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不断刷新的记录,魔都往事(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乘风破浪》剧组是姜烨待的比较有意思的剧组,邓朝是个真正的逗比,但是幽默感不足,而赵小刀经常不给面子,有时候还要补上一刀,让众人捧腹大笑。
  电影拍摄的间隙,韩韩经常带着几个主要去自己亭林镇的家,韩韩得祖宅经过了修葺,但是也没有重修推倒弄成豪华别墅的样子。
  姜烨有时候会索性住在他家,夏日隔着纱窗,魔都郊外水田里的蛙叫,配上院子上的蝉鸣,姜烨觉得额外的亲切和熟悉。
  曾几何时,自己也是这样一个小镇青年,有自己的儿时同龄伙伴,开裆裤兄弟,上海话叫做册库兄弟。
  韩韩得爷爷奶奶也经常弄一些金山的小吃,得知椒盐熏拉丝是癞蛤蟆时,把赵莉颖和邓朝吓得脸色变了,一旁的韩韩和姜烨则是笑翻了。
  “我还以为是牛蛙,这癞蛤蟆也太离谱了吧?”邓朝实在是不解。
  “这是我们这里的特色”韩韩解释道。
  “可是这个东西有毒啊?”赵丽颖也是捂着嘴完全不能接受。
  “穷呗,都说上海富有,富有的只是极少部分人”姜烨解释道。
  “军阀混战开始,上海100多万人口,暴增到300多万,很多都是外来人口,躲兵灾。到解放的时候,人口就更多了,一下子五百多万”
  “很多人都是逃难来的,都觉得上海安全,租界安全,人口越来越多,粮食就这些,再加上战争导致很多工厂的内迁,就业机会也少,很多人根本吃不饱饭”
  “那时候田里最多的就是癞蛤蟆和螃蟹,泛滥,现在说螃蟹贵啊,我爷爷说那时候家里没东西吃,就去田里捞螃蟹和癞蛤蟆,主食就是红薯煮的汤,根本吃不饱”姜烨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这些故事都是上一世的爷爷讲给姜烨听的,但是有的记忆,就是这么深刻。
  “如今说吃野味是吃个新鲜,包括麻雀啊癞蛤蟆,那时候,真的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韩韩也在一旁说道。
  “魔都人其实大部分时间过得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好,郊区的孩子虽然住的比较宽敞,但是食物上一直都紧巴巴的,而市区里的孩子,虽然粮食肉类这些东西,由于双职工家庭收入还可以,但是居住的环境就很差”
  “杨浦到现在还有鸽子笼这种房子,上海话也叫亭子间,一间30平的房间里可能住了祖孙三代五六口人,厕所和厨房都是公用的,用起来都要争,都要抢。”
  “所以很多人对上海的印象,或者说对于上海阿姨辈的印象都不好,斤斤计较,喜欢占小便宜,喜欢插队”
  “只能说时代造就了这些吧”姜烨也忍不住叹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