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前隋朝逃兵(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治下终于可以安排县令了。
  于是,颜白开始编民入户,独孤渐明、刘远开、徐永良、康石、狄仁杰都成为了县令,每人治下一千多人。
  人数虽多,但是细细算了下来也只二百余户。
  为了表达大唐的诚意,颜白制定了五年不收赋税的承诺。
  并且颜白开展了“打土豪,分土地”的活动,作为今后大唐政策的持久方针,颜白就是要在所有人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人无恒产,必无恒心。
  这颗种子只要种下,只要他们开垦出来的土地里长出了庄稼粮食,那这块土地就是他们的私产。
  这块私产是大唐认可的田产,也就只有大唐认。
  所以,他们想要拥有它,就必须先拥抱大唐,但那些部族可不会认可这些东西,他们只会破坏,只会抢夺。
  如此一来,大唐才会在这里站稳脚跟,才会获得拥护,他们才会奋力的保护自己的田产,保护自己得之不易的生活。
  等后面大唐的人口起来,中原土地减少,南北势必要开发。
  朝堂所有人都知道南北有肥沃的土地,之所以没动,根源就是人太少了,一旦去开发,人员势必分散。
  如此一来,朝廷衙门就变成了一个象征意义了,人分得那么散,又没有道路,又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
  怎么管?
  管不了就容易出事,一发大水就是龙王发怒,要把孩子献祭,献祭一个不行,就再来一个,再不行就是君主不行。
  容易被人挑唆,很容易出问题。
  而且衙门的作用不光是牧民,他们还会教种地,调节纠纷,功能很多,不是后世影视剧里面的那样。
  颜白把辽东的部族比作豪强,所以辽东的土豪都是部族,这些豪族有的离的很远,有的离的很近。
  契丹就离的很近。
  颜白决定就对近的下手。
  所以这五千多人一来,契丹的土地就少了很大一块,契丹首领大贺氏来找颜白没找见,碰到的王鹤年。
  王鹤年不愿意跟这样的人打交道。
  他来这里就是代表东宫,他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所以,基本上他能不说话,就绝对不说话。
  分利益就行,纠纷就不管。
  但眼见颜白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甩给了自己,王鹤年知道,这天底下就没有拿钱不办事的好差事。
  颜白这是在表达不满呢!
  把大贺氏请到自己的帐篷里,展示了一番茶艺,然后又说了约莫一个时辰的文学问题,大贺氏实在忍不住了。
  听着大贺氏的诉苦。
  王鹤年笑着安抚道:“大贺氏说的问题我知道,我们就是借用一下,等这里的事情解决完,我们保证会归还的。”
  大贺氏哪里相信这样的鬼话,闻言怒道:“国土哪有借的,王长史真当我契丹儿郎都是傻子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