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章 登基大典(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登基大殿还有小半个月,之后就是又一届春闱开考……因着是皇帝登基之后的首届大考,我须得全程紧盯,亲自参与,必要让此届人才落实成真正的天子门生,故而皇帝的学习是顾不上了。”
  盛蒽拿出一块令牌给了盛苑:“这是随意进出宫的令牌,可以无视宫禁,你且拿着……到时看,你是住进宫里一段时间便宜,还是……”
  “我可不把皇帝带回家教育去啊!”盛苑不等她姐姐说完,立刻把话说明。
  “……”盛蒽没好气的翻她一眼,“哪个叫你把皇帝接出去住了?!就是你乐意了,我也不放心啊!我是说,随你带着屿哥儿进宫小住,还是抽空零星着进宫教学,都随你!”
  “哦,哦哦,是我理解错了!”盛苑也不尴尬,点点头,很自然地把令牌放到袖袋里,看得她姐姐眼角微抽。“按说,你作为内阁次辅,应当主持科举事宜……”
  “有首辅当前,我这个次辅没那么争强好胜!再说,我也不是没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主考工作,委实不想再做了。”盛苑闻声赶紧推辞。
  主考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她现在已然身兼数职,哪能有精力再肩负这等重任?!可饶了她吧!
  “……”盛蒽又叫这丫头抢了话,很是运了口气。
  虽然盛苑的意见符合她的安排,可看到她避之不及的表情,盛蒽还是强撑着和善的笑容,温柔的说了句:“你可快给我退下吧!”
  ……
  登基大典按期举行。
  那天,京都街巷两边围满了人。
  浩浩荡荡的皇室仪仗队行过京都最大的官道,官道上那些数不清的内侍,挥舞着令人闻之隐惧的响鞭;时不时轰响的大炮震耳欲聋,嗡嗡钟鼓声响彻了京都。
  那天,京都的人似乎都见证了太后的威势和皇帝的风采。
  故而,有人诗曰:【九州万里无云飘,百川千丈霞光绕;江海涛涛诉澎湃,清风朗日照太庙;二主并立告天地,龙凤双袍各熠熠;朝殿传旨天下知,女主江山理社稷。】
  ……
  登基大典之后,太后盛蒽忙于朝政,用后世编撰楚史时提及的话说,那就是:“【后主朝政,勤勉不怠;主持科举,纳贤采良;广开言路,提拔能臣,储人才以传后世,留明政以惠子孙。】”
  前朝有盛蒽两手抓政务,盛苑这个当朝次辅倒是没有想象中的忙碌,这让她处理完公务之余,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完成对皇帝的教育。
  “小姨,咱们这是到哪里去?”小皇帝好容易从皇宫内苑出来,整个人都显得格外兴奋,走在皇宫外苑的步伐都轻快很多。
  “臣带您到翰林院的史档房去看看。”
  “您要带朕读史?”小皇帝很聪明,很快就猜出了盛苑之意,顿时有些蔫答答,“今儿早上负责课业的师傅还带着我读了前朝史书,枯燥极了。”
  “臣要带您读的史书和他们的可不同。”盛苑侧首朝小皇帝眨了眨眼。
  “……”看着兴高采烈的盛苑,小皇帝的好奇倒是微微勾起了些许。
  而小皇帝的这份好奇,在来到史档房,听盛苑说要和她扮演历史角色,一起按着历史事件发生前的背景情况去演练时,几乎达到顶峰。
  “皇上莫要掉以轻心哟,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以当时真实的外界情况作考据,所以,即使您读了前朝史书,也未必能扭转结局。”
  “那可不一定!”小皇帝闻言,当即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刻就跟盛苑一决高下。
  “一定不一定,皇上一会儿就知晓了。”
  ……
  “皇帝今儿怎么瞧着有些郁郁?”盛蒽好容易提前从览政殿离开,可才回了清源宫,就瞧见女儿蔫头耷脑的捧着一本史书细瞧,顿时感到有些奇怪,不由叫人唤来皇帝跟前的宫女采宁。
  待听闻皇帝在翰林院让盛苑这个小姨“以史实为基础、以演技为标准”赢了无数遍,盛蒽不由想要抚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