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来自于上层的关注(3 / 5)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郑国维的推荐。
这个叫李峰的年轻人,身上有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和锐气,这正是这个开创性的项目,最需要的品质。
“好,我相信你。”姜部长收回手,转身对郑副司长说道,“国维,你带他去项目驻地吧,尽快把所有工作都交接清楚,需要任何支持,直接向我汇报。”
“是,部长!”郑副司长立正回答。
从姜部长的办公室出来,李峰的脚步都感觉有些发飘,脑子里还在回响着“京畿海”那三个字。
直到坐上郑副司长叫来的那辆黑色小轿车,他才慢慢平复下激荡的心情。
汽车驶出轻工业部大楼,没有朝着市中心的方向,而是拐向了西郊。
沿途的建筑越来越少,道路两旁的白杨树连绵不绝。
“郑司长,咱们这是去哪儿?”李峰忍不住问道。
“项目驻地。”郑副司长看着窗外,解释道,“为了保密,项目组的办公和研发地点,设在了西郊的一个独立院落里,对外挂的牌子是‘轻工业部第三招待所’。”
李峰点了点头,心中了然。
这种做法,是这个时代保密工作的常规操作。
汽车又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在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大门前停了下来。
门口没有哨兵,只有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门卫,看到车牌后,立刻打开了铁门。
车子驶入院内,李峰看到了一栋灰色的二层小洋楼,样式很普通,墙皮甚至有些斑驳,周围种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秋风吹过,落叶满地,显得格外静谧。
从外面看,这里确实像一个许久没有接待过客人的招待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可当郑副司长领着他推开小洋楼厚重的木门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李峰的瞳孔猛地一缩。
与陈旧的外表截然相反,楼内的世界,仿佛一步跨入了另一个时代。
宽敞的大厅被完全打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作区。
地面铺着防静电的胶皮地板,天板上,一排排崭新的日光灯管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
数十名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眼镜的研究人员,正行色匆匆地忙碌着。
有的在调试着一排排高大的机柜,机柜上指示灯闪烁,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有的围在一张巨大的图纸前,激烈地讨论着什么;还有的,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卷卷电缆,顺着墙角的线槽进行铺设。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新设备特有的、略带一丝灼热的电子元件味道。
“怎么样?”郑副司长看着李峰脸上惊讶的表情,颇为自得地笑了笑,“这里,就是我们项目的‘心脏’了。”
他指着那些正在安装的巨大机柜说道:“这些,是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从老大哥引进的乌拉尔系列计算机的散件,目前硬件组的同志们正在进行组装和调试,但进展……不太顺利。”
李峰的目光扫过那些机柜,眉头微微皱起。
以他的专业眼光,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这些机柜的布局、线路的连接,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仅会影响散热,更会造成严重的信号干扰。
“除了硬件,我们还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抽调了一批顶尖的数学和物理方面的人才,组成了软件和理论团队,带队的就是费伟教授,不过费伟教授还在计算机研究所做交接,等明天他才能到位。”郑副司长带着李峰,一边走一边介绍。 ↑返回顶部↑
			
			
			
			
			
		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郑国维的推荐。
这个叫李峰的年轻人,身上有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和锐气,这正是这个开创性的项目,最需要的品质。
“好,我相信你。”姜部长收回手,转身对郑副司长说道,“国维,你带他去项目驻地吧,尽快把所有工作都交接清楚,需要任何支持,直接向我汇报。”
“是,部长!”郑副司长立正回答。
从姜部长的办公室出来,李峰的脚步都感觉有些发飘,脑子里还在回响着“京畿海”那三个字。
直到坐上郑副司长叫来的那辆黑色小轿车,他才慢慢平复下激荡的心情。
汽车驶出轻工业部大楼,没有朝着市中心的方向,而是拐向了西郊。
沿途的建筑越来越少,道路两旁的白杨树连绵不绝。
“郑司长,咱们这是去哪儿?”李峰忍不住问道。
“项目驻地。”郑副司长看着窗外,解释道,“为了保密,项目组的办公和研发地点,设在了西郊的一个独立院落里,对外挂的牌子是‘轻工业部第三招待所’。”
李峰点了点头,心中了然。
这种做法,是这个时代保密工作的常规操作。
汽车又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在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大门前停了下来。
门口没有哨兵,只有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门卫,看到车牌后,立刻打开了铁门。
车子驶入院内,李峰看到了一栋灰色的二层小洋楼,样式很普通,墙皮甚至有些斑驳,周围种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秋风吹过,落叶满地,显得格外静谧。
从外面看,这里确实像一个许久没有接待过客人的招待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可当郑副司长领着他推开小洋楼厚重的木门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李峰的瞳孔猛地一缩。
与陈旧的外表截然相反,楼内的世界,仿佛一步跨入了另一个时代。
宽敞的大厅被完全打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作区。
地面铺着防静电的胶皮地板,天板上,一排排崭新的日光灯管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
数十名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眼镜的研究人员,正行色匆匆地忙碌着。
有的在调试着一排排高大的机柜,机柜上指示灯闪烁,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有的围在一张巨大的图纸前,激烈地讨论着什么;还有的,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卷卷电缆,顺着墙角的线槽进行铺设。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新设备特有的、略带一丝灼热的电子元件味道。
“怎么样?”郑副司长看着李峰脸上惊讶的表情,颇为自得地笑了笑,“这里,就是我们项目的‘心脏’了。”
他指着那些正在安装的巨大机柜说道:“这些,是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从老大哥引进的乌拉尔系列计算机的散件,目前硬件组的同志们正在进行组装和调试,但进展……不太顺利。”
李峰的目光扫过那些机柜,眉头微微皱起。
以他的专业眼光,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这些机柜的布局、线路的连接,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仅会影响散热,更会造成严重的信号干扰。
“除了硬件,我们还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抽调了一批顶尖的数学和物理方面的人才,组成了软件和理论团队,带队的就是费伟教授,不过费伟教授还在计算机研究所做交接,等明天他才能到位。”郑副司长带着李峰,一边走一边介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