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制造罪孽,而后归罪于受害者(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松江府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就是,谁来代表万民。
  如果全部选择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富商巨贾,那么这些肉食者阶级之下的中产之家、富农、中农、贫农、穷民苦力的利益,谁又来代表他们?
  松江府和浙江情况不同,松江府人口高度聚集,一府之地,登记在册的常住丁口就超过了三百五十万,算上雁行人,就是过年返乡的力役,要超过五百万了。
  如此密集的人口,就不能和浙江一样,只选择肉食者,因为浙江的主要矛盾和松江府的不同,浙江的主要矛盾还是还田政令的执行、巩固和乡贤缙绅的反扑,而松江府的主要矛盾是劳资矛盾。
  时间稍微长一点,穷民苦力的利益,就会被不断的侵犯,最终造成更加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人口高度集中,稍微吆喝一声,就是一场大暴动,到时候更难处置。
  可是选择一部分肉食者之下的阶级,就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一步登天后,阶级认同就会逐渐转变,最终背叛阶级利益。
  最后松江府衙折中了下,完成了第一步的制度建设,和匠人大会一样,不常设代表,专事专设专召。
  遇到具体某件事,再把相关的肉食者和穷民苦力里口齿清晰、思维敏捷的把头、工匠、力役召集到府衙拱宸堂进行议事。
  不把名额固定,就是松江府多走出的一步。
  多一事就多一事之累,如果常设,对于民坊主、富商巨贾而言,也是负担,明明跟他没有关系,却要跑到府衙来浪费时间,时间就是钱,可浪费不得。
  “松江府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朱翊钧仔仔细细的看完了松江巡抚李乐、松江知府胡峻德的奏疏,确实多走了一步。
  侯于赵在浙江搞出的知单和揭帖,完全是为了还田之事特别设立,好用,才用到了别的事上。
  李乐的顾虑很对,只有肉食者可以说话,穷民苦力的利益谁为他们奔波?
  浙江推行这一套办法也就五年时间,对一个政策而言,这还是幼苗期。
  李乐和胡峻德还有许多小的巧思,对拱宸堂这一制度进行了全面完善。
  比如无论知单还是揭帖,所有会议,都应该有稽税缇骑参会,拱宸拱宸,可中心在哪儿?万一开会密谋造反,陛下也要知道才好。
  稽税缇骑不发表看法,不参与决策,只做记录。
  比如拱宸堂要设立纠仪官,这利益之争,吵吵嚷嚷吵不明白就会动手,这可是朝廷衙门所在,真的打起来,威严何在?体统何在?
  所以有纠仪官在场,失礼失仪就可以当场纠正,目前纠仪官由都司遴选军兵充任。
  吵可以,不要脱了鞋把鞋砸对方脸上,就不算失仪。
  拱宸堂,算是代议制的一种,但大明不能照抄泰西的代议制。
  因为大明太大了,人太多了,地区发展极度不平衡。
  尼德兰、英格兰这些代议制执行比较好的地方,都是疆域狭小,疆域小,分化程度低,发展程度趋同,搞代议制自然是如鱼得水。
  西班牙的国务委员会,五个地区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印度群岛、意大利、尼德兰,各有贵族在议会内为他们辖区奔走,但随着西班牙海外殖民地的逐渐建立,这种代议制运行就出了问题。
  海外总督府是不是西班牙人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如果总督府的人是西班牙人,就应该参与到政治的运行之中,但是墨西哥、秘鲁、智利、巴西这些主要总督府,并没有议员在国务委员会。
  在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力压一切的时候,什么都好说,当无敌舰队不再无敌,海外总督府立刻龇牙咧嘴了。
  拱宸堂,是大明对代议制的尝试。
  这种尝试,在朝廷以廊庙陈民念,丹墀问政典体现,在地方则以各级的拱宸堂为主,大明尝试用分层代议制来完成民意的层层传递。
  至于这种分层代议制能不能有效解决各阶级之间的矛盾,需要看实践的结果,就像是身股制官厂的尝试一样,都是大明万历维新的尝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