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顷刻踏破山河万里(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就试试看吧。”侯于赵看到了陛下的三思,知道这是陛下三思之后下的决定,选择了遵从圣旨。
  连坐在一旁的戚继光,都看了侯于赵一眼,因为简短奏对之后,戚继光发现,侯于赵这个家伙,跟别的大臣不同,别的大臣,总是在做规划,在筹算。
  侯于赵不是,他是先做,再说其他,在做事的过程中,一点点去解决问题,这一点在《翻身》和《深翻》两本书里,体现的十分明显。
  侯于赵很少对皇帝说,要做什么规划,他这样的臣子,只有遇到明君,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遇到昏君,没有了指令,虽然不是无头苍蝇,但是做事的效率会下降很多。
  他有点像大明京营的军兵,令行禁止,指令越明确,动作就会越快。
  “大司徒觉得呢?”朱翊钧看向了张学颜这位财相。
  张学颜摇头说道:“臣觉得必然马到功成,因为在这之前,许多府都派遣了办事官,在松江府采买舶来粮缴纳田赋了,这六府推广一条鞭法,主要还是朝廷和地方权力之争。”
  权力之争,这个事儿,是一条鞭法里最简单的。
  不具备施政基础,强行施政必然失败。
  不具备施政基础,才是最让张学颜这个财相觉得棘手的地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再好的厨艺也是白瞎。
  施政基础有了,米缸满着,菜、肉都洗好了,朝廷里全都是好厨子。
  调味简单,怎么也不会让陛下吃了夹生饭就是了。
  浙江还田就是一碗夹生饭,最后还是让侯于赵这个厨子做熟了,端到了陛下面前。
  张居正在万历元年讲筵就讲过,推行政令,最害怕的就是反复无常,有的时候,哪怕是知道错了,一条道走下去,在走的过程中,不断修改方向,就能走到对岸去。
  怕的是犹豫不决,反复进退,反复循环,折腾来折腾去,光折腾百姓去了。
  “那就推行吧。”朱翊钧看向了大臣们,见大臣们没有反对,将早就写好的圣旨拿了出来下印。
  张居正眼观鼻鼻观心,只是看了眼张学颜,也没有多言,继续闭目养神。
  张学颜话里有话,他一句不过权力之争罢了,其实根本意思是,若是陛下没打赢,就请西山老祖。
  权斗这个戏码,张居正从入仕到致仕,就没输过一次,高拱、杨博、王崇古摞一块都不是张居正的对手,实在是办不下去,就把张居正抬出来搞权斗,他最擅长这个。
  张居正人老成精,当然听得明白张学颜的话,如果陛下真的斗不过,他可以出手,但张居正觉得,陛下斗得过,因为陛下是裁判,可以耍无赖,实在不行就扣谋反的帽子下去。
  赢是一定可以赢的,只有赢的是否体面的区别。
  “两广巡抚刘继文、广州知府万文卿上奏,安南国四大家族,答应了到广州府会勘,定在了六月十六日。”朱翊钧面色凝重的说道:“刘继文判断,四大家族是假意答应,拖延时间,商量对策。”
  “若是来了也就罢了,若是不来,朝廷要做好攻伐安南的粮草准备。”
  张学颜立刻就精神了起来,赶忙说道:“有,有的!陛下,打仗的粮草、军备、饷银、犒赏等都准备好了。”
  “广州府库有新旧粮一千一百万石,箭矢四百五十万支,火药可以从松江府转运,饷银国帑可支取1200万银,老库还有存银1800万银,可供支取。”
  “这么多?”朱翊钧一愣。
  他居然不知道户部偷偷摸摸的在广州储蓄了如此多的粮草和箭矢,火药是充足的,京师火药局还有近百万的火药储备,尤其是从孟加拉采买硝石之后,大明的火药严重生产过剩。
  户部居然是主战派!
  张学颜笑着说道:“都是舶来粮,广州府库的粮食,九成都是占城米和红河米。”
  自从刘继文、万文卿上奏说要组建西洋商盟后,户部就开始在广州府存粮,打起来再周转粮饷半天下,实在是太慢了,而且太贵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