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就像两条狗,在争抢主人手里的骨头(5 / 6)
新任的户部尚书侯于赵,上了一本很奇怪的奏疏,他这本奏疏的主要内容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财政过于依赖以松江府为中心的海关税收。
这种过度依赖,眼下还看不出什么,对外卖的货物越多越广,则朝廷的财政就越大,长此以往,朝廷一定会以更加倾斜对海外开拓,因为所有人都可以从进出口贸易中,获得大量的油水。
这种外向型经济体,在侯于赵看来,是非常非常不健康的。
这一点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了,在环太商盟成立之前,大明纺产业进入了瓶颈期,松江府的纺工坊没有把目光转向大明腹地庞大的市场,而是开始了低价竞争。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从松江府把货运到四川成都府,路上遇到的豺狼虎豹实在是太多了,关关难过关关过,过一关就被刮一层皮;
比如大明海船造船业蓬勃发展,外向经济发展了二十年等等原因,让海运的费用远低于腹地的河运运费;
比如大明在南洋建立了很多汉乡镇、数以十万计的种植园,拥有了庞大的市场、稳定的航线,而种植园的原料回航也是一笔利润。
比如大明朝廷管得严,而出海就会更加自由,朝廷不让哄抬米面粮油,更不让携带阿片这类的违禁品,但是海外流转,不在大明控制范围之内。
出了海,做什么买卖,大明朝廷就管不太住了。
这些原因看起来都是原因,可以总结为,二十年开海,外向型经济造成了的习惯使然,但侯于赵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大明腹地没有白银。
货币围绕着货物展开,而货物总是围绕着货币流转,这是早就讨论的不再讨论的事实。
要解决或者说缓解这种症状,侯于赵开出了三个药方。
第一个药方,持续不断的建设驰道、丁亥学制,将朝廷收税收到的白银,不断通过税收这一项重要的工具,把沿海地区丰富的白银,转移到腹地。
第二个药方,大明黄金宝钞的重要性和地位,要进一步的提升,具体做法,就是在大明建立更多的会同馆驿,至少保证每一个府都有会同馆驿,让大明上下内外,对宝钞完全认可。
这是在构建大明完善的货币网,其重要程度,应该和官道驿路、驿站等同重要。
侯于赵在奏疏里,着重强调了第二个药方的重要性,腹地没有货币,货物不会向腹地流动,而黄金宝钞就成了破局的关键。
黄金宝钞应该上升到和大明北方边境安全、海洋安全一样重要的地位,即国家安全地位。
第三个药方,则是加大对地方产业的扶持,货币的流转本质上是货物的流转,腹地没有可以交换的商品,商贾自然不会前往。
腹地必须要有和沿海地区交换的商品,也就是必须具备生产商品的能力。
具体做法而言,五十一个北方官厂,完全不够,应该允许三司衙门,筹建属于地方性质的官厂。
适当的放权给地方,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有些痛不欲生,打算把手伸向百姓衣食住行的地方衙门,有更广泛的经济来源,而不是鱼肉百姓。
过去,朝廷财政亏空,朝廷鱼肉地方衙门,地方衙门鱼肉百姓。
万历维新后,朝廷财政不再亏空,但天变在,田赋的大量减免,让地方衙门的财政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适当的放权给地方三司,筹建地方官厂就很有必要了。
“先生看过这本奏疏了?”朱翊钧居然罕见的看到了张居正的浮票,他已经很少管事了,居然肯费精力看奏疏,写浮票,可见,在他心里,这本奏疏很重要。
“侯于赵写奏疏之前,就以初任司徒诸务不熟,难堪大任为由,上门请教元辅,元辅也不好赶他出门,就帮他看了看。”冯保解释了下其中的缘由。
张居正给的浮票不是给奏疏,而是给侯于赵这个人,浮票内容是:侯司徒,经纬天地,大明光耀四方万邦。
其实侯于赵提出的现象、问题,原因,在多次廷议中,早就议论了很多次,但没有人拿出一个总纲常的规划来,这里面原因错综复杂,其实就是犯忌讳。
