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关云长刮骨疗伤 杨宇霆平定山越(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关羽默然半晌,忽地长叹道:“吾本欲一举而下青州,以此献给大哥,不想竟中曹仁奸计,此仇,他日定当奉还。”众人俱是咬牙切齿。
  沮授田丰见状,心中明了,关羽这是要撤军了,二人亦是无奈,只是相顾摇头。
  “华先生,”杨雷看着被找过来的华佗,一脸的郑重,“先生请速往徐州,二哥身中毒箭,诸人皆不能解,唯望先生早回。”
  华佗闻言亦是一惊,忙道:“既如此,吾这便赶回。正好周瑜已近痊愈了。还有,这是你要的驱赶蚊虫以及毒蛇的药方。”说着便将两张配方交上。
  杨雷慌忙收下,点头道:“二哥处,多劳先生了。”
  华佗点点头,忽地有些迟疑道:“闻得将军意欲进剿山越?然否?”
  杨雷点头:“正是。”
  “江东多丘陵,且人烟稀少,若是可能,请将军少杀一些,此皆是功德矣。”华佗道。
  杨雷一愣,肃然点头道:“先生放心,吾非好杀之人。”
  华佗长吁一口气,道:“如此,吾便放心了。”言罢,告辞而去。
  看着华佗转身而去,杨雷将两张配方放在一旁,看着案几上的报告,自语道:“吾虽不好杀,奈何有些人,是不得不杀。”若有他人在,便可看到那报告上赫然写着,某年某月,山越屠某镇,无一人存活。又或某年月,屠某村,尽烧其粮,村中止有一人存活。更有甚者,煮婴儿挖人心肝为食者。
  鲁肃这几天很高兴,因为周瑜的身子渐渐养好了,而被整编的原江东军士,闻知徐州来人治好了大都督,亦是整编的更加顺利了。本来这乱世之中,给谁当兵都是一样,虽说有时候有些地域差别,但既然对自己原来的头儿那么好,想必自己也不会太差。果然,最新的政策下来了,军士每晚必上夜课,学习写字。
  这项措施刚宣布的时候,寂静无声。鲁肃还以为这项措施不受众人喜欢呢,没想到片刻后,欢呼声不绝于耳。害的张辽领着军队前来查看,以为哗变了呢。后来鲁肃听的一老兵呜咽道,这下可好了,自己总算识字了。以后可以交给儿子,他也不必像自己这样整日卖命了。说不定,也能举个茂才啥的。鲁肃这才恍然,识字对于一个底层的军人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希望,自己人生未来延续的希望。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是神圣的,原本不可触摸的东西忽地送到面前,那效果,没的说了。
  再后来,宣布立大功的军士子女,可送往徐州云龙书院,成为刘皇叔的门生。那校场内的沸腾劲儿就甭提了。此时,鲁肃亦是明白过来,杨雷为什么叫自己来整训军马了。看看军士们这劲头,以后上阵焉能不出死力?果真人杰矣。
  闲暇之时鲁肃亦是前往拜访周瑜,亦是将此等事情一一说之。周瑜听后默然半晌,方道:“杨宇霆,真人杰矣。只是他如此做,日后世家大族威势必然大不如前矣。”
  鲁肃闻言,思索半晌,方暗自点头。杨雷此举,决计不是单纯地为收士卒之心,或许另有他意,只是自己实在不知矣。
  转眼间,一月已过,士卒已然重新整编好了,如今个个是士气大涨,只待杀敌立功了。
  杨雷巡视之后,甚为满意,当即请鲁肃执掌兵曹。并召集贺齐潘璋,分发任务。
  “大人之意,是叫吾等铸就笆篱,将山越等分割开来,而后逐片清剿?”鲁肃看着杨雷在地图上左圈右画,不由发问。
  “正是,自丹阳郡始,逐郡清剿,务必将山越尽皆赶下上来。如今已是九月,不日便是稻熟之日,吾等大军进剿,其必然不敢相抗,则吾等收其粮,断其食物,其焉能不下山矣。如此,只需每年于粮食成熟之时,这样做过一遭,那么山越必然纷纷下山,融入汉人之中了。”杨雷自信道。
  “若是其宁死不愿下山呢?”潘璋疑道。
  “那便死好了。不是被饿死,便是被杀死。”杨雷冷冷道。
  “此举正合吾意。山越之民,每每侵扰汉人,枉造杀孽,此时,该是他们还债的时候了。”贺齐亦是冷声道。
  不久,杨雷下令,命各郡谨防山越,并于险要处遣精兵把守。自与潘璋贺齐各领三千人,清扫各郡山越。先是丹阳,而后吴郡,最后会稽。历时近两月,山越精壮之民,皆被充入军队。老小妇孺,皆被分散置于各地军屯。共得精兵三万余人,良田数十万亩。后刘磐将此事报与刘表,刘表命其进剿山越。刘磐仿杨雷之策,亦是收效显著。而后,山越下山袭扰汉人之事愈少,而更多的山越人纷纷融入到汉人中来。毕竟,文化的同化能力最高的还是汉人。
  后孙权听闻此事,怅然良久,私谓左右:“若吾早用此策,何惧徐州军?”周泰等人皆缄默不语。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要把交州经营好。
  徐州关羽府邸,华佗正在给关羽看病,解开纱布,只见乌黑一片,隐隐有黑血流出。华佗皱眉不已,良久方道:“君侯所中之毒,已然入骨矣。需得刮骨疗毒,方可痊愈。”
  “那便劳烦先生了。”关羽笑道,只是精神明显有些不济。
  “如此,待吾配一碗麻沸散来。再取一根麻绳。”华佗道。
  关羽一愣,问道:“取麻绳作甚?”
  华佗笑道:“刮骨疗伤,其痛岂是人力能忍。故需先服用麻沸散,待失去知觉后方可动手。置于麻绳,则是用来将君侯绑好,以免君侯痛醒挣扎而至于不小心刀子挂断筋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