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好大儿有大智慧(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曹三娘子还不满意,母亲嘛,哪有嫌儿子好东西少了的,她微微一笑看着慕容信长说道:
  “信长儿,石见银矿的事,现在可以报上去了。”
  说完,曹三娘子把陈承昭召到近前,作为皇帝的患难之交,张周朝廷的贵妃,曹三娘子对于从朝廷来的人,比慕容信长有更强的指挥能力。
  就比如陈承昭,他作为张周首屈一指的水利专家,理想就是挂上参知政事的头衔成为丞相之一,然后实任尚书右仆射兼工部尚书,死后得到中书令、太傅、太保等荣耀头衔,再得个美谥。
  这上面不管哪一样,慕容信长作为一个外藩大王,地位再是尊贵,那也是既帮不上忙也没法捣乱。
  所以对于慕容信长,陈承昭会尊敬有加,但不会百分百尽心尽力、不辞劳苦地给他卖命。
  唯有曹三娘子,凭借曹氏的影响力和他跟皇帝的关系以及贵妃的身份,能够确确实实在这些方面影响到陈承昭。
  这实际上就是曹三娘子一定要到朝日来呆几年的最重要原因,她要来帮助慕容信长驱动朝廷之臣。
  陈承昭过来之后,直接指着地图上的大河利根川对慕容信长说道:“大王,臣花了两年时间走访,已然确定了下一个治理方案。
  大王请看此处,利根川与鬼怒川之间只有一座小丘陵和长约十余里的峡谷,若是能凿通此处,让利根川之水走鬼怒川河道自东入海,那么就完全可以解除利根川对下游近海地区的洪灾威胁。
  到时候,这一片海湾处,至少可以开拓出千万亩良田,养育百万民,此乃燕国万世之基也!”
  陈承昭所说治理方案,就是历史上德川幕府治理关东平原的大杀招。
  通过开凿人工运河让利根川借鬼怒川的河道走东边流入太平洋,使得本来深受利根川洪水灾害的下游,变成了水网密集的千里沃野。
  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鬼怒川下游的丘陵被淹没一些无关紧要的林地而已。
  慕容信长正为该怎么解决利根川的洪涝而头疼,此刻看到陈承昭的设计,顿时茅塞顿开,他激动的抓住陈承昭的手就要下拜。
  “陈公此策巧夺天工,当受某家一拜!”
  陈承昭哪敢让慕容信长下拜,赶紧自己先下拜,连称折煞。
  慕容信长则顺势站起来,但真心实意的说道:“吾知陈公志在中枢以安万民,是以不敢以区区边荒藩国司职挽留。
  但求陈公留一支后人在这关东,吾愿以三千户民,君子之爵相酬。”
  陈承昭大为感动,他知道这关东之地将来会是燕王直辖之地,本来是不准备封任何一个封臣的。
  但今日为了酬谢他,燕王殿下愿意破例封君子于此,确实是十分重的厚礼了。
  当即,陈承昭唤来一直跟着他的三子上前来,命其对慕容信长行叩首大礼。
  “大王,臣三子聪慧,虽无上阵杀敌之豪勇,但平素最爱山川地形,堪舆地理皆有精通,就让他留在关东为大王效犬马之劳吧。”
  慕容信长大为满意,他之所以愿意在这关东平原封个君子出去,一是为了让陈承昭更加尽心尽力。
  二来,这种水利工程肯定是需要维护的,陈承昭此次带来的两个儿子都精通这个,留一个在此当封臣,日后也好进行维护和拓展。
  当然,慕容信长也知道母亲曹三娘子,要让他把石见银矿的事情报上去是为什么了。
  这个工程说起来轻松,但治理起来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光是那个十几公里的丘陵开凿就不容易。
  以目前燕国的家底,自己应付还是有些困难的。
  且这种征调十几万人规模的大工程,很可能会造成国内不稳,毕竟慕容信长还没有统治几年,下面的倭人也不是个个服气。
  但要是现在把石见银矿的事情报上去,以朝廷如今这么缺银的局面,大概率朝廷会派遣官吏和军队过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