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孟德召还马寿成 杨宇霆初识庞士元(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举虽是在宗室盟约广发天下后做出举动,然而大军调动,必是筹谋良久。此举端的看不出曹操之意。”司马徽笑道。
  “吾以为所谓宗室盟约不过一张废纸而。”庞统不以为然道,“今天下形势已然明了,乃曹操刘备相争而。其余如刘表刘璋张鲁韩遂马腾等,一待曹操刘备分出胜负,必然难免为胜者一方所吞并而。”
  “如此,士元是看好何方?”司马徽问道。
  “曹操雄踞七州,实力雄浑。然吾甚是不齿其为人,故吾看好刘皇叔。”庞统直言道。
  “倘若刘皇叔能收荆州益州,方能反守为攻,如今却是被死死压制在三州之中,只能防守,难有反击之力啊。”司马徽笑道。
  “吾料刘皇叔早晚必取荆襄之地。”诸葛亮忽道。
  “孔明为何如此说?”众人奇道。
  “刘皇叔帐下诸人,诸公可知否?”诸葛亮笑言。
  “自是知晓,关张赵吕黄杨皆乃万人敌,又有徐庶沮授田丰等智谋之士相随。可谓文武相济啊。”庞统道。
  “可知何人为重?”诸葛亮问道。
  “自是关羽为武将之首,徐庶为谋臣之首,而张昭为民政诸人之首。”庞统道。其余诸人皆是颔首,颇为赞同。
  “不然,以亮观之,徐州文武诸人,唯一人为首。”诸葛亮笑道。
  “何人?”庞统问道。
  “杨雷杨宇霆。”诸葛亮笑道。
  “何以见得?”庞统有些不服气。
  “杨雷关羽各领一州,杨雷有陈登为别驾,而关羽有简雍为助手。然关羽与汝南只有五万兵马,现今正在招募军士。而杨雷独领十万歩军,更兼八万水军。此其一也。”诸葛亮道,“当日杨雷兵伐黄祖,处处谋划,而黄祖兵败十余日荆州方才得到消息,可见其谋划已久,一击而不留活路。宗室盟约之前,伊籍往见刘备,而刘备待杨雷还方作决定,可见刘备对其重视,且杨雷进军并不需刘备批准,只需事后通报,此其二也。其三,依往日杨雷功绩,早该封侯拜将,而独独与江东战后,方因与孙氏联姻之故得扬州牧之位,可见刘备对其倚重之深。如此人物,若不为徐州诸人之首,何人可当之?”
  “孔明之言似乎有理。”庞统勉为其难地点点头。
  “如此人物,放在扬州,而其命大军屯与九江,岂不见其兵锋所指,正是荆州乎?”诸葛亮笑道,“吾料杨雷早有谋划,只是不知何时才会发动而已。”
  众人默然点头,庞统忽地问道:“孔明,你可有心出山?”
  诸葛亮微微一愣,良久方道:“吾所学尚未精通,尚无出山之思。”
  庞统笑道:“以如今来看,不出十年天下将定,君若不出山,恐难有一展抱负之时。”
  诸葛亮笑道:“只要天下能太平,便是终老荒山又待如何?”
  “孔明说笑了,若是如此,黄承彦老先生岂能答应?更且如今汝之兄长乃是杨雷左膀右臂,不若让他引见一番,如何?”庞统笑道。
  “君若有意,吾愿作书一封,请家兄引见。”诸葛亮笑道。
  “近年来,颖川书院诸位英才已然并起,徐州云龙书院亦是人才济济,刘备军中小校多为书院中人,而独吾等荆襄书院各位奇才尚未出山,再不出山,恐天下人小看荆襄书院而。”庞德公忽道。
  “元直可谓书院表率。”诸葛亮笑道。
  “不然,徐元直本是颍川人,更兼游历四方求学,虽曾在此学习一段时间。然世人皆称颍川徐庶,而非是荆襄徐庶而。”庞德公道。
  “公之言,莫不是要士元孔明出山?”司马徽疑问道。
  “士元有识人之能,更兼精通军略,若出山,必然震惊天下,当不输徐元直。”庞德公道,“如此,亦可显吾荆襄书院之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今要送凤雏入世否?”司马徽笑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