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天地一烘炉,物欲火中舞(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按理说,姚光启只是松江府的推官,而阎士选是杭州府知府,阎士选该做主官,这其实是因为松江府的地位特殊,松江府职官天然高一级。
  松江府有黄浦行宫,规格很高,是按着通和宫规制营造,甚至营造有六部衙门,等到济南府到扬州府驰道修通,皇帝陛下可以随时南下处理开海要务,所以松江府是还没有完全确定地位的陪都、副京。
  总理事和佐贰官,严格来说不完全是上下级关系,他们的官职都是正五品礼部郎中,他们的顶头上司是礼部左侍郎高启愚,都有权直接向高启愚汇报环太商盟诸多事务,互相节制也互相配合处理理事司诸务。
  “朝廷对环太商盟极其重视,此商盟兹事体大。”朱翊钧在两位臣工觐见之后开始训话。
  皇帝侃侃而谈,足足训示了两刻钟才停下了,主要从大明钱荒、白银流入、海外获利、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不足、推动机械工坊产业升级、商品经济蜕变、开海意义、金山国作用等等方面说起,全面展示了皇帝对环太商盟的野望。
  “姚卿、阎卿,环太商盟乃开海要务,大明白银动脉,海疆命脉所系。尔等当同心戮力,秉公持正,协和万商,拓利四方。此非一府一省之务,实乃国朝千秋大计。勿负朕托,勿辱使命,共铸盛世海图!”朱翊钧用期许,对训示进行了收尾。
  “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托,尽心做事。”姚光启和阎士选再次俯首领命。
  “姚爱卿,松江府竟奢之风,可有良策?”朱翊钧询问了自己比较关切之事。
  “臣愚钝,并无良策。”姚光启本身颇为俊美,脸上的伤疤破坏了所有的俊美,听到皇帝询问,他思虑了许久,没有逞强,竟奢之风,他真的束手无策。
  姚光启没有给皇帝讲一堆无用的屁话,什么兴文教、修身养性、人君一身,臣民表率这种看起来有道理,实则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套话。
  皇帝确实是人君一身,臣民表率,陛下的节俭,连泰西的番夷都一清二楚,这丝毫不影响松江府的奢靡。
  其实姚光启还真的有各办法,闭关锁国,片甲不下海,松江府立刻失去了其开海中超然地位,那竟奢之风无从谈起了。
  但这是大明朝廷不能承受之痛。
  姚光启面色忧虑的说道:“臣倒不是担心这些势要豪右奢靡,他们家财万贯,等闲奢靡所费,还没他们赚得多,就是再败家,家产足够他们败几辈子了。”
  “臣就怕穷民苦力,未富先奢,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从众、为了合群,买那些不是自己所能负担之货,只为一时之快。”
  “臣在上海县,西城有一老妪,年满六十五,晨抱纱入市,易木以归,机杼轧轧终日不歇,夜不能寐,一日仅得三十大钱。”
  “其有孽孙,年十六,全家供养读书,捉襟见肘,孽孙竟为了一方砚台,索要银钱未果,杀老妪取财。”
  姚光启讲起了一个案子,上海县西城有一个以弹为生的老妪,整日忙碌一天三十大钱,孙子读书,为了砚台攀比,问老妪要钱,老妪不给,孙子杀了祖母,抢了所有钱财,买了砚台。
  这个案子,可谓是触目惊心,姚光启在降头案中,成为了人人尊敬的大功德士,这案子一出,姚光启立刻海捕通文,将孙子绳之以法。
  可是老妪已死,这孽子父母庇护不肯诉讼孽子,但最终,凶杀案无人告诉,衙门也要管,这孽子还是被姚光启给斩首示众了。
  “未富先奢为大害。”
  姚光启面色有些迷茫的说道:“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戏院、游船、酒肆、茶店,可谓如山如林,人立于其间,很难不心生恍惚,心生向往。”
  姚光启真的不知道这松江府竟奢之风该怎么办,他在上海,纸醉金迷把人迷了眼,迷透了心,泡在金山银海之中,人怎么可能抵抗这些诱惑呢?
  “人人逐利为先,人人急功近利,人人竟奢纵欲,民淳风朴,荡然无存,臣愚钝,只觉得,他们大抵都是疯了吧。”姚光启叹了口气。
  他是弘毅士人,他心里装着百姓,也很有毅力,他能顶得住,可这世间,又有多少弘毅士人,最终他只能把自己所见所闻,化为叹息。
  此话一出,廷臣们都感受到了这位上海知县、松江推官的无奈,甚至是绝望。
  其实姚光启还想过一个办法,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先让一部分富起来的人,大力竟奢,有千人之奢靡,就有千万人之生理,让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通过竟奢,让所有人都富起来。
  姚光启真的做了一段时间,立刻察觉到了这根本不可能做到,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总是通过各种精妙的设计,让穷民苦力终日疲于奔命,根本无法翻身。
  姚光启还在上海县试行过一个月的禁奢令,禁止奢靡之物泛滥成灾,但很快,姚光启就自食其言,撤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禁令。
  千人之奢靡,千万人之生理,他在上海县拥有足够的威望,禁奢令一下,就得到了普遍的遵从,毕竟得罪了大功德士,大功德士不再庇佑,恐怕要遭受千灾万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