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宰相班子(4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荣养”二字,陈希烈老泪纵横。
  他真是舍不得权力场啊,恨不得到死都攥着权力。可此时对上薛白那一双眼,心里最后一丝耿耿于怀的希望也消散了。
  可他最后竟还是紧握着薛白的手,又叮咛了一句。
  “老臣就在长安,殿下若有用得到老臣的,老臣随时待诏。”
  只听这句话,却也有些感人。
  回想这些年的相处,薛白难免也有些感慨,点了点头。
  就在几日后,他便下诏,进陈希烈为太子太师、封许国公,同时让他致仕荣养,罢其门下侍中之职。
  陈希烈再次痛哭,可他心里也知道,这辈子遇到薛白,算是他运气好。否则几番大乱,他未必能次次逢凶化吉。
  其后,薛白又频繁调动了一批官员。
  薛白以元载代替杜有邻为洛阳留守,召回杜有邻。
  事实上,他最初就是想派元载到洛阳,但觉得元载心太急,贬谪敲打了一番,如今教训得差不多了,便重新起用。
  另外,他派李栖筠、岑参、裴谞等年轻出色的官员往河北充各州营田使,并派人接回李泌。李泌是策略的制定者,他希望他挑选的官员们能够很好地贯彻河北的军屯策略。
  如此一来,就在两个月内,薛白监国之后的宰相班子就凑齐了。
  韦见素、颜真卿、杜有邻、李岘、李泌。其中,韦见素迁侍中,称左相,颜真卿任中书令,称右相。
  这一系列的任命,看似中立派拿了两个相位,收获最大。可薛白也觉得自己赢了,得了许多贤相。
  若抛开杜有邻不看,皆是当世之名臣……
  ~~
  天气渐热,这日,杜五郎难得入宫来见薛白。
  旁人都说他不争气,至今还只是大理评事这样的小官。可若不看他的人脉,只说他的年龄、资历,其实已经是很上进了。
  宣政殿的偏殿里,杜五郎一进来就径直坐在地上,四仰八叉的模样,大概是来过此地的最松弛的一人了。他也不管薛白忙或不忙,自顾自地说着话。
  “没想到,我也成了相门子弟。早些年,若只看我阿爷那副模样,谁能想到?”
  “你阿爷能当好这个宰相。”薛白道。
  虽然,满朝都在说五个宰相里杜有邻是唯一的庸人,能做的也许只是附和颜真卿,维护薛白的利益,但薛白其实对他寄予厚望。
  毕竟杜有邻并不是只有一人,而是有杜媗、杜妗姐妹在背后支持,也许还算上杜五郎。而杜家姐妹掌握着薛白在民间的势力,不容小觑。
  另外,杜有邻行事谨慎,如履薄冰,很少犯错。
  “好吧。”杜五郎却对自己阿爷没有太大的信心,道:“只要人们少把我和别的相门子弟对比就好。”
  近来,总有声音说杜有邻最平庸,其儿子在诸个相门子弟之中也最平庸,让杜五郎颇为无奈。
  “找你来,便是给你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
  “我还真不太想要。”杜五郎叹道:“又要我做事了?”
  他为薛白做过不少事,还往往都是大事,可惜也都是薛白的私事,没什么明面上的功劳。当然,他也不在乎这些,只是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