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徐元直计夺许昌 曹孟德退守陈留(3 / 5)
夏侯惇先是一愣,随即又是一喜,心中猜道,莫不是关羽真的死了?不然,怎么派此人出战,而不是亲自临阵呢。正在胡思乱想之机,张辽大喝一声:“夏侯惇,纳命来。”催马便冲了上去。夏侯惇哪里会怕他,当即催马冲了上去,便与张辽战在一起。
二人交手,夏侯惇立马感觉到此时的张辽和昨晚的张辽决计不同,无他,昨晚同张辽打的有声有色,刀来刀往,各有招数。今日张辽招数之中分明透着同归于尽的味道,一时间竟把自己闹了个手忙脚乱。好容易撑过五十余合,夏侯惇已然心中有数,这张辽肯定是受刺激了。当即有板有眼,紧紧防守起来,欲要待张辽气力不佳之时,将其击杀。
就在此时,忽听得叮当鸣金之声,却是从大寨那里传来。张辽闻得鸣金之声,便趁着二马错头之机,圈马往本阵去。临回之时,犹然喝道:“夏侯惇,此仇必报。”
夏侯惇本待追击,忽闻得他一声怒喝,不由的一愣,报什么仇啊?我跟你有仇么?随即醒悟过来,不由大喜,道:“某便在城中等候。”言毕哈哈大笑,圈马往城中去,心情前所未有的愉悦起来了。
进了城,夏侯惇便即对满宠于禁道:“今日张辽出战,招招同归于尽,依吾度之,必是关羽死矣。不若遣斥候前往打探,看其真假。”
满宠于禁颔首,二人亦是赞同查探一番,再做决定。
夜半时分,斥候探得消息回来,道:“将军,关羽大寨防守甚严,某不能潜入其中。不过其大寨之中,隐隐有哭声传出。”
“哦?”夏侯惇大喜,道:“关羽必然死矣。”满宠于禁亦是连连点头。
“关羽既死,吾等这便前往劫营,必可一鼓而破。”夏侯惇兴奋道。
“将军不可。关羽虽死,奈何徐元直仍在,其焉能不防?”满宠连忙劝阻。
“关羽既死,其军士气已泄,便是防备,又能如何?”夏侯惇笑道,“伯宁多虑了,好生准备,明晚劫营。”于禁亦是点头答应,毕竟,作为武将的他可是深知主将身殒对其他的军士意味着什么啊。满宠见二人同意,当即叹口气亦是赞同,只是其坚决要留在许昌守城。夏侯惇见他如此,亦是答应,毕竟这么大的城池,还是需要有人镇守的。满宠自愿留下,那再好不过了。
翌日,忽有军士来报,道是关羽大寨内已然挂起白幡,将佐军士,并皆戴孝。夏侯惇闻言大喜,当即对满宠于禁道:“此番关羽必然死矣。今晚劫营,必然成功。”于禁颔首。满宠却是半信半疑,当即与众人来至城墙之上,当即看到远处原来关羽的大寨已然一片雪白,更兼的有阵阵大哭之声传来。
满宠见状,便有几分信了,毕竟这诈死的事情可是很少有将军愿意去做的,一个名声不好,第二个这兆头也不好啊。
夜半时分,夏侯惇于禁引着军马悄悄潜至大寨一旁,耳闻的大寨之中,有哭声传来,不由喜道:“今番却是立的大功,待冲进去,杀散军士,抢夺关羽尸首,并将其脑袋割下,送往邺城主公处,也好请功。”于禁亦是点头称是。
当即夏侯惇便即亮出旗号,与于禁引军便往大寨冲去,一片鼓噪喊杀之声,顿时充斥天地。二人催马冲进关羽军寨,忽然那些哭声尽皆不闻,二人不管,便催军往前冲去,不想一连几座帐篷俱是空无一人。士卒报与夏侯惇,夏侯惇当即反应过来,不由惊道:“中计矣。”话方说完,就听得号角呜呜,火把亮起,就见得一员大将领军冲杀过来,赤面长须,金盔金甲绿战袍,更兼青龙偃月宝刀,胯下骅骝宝马,正是关羽。只听得起大笑道:“夏侯惇小儿,汝中计矣,且纳命来。”当即催马便冲,引军杀过去。
夏侯惇见关羽杀来,倒也不惧,正欲催军往前迎去,忽见的自己大军左右两翼皆是乱成一团,心中惊疑,便有小校回报:“关平引军自左翼杀来,张辽引军自右翼杀来。只有后路无人。”
