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6)
九江。
忙了一早才回府的玄玉,褪下官服后,想找袁天印上书房商讨一些治事,可派去请人的堂旭,在袁天印房院里找过一回后,却无奈地向他摇首表示人又不知跑哪去了。
“师傅呢?”也跟着堂旭再去找的玄玉,在府廊上遇着管家时叫住他问。
“回王爷,袁师傅站在后院里看天。”熟知袁天印去向的管家,不疾不徐地向他禀告。
玄玉有些不解“看天?”
管家摊摊两掌“可不是?都看一早了。”真搞不懂那个姓袁的到底在想些什么。
“那王妃呢?”失踪的可不只袁天印一人。
“王妃在书斋里找书。”
“找什么书?”总是忙于公务的他,对于自家妻子之事不禁有些好奇。
管家再一手指向天际“也是跟那个有关的书。”他早就跟府里的人说过袁天印迟早会带坏王妃,府里的人就是不信。
玄玉回首瞧了同样也是一头雾水的堂旭一眼、脚跟一转,先且放下仍在后院里挨冷观天的袁天印,先去找那个他总是不知她待在府里做些什么的冬卿。
微敞的书斋大门,在冷风吹拂下微微摇动,两脚才踏进书斋里的玄玉,在见着爬上木梯,高高攀站在书柜外看书的冬卿时,登时刷白了脸。
“冬卿,下来。”他来到她的下方,小心翼翼地轻唤,怕会吓着她害她失足跌下。
埋首在书本里的冬卿置若罔闻。
“堂旭。”玄玉连忙朝身后扬手。
也被吓出一身冷汗的堂旭,赶紧两手握紧木梯,玄玉立即攀上木梯一手揽着她的腰将她捉下来。
他喘了口大气“站那么高很危险的。”
“王爷。”冬卿抬首看他一眼,随口应了应。
“看什么看得那么认真?”他扶着还两手捧著书的她来到一旁的小桌边坐下。
她一脸的严肃“节气。”
先命堂旭将灌入冷风的大门关紧后,见她穿得单薄,玄玉又脱下身上的外衫披在她身上,随后再抬起她的脸庞。
“可否告诉我你看节气的原因?”
她不答反而偏首凝睇着他问“王爷信得过冬卿吗?”
“当然。”他在她身畔坐下,想也不想地就应。
冬卿立即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开口“不只是九江,王爷领地内各郡县必须尽速囤粮。”
顿楞了好一会的玄玉,困惑地眨眨眼。
“囤粮?”在她来到九江之后,袁天印究竟是教了她什么?
她肯定地颔首“因明年长江以北将会是大荒年。”
“何解?”见她说得那般笃定,玄玉的神色也随之正经了起来。
“廿四节气中,有着大雪这一日,去年大雪那日,长江以北天候皆反常,自长安至扬州各地无云。俗谚有云,大雪无云是荒年。”收到尹汗青四处替她搜集来的资料,并加以分析后,她对明年的情势感到很不乐观“长江以北已历经五年大丰,土地已然贫乏,加上节气如此,只怕荒年会提早降临。” ↑返回顶部↑
忙了一早才回府的玄玉,褪下官服后,想找袁天印上书房商讨一些治事,可派去请人的堂旭,在袁天印房院里找过一回后,却无奈地向他摇首表示人又不知跑哪去了。
“师傅呢?”也跟着堂旭再去找的玄玉,在府廊上遇着管家时叫住他问。
“回王爷,袁师傅站在后院里看天。”熟知袁天印去向的管家,不疾不徐地向他禀告。
玄玉有些不解“看天?”
管家摊摊两掌“可不是?都看一早了。”真搞不懂那个姓袁的到底在想些什么。
“那王妃呢?”失踪的可不只袁天印一人。
“王妃在书斋里找书。”
“找什么书?”总是忙于公务的他,对于自家妻子之事不禁有些好奇。
管家再一手指向天际“也是跟那个有关的书。”他早就跟府里的人说过袁天印迟早会带坏王妃,府里的人就是不信。
玄玉回首瞧了同样也是一头雾水的堂旭一眼、脚跟一转,先且放下仍在后院里挨冷观天的袁天印,先去找那个他总是不知她待在府里做些什么的冬卿。
微敞的书斋大门,在冷风吹拂下微微摇动,两脚才踏进书斋里的玄玉,在见着爬上木梯,高高攀站在书柜外看书的冬卿时,登时刷白了脸。
“冬卿,下来。”他来到她的下方,小心翼翼地轻唤,怕会吓着她害她失足跌下。
埋首在书本里的冬卿置若罔闻。
“堂旭。”玄玉连忙朝身后扬手。
也被吓出一身冷汗的堂旭,赶紧两手握紧木梯,玄玉立即攀上木梯一手揽着她的腰将她捉下来。
他喘了口大气“站那么高很危险的。”
“王爷。”冬卿抬首看他一眼,随口应了应。
“看什么看得那么认真?”他扶着还两手捧著书的她来到一旁的小桌边坐下。
她一脸的严肃“节气。”
先命堂旭将灌入冷风的大门关紧后,见她穿得单薄,玄玉又脱下身上的外衫披在她身上,随后再抬起她的脸庞。
“可否告诉我你看节气的原因?”
她不答反而偏首凝睇着他问“王爷信得过冬卿吗?”
“当然。”他在她身畔坐下,想也不想地就应。
冬卿立即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开口“不只是九江,王爷领地内各郡县必须尽速囤粮。”
顿楞了好一会的玄玉,困惑地眨眨眼。
“囤粮?”在她来到九江之后,袁天印究竟是教了她什么?
她肯定地颔首“因明年长江以北将会是大荒年。”
“何解?”见她说得那般笃定,玄玉的神色也随之正经了起来。
“廿四节气中,有着大雪这一日,去年大雪那日,长江以北天候皆反常,自长安至扬州各地无云。俗谚有云,大雪无云是荒年。”收到尹汗青四处替她搜集来的资料,并加以分析后,她对明年的情势感到很不乐观“长江以北已历经五年大丰,土地已然贫乏,加上节气如此,只怕荒年会提早降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