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又到了宦官最喜欢的环节(3 / 6)
自从王国光大渐的消息传出后,这些人就频繁的出现在外室的家里,而且来往极其密切。
“那这件事就交给王爱卿如何?”朱翊钧想了想,还是给了大臣一个面子。
本来他想让缇骑去办的,但总是让缇骑去办,大臣们就会逐渐失去作用,臣子没用,皇帝不用,臣子的权势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逝。
“臣遵旨。”王家屏松了口气,俯首领命,总算是把这事儿,从陛下亲力亲为,转换到了正常流程的大臣去办,哪有一出事,就让皇帝冲锋陷阵的?
王家屏仅仅用了七天的时间,就把这背后居中联袂勾结的人找了出来,呈送了御前,和沈鲤、郭正域并称万历三大贤、历代二十四儒之一的山西巡抚兼副都御史吕坤。
他在京师养的三名掮客,是这次勾结四十三名官员,攻讦王国光的主要操刀手。
“让缇骑去大同府,把吕坤拿了。”朱翊钧下了朱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这家伙,确实有点东西,人在大同府,就把事情给办了。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万历年间国本之争,有两次妖书案,都和这个吕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吕坤采辑历代贤妇烈女的事迹,写成了《闺范图说》,宫里的太监出宫办事,正好买了一本回宫。
正好这本《闺范图说》就被当时谋求皇后位、给自己儿子谋求皇位的郑贵妃给看见了。
郑贵妃增补了十二人,把自己加了进去,让自己的伯父重新刻录售卖《闺范图说》,为自己造势,为自己的儿子、后来的福王朱常洵造势。
一切的一切都正正好,就像高拱的《病榻遗言》一样,正好在张居正死后出现,正好被宫里的太监带到了宫里,正好被犹豫不决的万历皇帝瞧见,正正好,当时朝中的大臣,正在攻讦死去的张居正。
妖书案,就是典型的风力舆论裹挟朝廷政令的不二手段。
朱翊钧对这套门清儿,这吕坤显然是此道高手。
只不过因为皇帝的反应速度有点太快了,朝中刚刚开始攻讦,风力舆论刚刚掀起,就被皇恩碎地拳给锤的粉碎。
连妖书都还没有投放,事情就在眨眼间变换了形势。
朝臣们连去皇极门搭救的勇气都没有,只有一个王家屏跑去了皇极门,给陛下补了手续,防止引发争议。
“这妖书的手段,劲儿不够大,就想靠着这手跟朕斗,是不是太小瞧了朕?”朱翊钧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这就是铁证之一。
三个掮客,刚刚印好还没散出去的小帖子,上面写的都是关于王国光似是而非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奔着下三路去的,这些狗一样的贱儒,污蔑人,最喜欢奔着下三路去。
贱儒整天盯着裤裆里那点事儿,就理所当然的觉得,大丈夫也都只有裤裆里那点事儿。
光看这小册子,还以为王国光是国之佞臣,聚敛兴利、曲意媚上、一味迎合圣意、私生活不检点、生活作风败坏、卖官鬻爵,只手遮天的大奸臣是也。
曲意媚上,一味迎合圣意?
狗屁!
王国光在朝中的时候,可没少因为银子跟朱翊钧拍桌子,有的时候,皇帝一意孤行,王国光还拿致仕威胁他这个皇帝。
朱翊钧能接受这种威胁?当即收回了成命。
“若是怠政的话,妖书这手段可厉害的很,这不是碰上了陛下,雷厉风行,这小人可不就没有可乘之机了吗?”李佑恭倒是对这件事有话要说,不是妖书这手段不厉害。
风力舆论这东西是需要慢慢发酵的,只要皇帝怠政,再加上朝廷固有的僵化,一旦风力舆论发酵起来,朝局很容易被这种风力舆论给裹挟。
但现在,陛下勤政如此,这种手段,就显得有点不堪一击了,不是手段不厉害,是陛下反应速度太快了,连内阁大臣们都没反应过来,陛下连廷杖都打完了。
这三个掮客,看着印好的小册子是发也不是,不发也不是,最后还是被抓了。
这个案子,在京师掀起了滔天巨浪,尤其是坊间的讨论十分的热切,这种反攻倒算的情景,倒是很常见的,严嵩、徐阶、高拱、王崇古,在京师生活几十年的人,对这些事儿,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返回顶部↑
“那这件事就交给王爱卿如何?”朱翊钧想了想,还是给了大臣一个面子。
本来他想让缇骑去办的,但总是让缇骑去办,大臣们就会逐渐失去作用,臣子没用,皇帝不用,臣子的权势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逝。
“臣遵旨。”王家屏松了口气,俯首领命,总算是把这事儿,从陛下亲力亲为,转换到了正常流程的大臣去办,哪有一出事,就让皇帝冲锋陷阵的?
