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是何来历?(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且不说现在的话题不是好人和坏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新诞生的扭曲阶级对底层迫害的问题,就是那位太守,他真的如他所说的那般有道德,是一心为公吗?
  论压迫,那曹髦绝不否认自己才是最大的压迫者,封建君王啊。
  可制度是要跟当下的生产力和时代来联系的,封建君王制落后,但是比部落联盟的大酋长总算是先进的,能维持天下的稳定和大一统,确保百姓们能活下去。
  可大族呢,在曹髦看来,这些人绝对算是所有压迫者里最蠢最坏的那一批!!
  看看后来的北魏就知道了,孝文帝改革,想要用大族寒门的阶级矛盾来取代以往的民族矛盾,想要汉化,结果最后却成功晋化了
  摇身一变,成为门阀的鲜卑宗室高门比鲜卑旧贵族还不是东西嘞!虽然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曹髦现在如此急着动手,就是因为刚刚完成大一统,大权在手。
  此刻要是不动手,那往后想要完成这样的事情,那可就不容易了。
  趁着刚刚灭亡两国的将士们都无条件站在自己这边的时候,赶紧将这些人给赶尽杀绝了,往后哪怕因此而出什么问题,曹髦也忍了。
  “且将他押解过来,让刑部审问。”
  曹髦下达了命令。
  张华低头称是。
  张华离开之后,曹髦继续看起了奏表。
  门阀与五胡。
  魏晋的两大强敌。
  对比门阀来说,如今的五胡就实在是不够看了。
  郭责再次上奏,说起了雍凉诸胡的安置情况。
  因为大魏自有国策,而这件事变得相当顺利。
  当初的屯田就是为了安置抓来的敌对势力的百姓而成立的,例如邓艾,他早年就是被曹军给抓起来,然后丢进了自家的屯田里去干活。
  曹髦只是在屯田制上进行了一些变动,利用庙堂的这些大量公田,就可以安置这些羌胡来进行耕作,愿意耕作就易姓换俗,不愿意耕作就当肥料。
  曹髦几乎是照搬孝文帝的改革,唯独望姓这个没有抄。
  他不想弄出一大堆的胡人门阀出来。
  历史上的北魏汉化组效仿汉人的望姓,以拓跋改姓元,为第一等大族,然后依次往下,硬生生打造出了鲜卑版望族。
  而在曹髦这里,大家一律平等。
  就是单论改姓这件事,也远没有众人所想的那么简单。
  曹髦当即派人召见能臣。
  几个重量级的散骑此刻出现在了曹髦的身边。
  其中就包括了阮籍等人,他们大多都是学者。
  曹髦身边的散骑包括很多类型,内臣里有人擅长军事,有人擅长内政,有人擅长学问。
  这次曹髦显然是要与众人商谈学术上的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