张居正什么样的才能,他制定的战略规划,轮到你来胡说八道? ↑返回顶部↑
这种过度依赖,眼下还看不出什么,对外卖的货物越多越广,则朝廷的财政就越大,长此以往,朝廷一定会以更加倾斜对海外开拓,因为所有人都可以从进出口贸易中,获得大量的油水。
这种外向型经济体,在侯于赵看来,是非常非常不健康的。
这一点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了,在环太商盟成立之前,大明纺产业进入了瓶颈期,松江府的纺工坊没有把目光转向大明腹地庞大的市场,而是开始了低价竞争。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从松江府把货运到四川成都府,路上遇到的豺狼虎豹实在是太多了,关关难过关关过,过一关就被刮一层皮;
比如大明海船造船业蓬勃发展,外向经济发展了二十年等等原因,让海运的费用远低于腹地的河运运费;
比如大明在南洋建立了很多汉乡镇、数以十万计的种植园,拥有了庞大的市场、稳定的航线,而种植园的原料回航也是一笔利润。
比如大明朝廷管得严,而出海就会更加自由,朝廷不让哄抬米面粮油,更不让携带阿片这类的违禁品,但是海外流转,不在大明控制范围之内。
出了海,做什么买卖,大明朝廷就管不太住了。
这些原因看起来都是原因,可以总结为,二十年开海,外向型经济造成了的习惯使然,但侯于赵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大明腹地没有白银。
货币围绕着货物展开,而货物总是围绕着货币流转,这是早就讨论的不再讨论的事实。
要解决或者说缓解这种症状,侯于赵开出了三个药方。
第一个药方,持续不断的建设驰道、丁亥学制,将朝廷收税收到的白银,不断通过税收这一项重要的工具,把沿海地区丰富的白银,转移到腹地。
第二个药方,大明黄金宝钞的重要性和地位,要进一步的提升,具体做法,就是在大明建立更多的会同馆驿,至少保证每一个府都有会同馆驿,让大明上下内外,对宝钞完全认可。
这是在构建大明完善的货币网,其重要程度,应该和官道驿路、驿站等同重要。
侯于赵在奏疏里,着重强调了第二个药方的重要性,腹地没有货币,货物不会向腹地流动,而黄金宝钞就成了破局的关键。
黄金宝钞应该上升到和大明北方边境安全、海洋安全一样重要的地位,即国家安全地位。
第三个药方,则是加大对地方产业的扶持,货币的流转本质上是货物的流转,腹地没有可以交换的商品,商贾自然不会前往。
腹地必须要有和沿海地区交换的商品,也就是必须具备生产商品的能力。
具体做法而言,五十一个北方官厂,完全不够,应该允许三司衙门,筹建属于地方性质的官厂。
适当的放权给地方,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有些痛不欲生,打算把手伸向百姓衣食住行的地方衙门,有更广泛的经济来源,而不是鱼肉百姓。
过去,朝廷财政亏空,朝廷鱼肉地方衙门,地方衙门鱼肉百姓。
万历维新后,朝廷财政不再亏空,但天变在,田赋的大量减免,让地方衙门的财政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适当的放权给地方三司,筹建地方官厂就很有必要了。
“先生看过这本奏疏了?”朱翊钧居然罕见的看到了张居正的浮票,他已经很少管事了,居然肯费精力看奏疏,写浮票,可见,在他心里,这本奏疏很重要。
“侯于赵写奏疏之前,就以初任司徒诸务不熟,难堪大任为由,上门请教元辅,元辅也不好赶他出门,就帮他看了看。”冯保解释了下其中的缘由。
张居正给的浮票不是给奏疏,而是给侯于赵这个人,浮票内容是:侯司徒,经纬天地,大明光耀四方万邦。
其实侯于赵提出的现象、问题,原因,在多次廷议中,早就议论了很多次,但没有人拿出一个总纲常的规划来,这里面原因错综复杂,其实就是犯忌讳。
张居正什么样的才能,他制定的战略规划,轮到你来胡说八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