王家屏仅仅用了七天的时间,就把这背后居中联袂勾结的人找了出来,呈送了御前,和沈鲤、郭正域并称万历三大贤、历代二十四儒之一的山西巡抚兼副都御史吕坤。
他在京师养的三名掮客,是这次勾结四十三名官员,攻讦王国光的主要操刀手。
“让缇骑去大同府,把吕坤拿了。”朱翊钧下了朱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这家伙,确实有点东西,人在大同府,就把事情给办了。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万历年间国本之争,有两次妖书案,都和这个吕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吕坤采辑历代贤妇烈女的事迹,写成了《闺范图说》,宫里的太监出宫办事,正好买了一本回宫。
正好这本《闺范图说》就被当时谋求皇后位、给自己儿子谋求皇位的郑贵妃给看见了。
郑贵妃增补了十二人,把自己加了进去,让自己的伯父重新刻录售卖《闺范图说》,为自己造势,为自己的儿子、后来的福王朱常洵造势。
一切的一切都正正好,就像高拱的《病榻遗言》一样,正好在张居正死后出现,正好被宫里的太监带到了宫里,正好被犹豫不决的万历皇帝瞧见,正正好,当时朝中的大臣,正在攻讦死去的张居正。
妖书案,就是典型的风力舆论裹挟朝廷政令的不二手段。
朱翊钧对这套门清儿,这吕坤显然是此道高手。
只不过因为皇帝的反应速度有点太快了,朝中刚刚开始攻讦,风力舆论刚刚掀起,就被皇恩碎地拳给锤的粉碎。
连妖书都还没有投放,事情就在眨眼间变换了形势。
朝臣们连去皇极门搭救的勇气都没有,只有一个王家屏跑去了皇极门,给陛下补了手续,防止引发争议。
“这妖书的手段,劲儿不够大,就想靠着这手跟朕斗,是不是太小瞧了朕?”朱翊钧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这就是铁证之一。
三个掮客,刚刚印好还没散出去的小帖子,上面写的都是关于王国光似是而非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奔着下三路去的,这些狗一样的贱儒,污蔑人,最喜欢奔着下三路去。
贱儒整天盯着裤裆里那点事儿,就理所当然的觉得,大丈夫也都只有裤裆里那点事儿。
光看这小册子,还以为王国光是国之佞臣,聚敛兴利、曲意媚上、一味迎合圣意、私生活不检点、生活作风败坏、卖官鬻爵,只手遮天的大奸臣是也。
曲意媚上,一味迎合圣意?
狗屁!
王国光在朝中的时候,可没少因为银子跟朱翊钧拍桌子,有的时候,皇帝一意孤行,王国光还拿致仕威胁他这个皇帝。
朱翊钧能接受这种威胁?当即收回了成命。
“若是怠政的话,妖书这手段可厉害的很,这不是碰上了陛下,雷厉风行,这小人可不就没有可乘之机了吗?”李佑恭倒是对这件事有话要说,不是妖书这手段不厉害。
风力舆论这东西是需要慢慢发酵的,只要皇帝怠政,再加上朝廷固有的僵化,一旦风力舆论发酵起来,朝局很容易被这种风力舆论给裹挟。
但现在,陛下勤政如此,这种手段,就显得有点不堪一击了,不是手段不厉害,是陛下反应速度太快了,连内阁大臣们都没反应过来,陛下连廷杖都打完了。
这三个掮客,看着印好的小册子是发也不是,不发也不是,最后还是被抓了。
这个案子,在京师掀起了滔天巨浪,尤其是坊间的讨论十分的热切,这种反攻倒算的情景,倒是很常见的,严嵩、徐阶、高拱、王崇古,在京师生活几十年的人,对这些事儿,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