夏侯惇眼见得已然被包围,哪里还有心思与关羽作战,当即引军便往城内败退。关羽关平张辽等人自是一边驱散其军马,一边紧追不舍,眼见得前方便是许昌城门,夏侯惇急急喝道:“快开城门。”满宠自城上探出头,见夏侯惇如此狼狈,加之身后喊杀声不断,立马知道发生什么事儿来。当即命军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夏侯惇忙忙过桥,进了城门,又过了瓮城城门,上了城墙,忽见的满宠面色苍白,直视城下,不由疑问道:“伯宁为何如此?还不命军士绞起吊桥?”说着便往下一看,亦是目瞪口呆。只见吊桥之上,正有一群穿着曹军号衣的军士互相残杀,唯一区别的是,有的人扎了个白头巾,有的人没扎。不一会儿,那些没扎白头巾的已然死了个干净。那群人便即堵在那里,近百杆长枪,竟然逼得数万回城的军士无人能进一步。
此时,只见得烟尘滚滚,关羽已然领军杀至,那些没扎头巾的军士俱是一哄而散,沿着护城河便往两边跑去。而那些扎着白头巾的军士见关羽大军杀到,便即往城内冲去。此时夏侯惇方反应过来,道:“关瓮城城门。”
“来不及了,其必被夺矣。”满宠惨然一笑,道:“将军速速上马,引军往陈留退去。”
“那先生你?”夏侯惇忙问。
“许昌既失,主公焉能容吾?唯有一死而已。”言毕,抽出宝剑,便欲自刎,以身殉城。
夏侯惇大惊,一把打掉宝剑,随即一个手刀,砍在满宠后颈之上,满宠立即软倒。
夏侯惇便对那些有些傻眼的亲卫道:“将先生绑在马鞍之上,往陈留退去。若有三长两短,你等皆有死无生。”那些亲卫随即应诺。而后便急忙上马,往北门跑去。来至北门,果然城门大开,各色人等俱皆往城门处涌去,夏侯惇见堵了自己的道路,耳听得身后杀声将到。当即喝道:“挡路者死。”随即大刀挥了下去,带起大片的血迹。身后亲卫,亦是纷纷行事,不一会儿便已经清出一条路来。夏侯惇当下便出了城,身后亲卫相随。只是,城门处,残肢断臂以及四溅的鲜血,显得是那么的刺目。
建安十年十月,关羽用徐庶之计,将计就计,诈死引夏侯惇劫营,而后伏兵杀出。又以一千白毦精兵扮作夏侯惇部,随其败军入城,控制吊桥城门及瓮城城门,而后大军杀入。夏侯惇不敌,携满宠逃走。十万大军,至陈留收容败军,不过逃出三千余人。此役,斩首三万余级,降者五万余人,其余人等,皆四散而。而于禁为张辽所擒,关羽招之,其愿降。自此,许昌不属曹操矣。而关羽,挟大胜之威,提军十万,直向陈留。只是此时曹操的大军已然去了东郡,陈留城中,只有夏侯惇与其三千败军并一些郡国兵而已。
“主公,陈留来报,夏侯惇将军兵败许昌,与监军满宠皆回许昌,余部不过三千余人。另有细作探得,关羽提军十万,往陈留杀去。且于禁将军已然降了关羽。”贾诩有些郁闷地将手头的情报交予曹操。
“什么?元让大败?其据城坚守,安能败得如此之惨?”曹操大怒,当即接过战报,览毕,霍然而起,一脚踹翻眼前的桌子,怒喝道:“竟敢违抗军令,私自出城作战?来人,前往陈留,赐满宠死罪,夏侯惇监禁。”
“主公不可。此正是用人之际,不可斩杀大将谋臣,且夏侯将军与满先生俱是有功与国啊。”曹洪闻言大恐,忙进言道。
“大将谋臣?嘿嘿,”曹操怒极反笑道,“这等大将谋臣,不要也罢,还有你等,将杨雷已然围在此处数日,竟然攻不破其营寨,反被其屡屡袭营。闹的军心惶惶,人心不安,士气尽泄,如此焉能称大将谋臣?”一番话将堂内众人尽皆骂进去了。贾诩等人亦是沉默无语。
当下曹洪便不敢再答话,曹仁见诸人面色皆是难看,便忙出言道:“主公,如今正是要军心安稳,不可斩杀大将谋臣矣。”
