你。”
“helen,怎么样才能知道另一个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坐车的时候,李菁忍不住问,又连忙解释“我是觉得,你看什么问题都很通透。”
“很多事情,我也看不明白。最好的方法,是不要问对方那么多为什么,而是清楚,自己的承受范围。”她似乎明白李菁在问什么,却又忽然转了话题“好比开例会的时候,你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让别人的话语左右你的情绪。你的喜怒哀乐要尽可能由自己把握,如果把一切寄托在别人的身上,那就太容易失望了。”
她体贴地避开尴尬的感情话题,李菁心存感激。“谢谢。”她诚心地说“其实,你看起来不像三十岁呢。”
“三十一。”helen微笑,面庞变得柔和“其实我也有过很压抑的时候,一度以为自己会得抑郁症。”
“你也哭过么?”李菁好奇。
helen眨眨眼睛:“你说呢?如果有人看到,那一定是我偶尔在过敏。毕竟,你知道,试剂溅到眼睛里的概率,比过敏要小得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