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同光(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大人受楚剑功牵连,罢官在家闭门思过。”载垣说“只是,他君恩深重,会出山吗?”
  “你先去林大人家门口跪着,我安定紫禁城,随后就来。”肃顺倒也干脆“只要林大人还是大清的忠臣,我就能劝得他出山。”
  其他人也都分派了任务,于是纷纷从军机处出来,这时候,京官们都被集中在大殿前的广场上。一个侍郎看到肃顺,破口大骂。
  载垣想过去教训他,肃顺拉住他:“骗廷杖的,理他作甚。”
  那侍郎叫周祖培,见肃顺不搭理他,越发愤恨。这是后话。
  “我林则徐是绝对不会与你等逆贼同流合污的。”林则徐听载垣肃顺说明来意,便斩钉截铁表明态度。
  “林大人,当今皇上,带您可是君恩深重,您丢了广东,都没有杀您,甚至连下狱都没有。您对得起我大清吗?”
  “我自知愧对皇上,所以决心不再参与政务。”
  “林大人,你与魏源编这海国图志,难道不知道,我大清到此存亡绝续的关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大清若是不变,覆亡在即。你就袖手旁观,你读的圣贤书哪里去了?”
  林则徐没想到肃顺会这么说,更没想到他有这般见识。
  “林大人,我知道,凭我们一两句话,是劝不动你的。但我肃顺想,你林大人洞若观火,我大清的危局你不会看不到,只是你待罪之身,不方便站出来,你心里在着急啊。”
  林则徐摆摆手:“你高看老朽了。”
  肃顺自顾自的说下去:“我大清陈疾重病,危在旦夕。而旗人疲敝,无力振作。唯有依靠汉人,满汉同舟共济,才有中兴的希望。”
  林则徐没想到肃顺会提出满汉合流,他随口问道:“若是你来,如何做。”
  “林大人有言,师夷长技以制夷,故而其一,便是要学西洋。”
  “那其二呢?”
  “旗人已废,唯有满汉合流,方是出路,不然,广州满人有赖林大人仁德,得以北迁。江宁的满人,便没有这般幸运。”
  载垣也没想到肃顺思量得这般长远,他下意识的问:“,这是你和文祥商量好的?还有其三么?”
  “其三,自然要整军经武。讨平叛逆。”
  林则徐默然不语。
  肃顺接着说:“总而言之,师夷、溶汉、整军经武,斯为三大政策。”
  载垣终于忍不住了,虽然起事前文祥和肃顺就给他打过底,但他现在还是有些接受不了:“融汉?以旗人的人数,只怕被汉人给溶了。”
  “那是自然,古来只有大融小,强溶弱,只要解除了旗汉之间的禁制,旗人在四万万汉人中,不过沧海中的一滴水罢了。叫做‘溶汉’,不过是让旗人的心里好受些。”
  “只怕旗人没法好受。”林则徐看着载垣的样子,不由得说。
  “所以,只有请林大人这样德高望重的重臣出山,才能镇得住局面。林大人简在帝心,贤能公正之名传于四海,有林大人主持大局,旗人们才会放心,不会担心受了亏待。”
  林则徐有些心动了,什么叫社稷之臣,挽狂澜于既倒,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若旗人还是不服呢?”
  “小王爷,林大人这句话是在问你。”肃顺也要坚定信心。
  载垣喝了口茶,下定决心:“我有枪!”
  “林大人,还有一事。”肃顺这时的口气,已将林则徐看做答应了:“四阿哥,六阿哥,谁当皇帝啊?”
  “为人臣子,怎能擅议废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