曹操见是曹仁说话,又加上心中的怒气已然发泄了出去,亦是觉得自己这番话有些过了,万一闹的众人纷纷反背,那可不是好玩的。当即道:“如此,便命其二人戴罪立功吧。”顿了顿,又道:“吾等已然在此攻打杨雷营寨五日,却无丝毫进展,并屡屡被其与夜里袭营。周多防备,尽皆无用。如此奈何?” ↑返回顶部↑
二人交手,夏侯惇立马感觉到此时的张辽和昨晚的张辽决计不同,无他,昨晚同张辽打的有声有色,刀来刀往,各有招数。今日张辽招数之中分明透着同归于尽的味道,一时间竟把自己闹了个手忙脚乱。好容易撑过五十余合,夏侯惇已然心中有数,这张辽肯定是受刺激了。当即有板有眼,紧紧防守起来,欲要待张辽气力不佳之时,将其击杀。
就在此时,忽听得叮当鸣金之声,却是从大寨那里传来。张辽闻得鸣金之声,便趁着二马错头之机,圈马往本阵去。临回之时,犹然喝道:“夏侯惇,此仇必报。”
夏侯惇本待追击,忽闻得他一声怒喝,不由的一愣,报什么仇啊?我跟你有仇么?随即醒悟过来,不由大喜,道:“某便在城中等候。”言毕哈哈大笑,圈马往城中去,心情前所未有的愉悦起来了。
进了城,夏侯惇便即对满宠于禁道:“今日张辽出战,招招同归于尽,依吾度之,必是关羽死矣。不若遣斥候前往打探,看其真假。”
满宠于禁颔首,二人亦是赞同查探一番,再做决定。
夜半时分,斥候探得消息回来,道:“将军,关羽大寨防守甚严,某不能潜入其中。不过其大寨之中,隐隐有哭声传出。”
“哦?”夏侯惇大喜,道:“关羽必然死矣。”满宠于禁亦是连连点头。
“关羽既死,吾等这便前往劫营,必可一鼓而破。”夏侯惇兴奋道。
“将军不可。关羽虽死,奈何徐元直仍在,其焉能不防?”满宠连忙劝阻。
“关羽既死,其军士气已泄,便是防备,又能如何?”夏侯惇笑道,“伯宁多虑了,好生准备,明晚劫营。”于禁亦是点头答应,毕竟,作为武将的他可是深知主将身殒对其他的军士意味着什么啊。满宠见二人同意,当即叹口气亦是赞同,只是其坚决要留在许昌守城。夏侯惇见他如此,亦是答应,毕竟这么大的城池,还是需要有人镇守的。满宠自愿留下,那再好不过了。
翌日,忽有军士来报,道是关羽大寨内已然挂起白幡,将佐军士,并皆戴孝。夏侯惇闻言大喜,当即对满宠于禁道:“此番关羽必然死矣。今晚劫营,必然成功。”于禁颔首。满宠却是半信半疑,当即与众人来至城墙之上,当即看到远处原来关羽的大寨已然一片雪白,更兼的有阵阵大哭之声传来。
满宠见状,便有几分信了,毕竟这诈死的事情可是很少有将军愿意去做的,一个名声不好,第二个这兆头也不好啊。
夜半时分,夏侯惇于禁引着军马悄悄潜至大寨一旁,耳闻的大寨之中,有哭声传来,不由喜道:“今番却是立的大功,待冲进去,杀散军士,抢夺关羽尸首,并将其脑袋割下,送往邺城主公处,也好请功。”于禁亦是点头称是。
当即夏侯惇便即亮出旗号,与于禁引军便往大寨冲去,一片鼓噪喊杀之声,顿时充斥天地。二人催马冲进关羽军寨,忽然那些哭声尽皆不闻,二人不管,便催军往前冲去,不想一连几座帐篷俱是空无一人。士卒报与夏侯惇,夏侯惇当即反应过来,不由惊道:“中计矣。”话方说完,就听得号角呜呜,火把亮起,就见得一员大将领军冲杀过来,赤面长须,金盔金甲绿战袍,更兼青龙偃月宝刀,胯下骅骝宝马,正是关羽。只听得起大笑道:“夏侯惇小儿,汝中计矣,且纳命来。”当即催马便冲,引军杀过去。
夏侯惇见关羽杀来,倒也不惧,正欲催军往前迎去,忽见的自己大军左右两翼皆是乱成一团,心中惊疑,便有小校回报:“关平引军自左翼杀来,张辽引军自右翼杀来。只有后路无人。”
