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想法(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位处西北边陲,这座城市比不得北京繁华。宾馆紧挨着这座城市最宽敞的大道,但昏黄的路灯下,来来往往的车辆着实不算多。
  董洁偏头问:“哥,你还在想钱家宝那件事?”
  大山默然,半晌才道:“这些年,咱俩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离普通人的生活,似乎也越来越远了。”
  他一直提醒自己,要拥有一颗平常心,钱财终究是身外物,是要被人役使的,切不可因其丧失了自己的本性,觉得自己因此就高人一等。
  可是,在医院里,当看到钱家宝一家连救命的钱都拿不出来,钱母等人仍然想息事宁人,他当时真是觉得----
  然后,听到钱家宝述说土地补偿款前前后后的经过,那么多户人家,只在背地里议论几声,除了钱家宝,竟然无人出头。那时候,大山想到了鲁迅笔下对一些百姓的评价:愚昧、麻木
  大山后来自我反省,刻服了“怜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实在是习惯了站在一个高度外去审视别人的选择。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他们靠天吃饭,他们没有受过多少教育,遇事,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而不是逞一时痛快。其行为虽然不妥,却也不是不能理解。
  然而这也正是这种“委屈求全”的心态,纵容了某些人的胆量,使得他们越发大胆的放心的贪脏枉法。
  “我真是没想到,还以为自己投资修路,是做了件大好事。想不到竟然会害的一些人因此失去土地,而且----”而且一点补偿也拿不到,这不等于间接害苦了许多农家吗?却偏偏肥了某些人的腰包。
  “若要福,先修路。不管什么时候、无论放到哪里这都是正理。哥,咱们做到份内该做的事,该给的补偿,咱可是一分没少都付出去了。至于下面具体落实的怎么样,那不归我们负责。国家养了大批为民做主的官员呢,咱们只是商人,别说轮不到我们来操这个心,就是想操心,你能做得了这个主吗?”
  董洁想到一路西行所见所闻,城市里生活的人还好一些,许多偏远一点的农村,生活水平实在太低了,一家数口人挤在十多平的泥土房里,年久失修的房子,每到下雨时还会渗雨,让人担心,会不会在某一场比较大的雨水中坍塌。
  “救急不救穷。就像钱家宝这家人,咱们可以伸把手,解决他们的医葯费,他们将来的生活,还得是自己去奔。哥,我们当年的境况,比他们又好得了多少?如果换成是你----”
  “如果是我,我会走出去,去打工赚钱。支个摊卖菜,起早贪黑,为了挣钱,不怕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可以摆早点摊,做小时工总之,抓住一切机会攒点本钱,慢慢琢磨个小生意做,或者回到家乡,承包一个山头搞养殖,从养鸡养鸭做起,最后可以搞特色养殖”
  大山不假思索接口,然后自己摇头道:“这虽然是条出路,可是并不适合大部分人。很多人拉家带口,都一股脑挤到城里打工不实际。”他能为这些农民,做些什么呢?一定有他可以做的,一定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