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遭遇国军骑兵队(3 / 3)
苏阳他们可不知道国军这些人的心思,当然也不会天真的把国军当朋友,和国军打交道不是一次两次了,虽然还是和国军合作抗日时期,但提防他们,和他们准备战斗倒是常态。国军是骑兵,一阵风的跑走了,不一会不见了踪影。苏阳遇见他们心里就犯嘀咕,就思索着他们的来意,猜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很快他们也到李家沟镇了,在离镇子口二里地停了下来,没看到住镇子的联络员,对镇子的情况不了解,自然不能贸然通过镇子。苏阳立刻派出两批人,每批两个人,一是想办法与住镇子的联络员联系,一是直接进镇子侦察。
两批人前后脚进了镇子,镇子不大,也没那么热闹,街上三三两两的行人。走了不远,竟然和住镇子的联络员遇到了。幸亏都是一个村的人,都认识,一眼就看到了。进镇子侦察的人埋怨联络员,联络员委屈的说:“说你们今天到,要求我天亮后在镇子外等着,我半夜就等着了,你们一直不来。前面一个来小时,来了一伙骑兵,我尾随他们又回镇子了。我要搞清楚他们是什么人?来干什么?不然,什么都不知道,见了首长怎么说。”
说着侦察的两个人又去侦察了,另外两人带着联络员来到运输队。联络员立刻上前给苏阳说:“报告首长,李家沟镇没有其他武装,就有三家大地主,最大的地主叫闫兆林,今年六十六岁了,今天娶第七房姨太太,所以宴请周边的乡绅,县里的达官贵人,据说来宾有好几百人,县里住的国军来了一个参谋长,带着十二个警卫和通信兵。闫兆林家有武装家丁六十六人,本来只是看家护院的,今天自国军参谋长来了后,不一会就贴出告示,说抓住三个共党,今天午时三刻在土地庙问斩。”
苏阳立刻听出一股阴谋的味道,问:“你确定国军来之前没有听说抓住共党?”
联络员说:“确定。闫兆林的家丁说,他家老爷今年六十六了,为了喜庆,就想着娶一房姨太太,可好就相中了十里铺村的刘盼盼,今年十六岁了,刘老汉还不愿意,他家老爷便使了些手段,占有了刘老汉家的七亩地,还让刘老汉欠了两百个大洋的债务,半年后,两百个大洋就变成一千个了,刘老汉只好乖乖的把妮子嫁给他家老爷。”
苏阳立刻又让马队后退了一里多地,在一个山洪冲下的旱河沟里隐蔽待命,又让联络员带了一个战士,到土地庙侦察情况。 ↑返回顶部↑
两批人前后脚进了镇子,镇子不大,也没那么热闹,街上三三两两的行人。走了不远,竟然和住镇子的联络员遇到了。幸亏都是一个村的人,都认识,一眼就看到了。进镇子侦察的人埋怨联络员,联络员委屈的说:“说你们今天到,要求我天亮后在镇子外等着,我半夜就等着了,你们一直不来。前面一个来小时,来了一伙骑兵,我尾随他们又回镇子了。我要搞清楚他们是什么人?来干什么?不然,什么都不知道,见了首长怎么说。”
说着侦察的两个人又去侦察了,另外两人带着联络员来到运输队。联络员立刻上前给苏阳说:“报告首长,李家沟镇没有其他武装,就有三家大地主,最大的地主叫闫兆林,今年六十六岁了,今天娶第七房姨太太,所以宴请周边的乡绅,县里的达官贵人,据说来宾有好几百人,县里住的国军来了一个参谋长,带着十二个警卫和通信兵。闫兆林家有武装家丁六十六人,本来只是看家护院的,今天自国军参谋长来了后,不一会就贴出告示,说抓住三个共党,今天午时三刻在土地庙问斩。”
苏阳立刻听出一股阴谋的味道,问:“你确定国军来之前没有听说抓住共党?”
联络员说:“确定。闫兆林的家丁说,他家老爷今年六十六了,为了喜庆,就想着娶一房姨太太,可好就相中了十里铺村的刘盼盼,今年十六岁了,刘老汉还不愿意,他家老爷便使了些手段,占有了刘老汉家的七亩地,还让刘老汉欠了两百个大洋的债务,半年后,两百个大洋就变成一千个了,刘老汉只好乖乖的把妮子嫁给他家老爷。”
苏阳立刻又让马队后退了一里多地,在一个山洪冲下的旱河沟里隐蔽待命,又让联络员带了一个战士,到土地庙侦察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