夏侯惇眼见得已然被包围,哪里还有心思与关羽作战,当即引军便往城内败退。关羽关平张辽等人自是一边驱散其军马,一边紧追不舍,眼见得前方便是许昌城门,夏侯惇急急喝道:“快开城门。”满宠自城上探出头,见夏侯惇如此狼狈,加之身后喊杀声不断,立马知道发生什么事儿来。当即命军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夏侯惇忙忙过桥,进了城门,又过了瓮城城门,上了城墙,忽见的满宠面色苍白,直视城下,不由疑问道:“伯宁为何如此?还不命军士绞起吊桥?”说着便往下一看,亦是目瞪口呆。只见吊桥之上,正有一群穿着曹军号衣的军士互相残杀,唯一区别的是,有的人扎了个白头巾,有的人没扎。不一会儿,那些没扎白头巾的已然死了个干净。那群人便即堵在那里,近百杆长枪,竟然逼得数万回城的军士无人能进一步。
此时,只见得烟尘滚滚,关羽已然领军杀至,那些没扎头巾的军士俱是一哄而散,沿着护城河便往两边跑去。而那些扎着白头巾的军士见关羽大军杀到,便即往城内冲去。此时夏侯惇方反应过来,道:“关瓮城城门。”
“来不及了,其必被夺矣。”满宠惨然一笑,道:“将军速速上马,引军往陈留退去。”
“那先生你?”夏侯惇忙问。
“许昌既失,主公焉能容吾?唯有一死而已。”言毕,抽出宝剑,便欲自刎,以身殉城。
夏侯惇大惊,一把打掉宝剑,随即一个手刀,砍在满宠后颈之上,满宠立即软倒。
夏侯惇便对那些有些傻眼的亲卫道:“将先生绑在马鞍之上,往陈留退去。若有三长两短,你等皆有死无生。”那些亲卫随即应诺。而后便急忙上马,往北门跑去。来至北门,果然城门大开,各色人等俱皆往城门处涌去,夏侯惇见堵了自己的道路,耳听得身后杀声将到。当即喝道:“挡路者死。”随即大刀挥了下去,带起大片的血迹。身后亲卫,亦是纷纷行事,不一会儿便已经清出一条路来。夏侯惇当下便出了城,身后亲卫相随。只是,城门处,残肢断臂以及四溅的鲜血,显得是那么的刺目。
建安十年十月,关羽用徐庶之计,将计就计,诈死引夏侯惇劫营,而后伏兵杀出。又以一千白毦精兵扮作夏侯惇部,随其败军入城,控制吊桥城门及瓮城城门,而后大军杀入。夏侯惇不敌,携满宠逃走。十万大军,至陈留收容败军,不过逃出三千余人。此役,斩首三万余级,降者五万余人,其余人等,皆四散而。而于禁为张辽所擒,关羽招之,其愿降。自此,许昌不属曹操矣。而关羽,挟大胜之威,提军十万,直向陈留。只是此时曹操的大军已然去了东郡,陈留城中,只有夏侯惇与其三千败军并一些郡国兵而已。
“主公,陈留来报,夏侯惇将军兵败许昌,与监军满宠皆回许昌,余部不过三千余人。另有细作探得,关羽提军十万,往陈留杀去。且于禁将军已然降了关羽。”贾诩有些郁闷地将手头的情报交予曹操。
“什么?元让大败?其据城坚守,安能败得如此之惨?”曹操大怒,当即接过战报,览毕,霍然而起,一脚踹翻眼前的桌子,怒喝道:“竟敢违抗军令,私自出城作战?来人,前往陈留,赐满宠死罪,夏侯惇监禁。”
“主公不可。此正是用人之际,不可斩杀大将谋臣,且夏侯将军与满先生俱是有功与国啊。”曹洪闻言大恐,忙进言道。
“大将谋臣?嘿嘿,”曹操怒极反笑道,“这等大将谋臣,不要也罢,还有你等,将杨雷已然围在此处数日,竟然攻不破其营寨,反被其屡屡袭营。闹的军心惶惶,人心不安,士气尽泄,如此焉能称大将谋臣?”一番话将堂内众人尽皆骂进去了。贾诩等人亦是沉默无语。
当下曹洪便不敢再答话,曹仁见诸人面色皆是难看,便忙出言道:“主公,如今正是要军心安稳,不可斩杀大将谋臣矣。”
曹操见是曹仁说话,又加上心中的怒气已然发泄了出去,亦是觉得自己这番话有些过了,万一闹的众人纷纷反背,那可不是好玩的。当即道:“如此,便命其二人戴罪立功吧。”顿了顿,又道:“吾等已然在此攻打杨雷营寨五日,却无丝毫进展,并屡屡被其与夜里袭营。周多防备,尽皆无用。如此奈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