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少壮(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髦从王昶府内离开的时候,心情莫名的有些失落。
  当初王昶刚刚到达洛阳的时候,就用七条治国计策使曹髦折服,同时也是让曹髦明白,并非所有大族出身的名臣们都是那么的不堪。
  其中也有能放下个人利益去在乎社稷的人。
  只是,能同患难的人,未必可以共富贵。
  世家大族最强横的时候,王昶几乎成为了曹髦的主力,以上公的身份主持尚书台,强行推行了诸多削弱大族的政令,一步步的撕开了官位垄断。
  但是当天下的创伤逐渐愈合,大族不再敢发声,曹髦可以全力整顿各地大族的时候,王昶却又变得迟疑。
  曹髦不明白是因为自己做的太狠辣,还是因为王昶的子嗣们也受到了影响。
  不过,让对方以上公的身份告老还乡,这是曹髦最后的温柔了。
  看着陷入沉思的曹髦,同行的张华似乎能理解他内心的想法。
  他劝慰道:“陛下,王公年时已高,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志气和胆魄,况且,这些时日里,他的诸多子嗣们常常来找他诉苦。”
  “他的几个儿子里,王浑在中军为将,文武双全,极有才能,王深,王湛等人为郡守,能治一地,也都还好,只是到了他这孙辈”
  “王尚好财,王济有过之,其余诸族子,不忍直视这些人多被问罪,便纷纷前来向王公诉苦求饶。”
  “王公的威名,只怕是要被这些人所毁啊。”
  曹髦对此一言不发。
  曹髦此刻忽然开口问道:“茂先,你觉得谁能出任仆射呢?”
  钟会进步了,那他就留下了一个空位,而先前郑袤退休,故而,现在是缺两個仆射,鲁芝也常常说起要退休的事情。
  老一辈的大臣们,也即将要退出舞台了。
  曹髦此刻只询问一个仆射的名额,显然,对于另外一个人,曹髦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张华迟疑了一下,问道:“吴国的陈公,先前多次建立功勋,素有谋略,擅治政,或可担任。”
  曹髦笑了起来,“你让他位钟会之下,这不是提拔他,这是在羞辱他啊!”
  “陈泰可以进三公,再领侍中,不必位尚书台。”
  张华迟疑了一下,又问道:“那王公呢?”
  张华所询问的“王公”,当然就是跟陈泰一起的王经。
  王经是曹髦非常重视的大臣,可以说是大臣的宠臣之一,吴国的诸事,都是陈泰在做,王经在管。
  地位更低的王经反而是最不能招惹的存在。
  曹髦摇着头,“尚书台的诸事,最好还是留给一些后来者来做,何需劳烦长者?”
  张华有些激动。
  他清了清嗓子,“刑部的魏公可以担任。”
  曹髦笑了起来,“好让你来担任刑部尚书?”
  张华一脸严肃的说道:“臣遵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