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当然会回来。”她说,心里并不十分看重这件事。
  “回来之后,你答应要听爹的话,乖乖上汴京嫁给赵士安,不再做今天这种冒险的事。”
  见大妹一字一句清楚的说道,蔺采蓁不再轻忽怠慢,马上投以认真的表情,郑重的对她说:“我答应你,这是最后一次。”
  蔺采菱闻言,总算安心离开了。
  这时天色已渐暗沉,离宵禁已经没有多少的时间,蔺采蓁不再犹豫,率领众人向城门挺进。
  “站住!”
  就在城门口,一位军爷居高临下,大声喝令众人止步。
  守城卫兵立即一字排开,手持长茅,严阵以待。
  蔺采蓁扬起手中的通行令,那是块长方形的铜铸令牌,甸甸的十分沉重,但她高高举着,让守城的将官能够清楚的看见。
  “是大将军的通行令。”
  “没错,是通行令,请守城的官爷立即打开城门通融放行。”蔺采桑抬起头,朗声向城台上高喊。
  守城的卫兵见到通行令,收回了手中的长茅,就等上头的指示。
  “不行!”城台上的将领竟一口回拒,严厉的喝斥“即使有通行令,在宵禁时间也一律不得出入,明天天亮再来!”
  天才暗下,守城将领毫不通人情,坚持不肯放行。
  然而,蔺采蓁已经没有明天,如果今天此刻不能送灾民出城,她不敢想像漫长的夜晚还会发生什么不可预知的变化,她实在熬不到明天天亮。
  好在蔺采蓁平日乐善好施,帮助过许多流离失所的灾民,卫兵当中就有不少的人是经由她的安排谋得守城的职务,虽然巡城守夜十分辛苦,但他们莫不感激她的善举,让他们在战乱中还能图得温饱。
  卫兵一个个让出了她,纷纷主动向她问好,有人担忧她的安危,劝她明天再来。
  “慢着!”城台上的将领听闻城下的骚动,突然喊道。
  只见一名身空铁甲战袍、头戴军冠的将领,迅速从城楼阶梯往下奔来。他冲到蔺采蓁的面前,还没喘过气,就忙不迭的喊道:“原来是大恩人,我实在该死,居然没认出大恩人。”说着,就重重赏自己一耳光。
  所有人都呆住了,蔺采蓁瞠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守城将领。
  “大恩人不认得我了吗?”他立即解释“两年前家父被人误认是贼偷,我们全家老小受到排挤差点被放逐城外,是大恩人明察秋毫发现确有冤情,要求官府的捕头重新彻查,才还了家父的清白。”
  蔺采蓁想起来了。
  “莫非你是陈伯的儿子。”她问。
  “是,小的叫陈俊,正是陈伯的儿子。”他说:“当时我的妻子本有意离去,还是大恩人晓以大义,才使我免去家破人散的痛苦。”
  “那没有什么,再说你父亲确实受到了冤枉。”
  “不,大恩人对我们全家有再造之恩,陈俊曾指天发誓,有朝一日必当偿还大恩人的大恩大德。”说着,他竟屈膝磕头。“请大恩人原谅陈俊的无知,不但不识得大恩人还冒犯了大恩人。”
  见陈俊行大礼,蔺采蓁万不敢当,更想不到其他的卫兵也跟着陈俊彬地磕头,由衷感谢她的善行义举。
  商采蓁愣在原地,摊着手不知该如何是好?
  “开城门!”
  终于在陈俊的一声号令下,卫兵立即上前敞开了城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