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该是你的,谁都夺不走(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给阎士选当顶头上司,第一要命硬,第二要福泽深厚,否则看起来真的有些危险。
  阎士选这个克上,真的是虚无缥缈之说,因为很多事都是巧合,但架不住巧合的次数有点多。
  高启愚看着申时行的腿,申时行看着高启愚大病初愈面色发黄,二人都是心有余悸,颇有一种劫后余生的错觉。
  “瑶台兄,我这几日不在朝中,有一事不明。”
  “这官厂住坐工匠转吏员,此法切中豪强要害之处,就这么过了廷议,并且执行了下去,近日在家中听闻,顺天府衙门,当真大动静,吏员、衙役全都换了个遍。”高启愚领完了自己的印绶,也没有离开,而是打听朝中动向。
  按理说,这住坐工匠转吏员,直击要害,豪强们就这么认了?
  “表面上风平浪静,暗流涌动?”高启愚低声问道。
  “没有暗流涌动,木已成舟了,顺天府吏员已经更换。”申时行摇头说道:“豪强不敢闹腾啊,戚帅的主意,先生的奏疏,陛下的朱批,谁敢反对?且不说这些,就是惹恼了匠人,也是件大事。”
  “匠人前段时间刚刚下过山,真的把官厂得罪死了,西山煤局官厂总办王纪,也不是好惹的。”
  戚继光、张居正、皇帝,这三巨头一起想的办法,反对?拿九族反对?
  “大势所趋,阻拦不得。”申时行又补充了一个看法,经济地位决定了政治地位,官厂拥有庞大的生产资料,掌控了对生产剩余的分配,有了经济地位后,谋求政治地位,就是必然。
  再加上王崇古身后事这么一闹腾,匠人们知道了自己拥有的力量,身股制改建、工盟成立后,匠人们还能任人欺负?
  高启愚十分认同的说道:“有理,我记得上次顺天府乡试,住坐工匠出身的举人,就占了三成,会试殿试,住坐工匠也占了一成有余。”
  “要是有一天,天下匠人,都能有住坐工匠的待遇就好了。”
  住坐工匠和工匠,完全不是一个阶级的,住坐工匠有官厂身股,民坊匠人什么都没有,民坊的工匠,连士农工商都算不上,是穷民苦力。
  申时行也是一乐,笑着说道:“少宗伯是真的敢想,先生都不敢这么想。”
  “其实今日今时,再看永乐年间造船厂的兴衰,就明白,乡贤缙绅为何一定要阻止官船官贸了,不完全是为了海贸厚利,当年龙江、清江造船厂,光是住坐工匠就有十二万之众,这可是十二万户。”
  顺天府衙门六房换人这番折腾,倒是让申时行想明白了,为何永乐之后,几个造船厂都衰亡了,皇帝不重视,朝野反对,乡贤缙绅当然要趁机大力破坏,否则这住坐工匠,真的有可能对他们取而代之。
  “松江府和应天府也要换,就是找的造船厂匠人。”申时行告诉了高启愚一个消息。
  “这日后进士,民籍三成、军籍三成、工籍三成,三足鼎立,方才稳妥。”高启愚沉思了片刻,忽然开口说道。
  大明人才遴选机制有些问题,军籍占了三成,民籍占了近七成,这兴文匽武自然是大势,可现在局势为之一变,军民工三足鼎立,朝堂才算是彻底平衡了。
  “咦,你这么一说,还真是。”申时行猛的坐直了身子,眼中精光乍现,他面色凝重的说道:“少宗伯,容我缓思。”
  武勋世侯,因为军事天赋不会血脉遗传,通常一两代就不会再领兵打仗了,而朝中民、军籍贯出身的比例,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这每三年一次的进士,就是瓜分权力的盛宴,有了官厂这个变数后,将会彻底改变朝堂格局,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怪不得了,先生有次跟陛下说,如果将来某一天,一定要在王崇古和先生的身后名里选一个,先生让陛下选王崇古。”申时行忽然想起了一个细节。
  当时申时行知道后就觉得奇怪,按照他对张居正的了解,张居正不是那么大气的人。
  但现在申时行明白了,官厂制是个变数,巨大的变数,是万历维新的物质支柱。
  “陛下怎么说的?”高启愚有些好奇的问道。
  申时行面色古怪的说道:“陛下说,当然全都要。”
  陛下有实力全都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