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给康城的情书(3 / 4)
这时教室的门被打开了,两个各怀心事的人坐在了一起。
早读很快就开始了,收齐班里的影评放在讲台上。于洛坐回位置继续自己的复习计划。
早读过后他果断把整理知识的笔记本放回了书包里。
因为他知道用上课时间整理笔记显然是不现实的。
就这么二十来人的小班上,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私下有什么小动作,老师都是能够注意的到的。
再加上现在又正是散文、故事写作水平的拔高阶段。
往往是一上课,老师就布置课上的任务,在黑板上写出一段话或是几组毫不相干的词语,同学们就开始按照要求写故事或者叙事散文,写完的交上,老师当场点评,点评完的学生这节课就可以回去了,没写完的中午不吃饭也要交上。
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要求是新故事。
现阶段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把老师帮你精挑细选的“万金油”故事往不同类型考题上“紧扣”。
其实就是应试的套路。
在日常的故事训练中,学生们总会有一两个写得比平时相比还算不错的故事,老师就会把它们选出来,让你不断的进行修改,最终成为一篇能够符合大部分题型要求的“万金油”。
毕竟哪个辅导班的老师都没自信保证自己的学生能够在艺考笔试那么短短的几个小时内,现想出来的故事质量水准有多高。
这样训练的再过两三天很快就会到头,马上迎来的“艺考路线制定”和“院校专题”将会占据老师们的所有精力。
在机构的四个编导班中除了三、四班是二十人的协议小班外,一、二班都是人数过五十人的大班。
毕竟常驻老师也就只有五个人,小两百名学生艺考的路线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分别定制。
人手不够的情况就是合班上课!
合班上课是以往考前最后一月的惯例。
上午代影评的洋姐夸奖了于洛的影评写得十分条理,论点和论据都挑选的很到位,文笔也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李洋在上面夸着,于洛在下面却是心惊胆战,这还是他小心翼翼的模仿当年自己的感觉写的,用词方面也故意少了许多修饰和形容,让文章尽量朴素一些。
还好没有露什么马脚!
中午放学,于洛回到宾馆,他在思索怎么帮林梦云解决故事写作上的难题。
对于艺考所写的小故事而言,看再多的长片电影也于事无补。
他想起了自己在上大学时练习创作短片剧本时最常用的几个办法。
一是多搜集国内外的高分短片,分析里面的故事结构,以及人物的性格动机,把好的情节和设定记录下来。
模仿里面的人物设定,去写类似题材的剧本。
这样短片看的多了,写的本子多了,结合着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也就有了新的想法。
二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比如公交车、地铁站附近观察路人的着装和行为推断他的身份,记录他们的日常对话,这些积累对塑造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他经常在观察的时候会灵光一现,及时记下来,说不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
三是多看纪录片,这是不出远门就能了解不同地域人生活的最好方式。最接近生活的影片也最容易激起对生活的思考。
总之短片的创作归根结底还是得结合周围和身边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
就目前来说后两种很显然不适合现在的林梦云,而那样的创作手法也仅仅限于创作沉闷的文艺片。 ↑返回顶部↑
早读很快就开始了,收齐班里的影评放在讲台上。于洛坐回位置继续自己的复习计划。
早读过后他果断把整理知识的笔记本放回了书包里。
因为他知道用上课时间整理笔记显然是不现实的。
就这么二十来人的小班上,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私下有什么小动作,老师都是能够注意的到的。
再加上现在又正是散文、故事写作水平的拔高阶段。
往往是一上课,老师就布置课上的任务,在黑板上写出一段话或是几组毫不相干的词语,同学们就开始按照要求写故事或者叙事散文,写完的交上,老师当场点评,点评完的学生这节课就可以回去了,没写完的中午不吃饭也要交上。
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要求是新故事。
现阶段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把老师帮你精挑细选的“万金油”故事往不同类型考题上“紧扣”。
其实就是应试的套路。
在日常的故事训练中,学生们总会有一两个写得比平时相比还算不错的故事,老师就会把它们选出来,让你不断的进行修改,最终成为一篇能够符合大部分题型要求的“万金油”。
毕竟哪个辅导班的老师都没自信保证自己的学生能够在艺考笔试那么短短的几个小时内,现想出来的故事质量水准有多高。
这样训练的再过两三天很快就会到头,马上迎来的“艺考路线制定”和“院校专题”将会占据老师们的所有精力。
在机构的四个编导班中除了三、四班是二十人的协议小班外,一、二班都是人数过五十人的大班。
毕竟常驻老师也就只有五个人,小两百名学生艺考的路线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分别定制。
人手不够的情况就是合班上课!
合班上课是以往考前最后一月的惯例。
上午代影评的洋姐夸奖了于洛的影评写得十分条理,论点和论据都挑选的很到位,文笔也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李洋在上面夸着,于洛在下面却是心惊胆战,这还是他小心翼翼的模仿当年自己的感觉写的,用词方面也故意少了许多修饰和形容,让文章尽量朴素一些。
还好没有露什么马脚!
中午放学,于洛回到宾馆,他在思索怎么帮林梦云解决故事写作上的难题。
对于艺考所写的小故事而言,看再多的长片电影也于事无补。
他想起了自己在上大学时练习创作短片剧本时最常用的几个办法。
一是多搜集国内外的高分短片,分析里面的故事结构,以及人物的性格动机,把好的情节和设定记录下来。
模仿里面的人物设定,去写类似题材的剧本。
这样短片看的多了,写的本子多了,结合着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也就有了新的想法。
二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比如公交车、地铁站附近观察路人的着装和行为推断他的身份,记录他们的日常对话,这些积累对塑造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他经常在观察的时候会灵光一现,及时记下来,说不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
三是多看纪录片,这是不出远门就能了解不同地域人生活的最好方式。最接近生活的影片也最容易激起对生活的思考。
总之短片的创作归根结底还是得结合周围和身边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
就目前来说后两种很显然不适合现在的林梦云,而那样的创作手法也仅仅限于创作沉闷的文艺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