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光明烈焰,圣火昭昭(5 / 6)
刘綎没办法给父亲养老送终,是朝廷替他养老送终了,官葬治丧,这是恩情,不是仇怨,他的父亲更希望他能征战四方,为国奔波。
“还有一件事,二位也替朕拿拿主意,朝中倾向于对杨应龙满门抄斩,不知二位以为如何?”朱翊钧说起了对杨应龙满门的处置。
目前刑部、大理寺、兵部的意见是满门抄斩,都杀了。
礼部、吏部、户部、都察院的意见是杨应龙死,其余人流放金池总督府。
是杀所有还是杀杨应龙一人,需要刘綎、梁梦龙这些亲历者评断后续影响。
这是个和南衙选贡案一样的政治案,不是刑名,不能死板教条的套用大明律,主要还是考虑对地方上的影响。
杨应龙是投降的,他必死无疑,但是他的家眷、党羽是否一并处斩,要多考虑一下。
若是家眷、党羽、手下,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还不如顽抗到底的共识出现,日后大明平叛,就没人投降了,对日后西南局势,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这不是朱翊钧想看到的,也不是朝廷想看到的局面。
刘綎和梁梦龙互相看了一眼,刘綎才开口说道:“杨应龙的长子杨朝栋该杀,其实杨应龙对于反还是不反,一直举棋不定,杨朝栋袭杀臣遣使者郭成、王之翰等人,就是逼杨应龙下定决心。”
“黄平、白泥两个土司世酋田不负、张之安该杀,二人和杨朝栋联合一起,联袂草塘,真州、余庆、重安、容山等六司世酋,联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姓把目,悍然叛乱。”
刘綎给了一份必杀名单,杨应龙、杨朝栋、田不负、张之安,以彰显朝廷的公允。
播州叛乱的六司七姓,其他都是被杨、田、张这三姓裹挟,给绑在了战车上,抵抗十分的疲软,可谓是望风而降,是可以宽宥的。
但杨、田、张这三姓四人,不死,恐怕不能震慑。
而且,梁梦龙在海龙屯已经杀的血流成河,仅仅处决的叛贼,就有一千四百余人,都是这三姓之人。
这田不负、张之安不死,岂不是梁梦龙杀错了?
“那就依江安侯所言行事。”朱翊钧再询问了梁梦龙,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后,做出了决策。
杨应龙等一干人等,都是大明人,按照万历九年的圣旨,大明人不入解刳院,所以就没有解刳院雅座了。
“诸葛祠在西南真的很多吗?”朱翊钧询问起了西南的风土人情。
“武侯遗泽。”梁梦龙讲起了西南的武侯崇拜的情况。
比如大理巍山有火把节,其来源就是诸葛亮打败大鬼主之后,送粮入山,百姓自发点燃火把迎接,才有了火把节;
比如攸乐山世代相传,是诸葛亮派他们镇守攸乐山;
比如太保山武侯祠,建的一点都不比成都武侯祠差;
比如阿祖阿公的信仰等等。
诸葛亮已经离世一千四百多年,但比较封闭的乡野,变化其实不多,这些传说,仍然流传着。
朱翊钧对这些很感兴趣,仔细询问后,才不住地点头,西南的局势,比他想的要好很多,至少不存在普遍的反对大明的共识,再加上诸葛铜鼓收归朝廷授予土司官职的改变,大明对西南的改土归流更进一步。
“陛下,太医到了。”一个小黄门察言观色,看陛下聊的差不多了,奏闻了大医官庞宪等人到来。
庞宪见礼后,为刘綎进行了诊治。
“把胳膊伸直一些,把茶杯举起来。”庞宪面色严肃的说道:“多用点力气。”
刘綎照做,手不由自主的开始抖动,而且越抖越厉害,越用力越厉害。 ↑返回顶部↑
“还有一件事,二位也替朕拿拿主意,朝中倾向于对杨应龙满门抄斩,不知二位以为如何?”朱翊钧说起了对杨应龙满门的处置。
目前刑部、大理寺、兵部的意见是满门抄斩,都杀了。
礼部、吏部、户部、都察院的意见是杨应龙死,其余人流放金池总督府。
是杀所有还是杀杨应龙一人,需要刘綎、梁梦龙这些亲历者评断后续影响。
这是个和南衙选贡案一样的政治案,不是刑名,不能死板教条的套用大明律,主要还是考虑对地方上的影响。
杨应龙是投降的,他必死无疑,但是他的家眷、党羽是否一并处斩,要多考虑一下。
若是家眷、党羽、手下,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还不如顽抗到底的共识出现,日后大明平叛,就没人投降了,对日后西南局势,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这不是朱翊钧想看到的,也不是朝廷想看到的局面。
刘綎和梁梦龙互相看了一眼,刘綎才开口说道:“杨应龙的长子杨朝栋该杀,其实杨应龙对于反还是不反,一直举棋不定,杨朝栋袭杀臣遣使者郭成、王之翰等人,就是逼杨应龙下定决心。”
“黄平、白泥两个土司世酋田不负、张之安该杀,二人和杨朝栋联合一起,联袂草塘,真州、余庆、重安、容山等六司世酋,联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姓把目,悍然叛乱。”
刘綎给了一份必杀名单,杨应龙、杨朝栋、田不负、张之安,以彰显朝廷的公允。
播州叛乱的六司七姓,其他都是被杨、田、张这三姓裹挟,给绑在了战车上,抵抗十分的疲软,可谓是望风而降,是可以宽宥的。
但杨、田、张这三姓四人,不死,恐怕不能震慑。
而且,梁梦龙在海龙屯已经杀的血流成河,仅仅处决的叛贼,就有一千四百余人,都是这三姓之人。
这田不负、张之安不死,岂不是梁梦龙杀错了?
“那就依江安侯所言行事。”朱翊钧再询问了梁梦龙,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后,做出了决策。
杨应龙等一干人等,都是大明人,按照万历九年的圣旨,大明人不入解刳院,所以就没有解刳院雅座了。
“诸葛祠在西南真的很多吗?”朱翊钧询问起了西南的风土人情。
“武侯遗泽。”梁梦龙讲起了西南的武侯崇拜的情况。
比如大理巍山有火把节,其来源就是诸葛亮打败大鬼主之后,送粮入山,百姓自发点燃火把迎接,才有了火把节;
比如攸乐山世代相传,是诸葛亮派他们镇守攸乐山;
比如太保山武侯祠,建的一点都不比成都武侯祠差;
比如阿祖阿公的信仰等等。
诸葛亮已经离世一千四百多年,但比较封闭的乡野,变化其实不多,这些传说,仍然流传着。
朱翊钧对这些很感兴趣,仔细询问后,才不住地点头,西南的局势,比他想的要好很多,至少不存在普遍的反对大明的共识,再加上诸葛铜鼓收归朝廷授予土司官职的改变,大明对西南的改土归流更进一步。
“陛下,太医到了。”一个小黄门察言观色,看陛下聊的差不多了,奏闻了大医官庞宪等人到来。
庞宪见礼后,为刘綎进行了诊治。
“把胳膊伸直一些,把茶杯举起来。”庞宪面色严肃的说道:“多用点力气。”
刘綎照做,手不由自主的开始抖动,而且越抖越厉害,越用力越厉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