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朝中的风向,变得越来越穷兵黩武(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相反,这些侵略者们,吃下去的巨量好处,也从来没有吐出来过,甚至连道歉都不肯。
  大明如此广袤的领土,从来不是靠什么正义和道德得到的,靠的是武力,收拾旧山河。
  永乐年间,两征安南,抛开正义和道德,这些会随着时间改变的善恶是非观念,大明从安南得到的东西,从来没吐出去过。
  西班牙殖民者闯入了印加古国,杀死了他们的国王,烧毁了他们的住宅,血腥屠戮了一切丁口,用天作为武器攻城略地,他们以刮地三尺的方式,竭尽所能的榨干了夷人最后一丝骨血,土地上最后一点财富。
  西班牙也没有被审判,是费利佩在发疯,非要远征英格兰。
  “元辅,穷兵黩武的确不对,那这样好了,那就伪善些好了,爷爷侵略,父亲亲善,儿子致歉,如此循环往复,不就好了?或者干脆儿子都不致歉,不承认自己错,便不是错。”高启愚的声音不大,语调十分平稳,但话却十分的残忍。
  强则强,弱者亡,大争之世,道德崇高,是给大明人讲的,不是给蛮夷讲的。
  “少宗伯,注意你的言辞。”朱翊钧拿起了手中的铜锤,敲了下黄铜小钟,提醒高启愚说话,不要这么直接,尤其是对先生,保持足够的尊重。
  这铜锤和铜钟就放在御案前,是嘉靖皇帝留下的宝物,如果吵得太凶,道爷就会敲下,当然有的时候,着急了,也会不停地敲。
  朱翊钧以前很少敲这东西,今天敲了下,感觉声音颇为清脆。
  “臣惶恐。”高启愚赶忙说道,他知道,自己说的过分了,但道理他讲明白了。
  大明是个帝国,拥有庞大的军费开支,自从开辟至今,几乎每一年都处于战争状态、有着庞大而且强力、管的很宽的官僚体制、赋税低、财政收入少、有限的财税大部分都投入了战争、并且通过禁海实现贸易保护的帝国。
  帝国就该干点帝国的事,整天精算失地,再精算下去,把顺天府也精算掉好了!
  当大明财政不再是军事的约束之后,穷兵黩武,就成了必然。
  “免礼。”朱翊钧只是提醒高启愚注意言辞,并不是反对高启愚的论点。
  大明军每年要1470万银的军费,维持庞大的京营和水师,京营和水师,总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和价值。
  高启愚看着张居正,不闪不避,面色严肃的说道:“元辅,大明想要的东西,不打是拿不到的,即便是大明坐拥商品优势,生产商品包罗万象,但这些年,我们从海贸上赚的都是血汗钱罢了。”
  “也就从潞王就藩金山国,对三个总督府拳打脚踢,威逼利诱,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的货物才能进一步的溢价。”
  “这溢价里面,包括了战争成本,说白了,就是收保护…”
  “叮叮叮!”
  朱翊钧连敲了三下铜钟,打断了高启愚的话,却没有进一步训示的意思,这个高启愚,以前说话还文绉绉的,拐弯抹角,现在做了礼部尚书,越来越直言不讳了!
  什么叫收保护费?分明是,共同承担维护贸易安全的必要支出!
  换个说法,才容易让人接受,保护费,大明朝廷又不是黑恶势力,说话太难听。
  “你说的很对。”张居正叹了口气说道:“其实你说的这些,以前万宗伯也跟我说过,而且不止一次,我知道,我认同,少宗伯,如果只是看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穷兵黩武,并非完全错误的路线。”
  “可是战争,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外部矛盾,穷兵黩武的危害,更多的是加剧国内矛盾。”
  好战必亡,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这是历史反复证明过的。
  自隆庆二年起,已经很少发生在大明本土的战争了,承平日久,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已经开始忘记,也不知道战争的模样。
  战争慢慢就变成了辉煌、荣誉甚至是浪漫的传说,变成了评书里的英雄事迹,变成了话本里,几近于无所不能的伟业,变成了天上的将星下凡,人们渴望成为那个将星下凡的大人物。
  战争从来不是慷慨豪迈的冒险,也不是美妙且刺激的经历,至少,大明不应该在欢呼声中,踏上穷兵黩武这条末路。
  战争对社会的伤害,是毁灭性的,这一点作为帝国掌舵人之一的张居正,是心知肚明的,他亲眼见到过北虏肆虐倭寇猖狂的万民是何等的痛苦,大明的报复也是极为血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