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满唐华彩(2 / 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靠种土豆来养全家人!”
  杜有邻拍案怒叱,摆出了父亲的威风,喝道:“滚出去,此事老夫作主了。”
  因他这一句,杜家终究是出了一个太子妃。
  而就在东宫的大礼告成之后,这年秋天,杜有邻收到了一封请帖。
  “秦淮河畔,白鹭洲头,金陵诗会,稽候贵降。”
  再看下面的落款,却是“右谨具呈,王昌龄札子”。
  杜有邻当即重视了起来,询问了一番。
  原来,王昌龄致仕归隐嵩山之后,忽然怀念起曾经在江宁任县尉的时光,遂以老迈之躯又跋涉江陵。
  而时任礼部侍郎、翰林学士的李白也不愿待在长安,辞官游历天下,说是要出海远洋,见识天地尽头的风光。
  王昌龄与李白在金陵相遇,江南文人们认为是胜事,便以他们的名义办了一场文会。
  杜有邻如今因为天子的诗写集注而在文坛颇有地位,少不得要前往。
  ~~
  十月,金陵。
  秦淮河流水潺潺,夫子庙前人影交织。
  文德桥上,一对男女正在眼泪汪汪地话别。
  而更多的人则是围在夫子庙前,伸长脖子看着旁边院子里正在举办的文会。
  因报刊与造纸的兴起,使得本就诗文璀璨的大唐更加文风昌盛,便是没读过书的市井小民也能念几首诗,凑个热闹。
  “看,‘四夔’来了。”
  “那是谁?”
  “寄居于江宁的四个名士,韩会、卢东美、崔造、张正则,皆是一时俊杰。”
  “跟在他们后面的孩童又是谁?”
  “想必是四夔之中某人的儿子吧……”
  熙熙攘攘中,七岁的韩愈时不时仰着脖子好奇地张望着。
  韩愈自幼丧父,乃是由兄长韩会抚养长大。他喜读诗书,今日随兄长前来增些见识。
  当听到韩会与友人见礼寒暄,聊及“今日颜公是否会来”的话题,韩愈不由眼睛发亮,满是期待。
  他最喜欢由天子托名为“韩愈”、颜真卿手书的那篇《马说》,觉得那文章与自己有缘,觉得今日若能见到颜公一面就太好了,于是在心里把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诗又默诵了两遍,想要在颜真卿面前好好表现。
  到了会场,韩会遂让韩愈在一旁坐下,交代道:“你便在此观看,不要走动。”
  “是,兄长。”
  韩愈应了,盘膝坐下,四下打量,发现旁边坐着两个妇人,各自都怀抱着三四岁大的孩子。
  那两个孩子互相闹了一会,转过头来,目光灵动,都十分好奇地打量他这个大哥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