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汇报!(2 / 3)
他没有把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而是将集体推到了前面。
这份从容和谦逊,让旁边的朱红杰和吴青看得暗暗点头。
朱红杰心里感慨万千,想当初,他只是觉得这个年轻人技术好,有能力,能给厂里带来效益。
可现在看来,李峰的价值,哪里是区区一个陶瓷厂能衡量的?这简直是国家的瑰宝!
而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吴青,此刻看着李峰的眼神也充满了敬佩。他自问,如果自己二十一岁,在部级领导面前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恐怕早就激动得语无伦次了。
可李峰却能如此淡定自若,这份心性,这份格局,远超同龄人。
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我!两位厂长的心中,不约而同地冒出了这句话。
姜部长满意地点点头,他欣赏的不仅是李峰的技术和远见,更是这份不骄不躁的沉稳心态。
“好,说得好。”姜部长赞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也变得更加认真,“李峰同志,刚才在车间,人多嘈杂,你只是提了一个概念”。
“现在,我想请你详细地给我们讲一讲,你构想中的那个‘数字化智能生产线’那个由计算机控制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郑国维也立刻坐直了身体,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峰的身上。
李峰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有力。
“部长,各位领导,要理解计算机控制,我们首先要明白它和现在继电器控制的根本区别。”
“现在的机械程序,就像是写好的一本乐谱,生产线按照乐谱演奏,从头到尾,一个音符都不会错,但它也只会演奏这一首曲子。如果我们要换一首,比如从生产茶杯切换到生产盘子,就需要停机,由技术工人费大量时间去调整机械结构、更换模具、重设继电器逻辑,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
这个比喻十分生动,姜部长和郑国维都听得连连点头。
“而计算机控制系统,则相当于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他手里有无数的乐谱。”
李峰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他已经看到了那个未来。
“我们只需要将生产不同产品的参数,比如泥胚的厚度、旋转的速度、干燥的温度和时间、釉料的配比等等,全部编成不同的程序,存入计算机。”
“当我们需要更换产品时,操作员不再需要去拧螺丝、换齿轮,他只需要在控制室里,敲几下键盘,选择‘盘子’的生产程序,点击运行”。
“中央计算机会立刻向生产线上每一个节点的控制器发出指令”。
“传送带的速度会自动调整,机械臂的抓取角度和力度会瞬间改变,干燥窑的温度曲线会按照新程序开始升温……可能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整条生产线就能无缝切换,开始生产全新的产品。”
“这,就是柔性生产。”
“不仅如此,”李峰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更具冲击力的概念,“计算机还能做得更多。我们可以在每个关键节点安装传感器,实时收集生产数据,比如产品的合格率、设备的耗电量、原料的损耗率等等。这些海量的数据汇集到计算机里,系统可以通过算法进行分析,找出最优的生产参数组合。”
“它会告诉我们,是不是把窑温再提高两度,合格率就能上升百分之零点一?是不是把搅拌泥浆的时间缩短五秒,既不影响质量又能节省电费?”
“它能帮助我们进行生产优化,把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压到极致!这对于我们国家目前资源紧张的状况来说,意义非凡!”
寂静。
整个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朱红杰和吴青张大了嘴巴,他们被李峰描绘的这幅场景彻底惊呆了。这……这哪里还是工厂?这简直就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
郑国维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他的脑海里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如果,如果这种模式能够推广开来,那对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将是何等巨大的一次飞跃! ↑返回顶部↑
这份从容和谦逊,让旁边的朱红杰和吴青看得暗暗点头。
朱红杰心里感慨万千,想当初,他只是觉得这个年轻人技术好,有能力,能给厂里带来效益。
可现在看来,李峰的价值,哪里是区区一个陶瓷厂能衡量的?这简直是国家的瑰宝!
而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吴青,此刻看着李峰的眼神也充满了敬佩。他自问,如果自己二十一岁,在部级领导面前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恐怕早就激动得语无伦次了。
可李峰却能如此淡定自若,这份心性,这份格局,远超同龄人。
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我!两位厂长的心中,不约而同地冒出了这句话。
姜部长满意地点点头,他欣赏的不仅是李峰的技术和远见,更是这份不骄不躁的沉稳心态。
“好,说得好。”姜部长赞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也变得更加认真,“李峰同志,刚才在车间,人多嘈杂,你只是提了一个概念”。
“现在,我想请你详细地给我们讲一讲,你构想中的那个‘数字化智能生产线’那个由计算机控制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郑国维也立刻坐直了身体,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峰的身上。
李峰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有力。
“部长,各位领导,要理解计算机控制,我们首先要明白它和现在继电器控制的根本区别。”
“现在的机械程序,就像是写好的一本乐谱,生产线按照乐谱演奏,从头到尾,一个音符都不会错,但它也只会演奏这一首曲子。如果我们要换一首,比如从生产茶杯切换到生产盘子,就需要停机,由技术工人费大量时间去调整机械结构、更换模具、重设继电器逻辑,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
这个比喻十分生动,姜部长和郑国维都听得连连点头。
“而计算机控制系统,则相当于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他手里有无数的乐谱。”
李峰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他已经看到了那个未来。
“我们只需要将生产不同产品的参数,比如泥胚的厚度、旋转的速度、干燥的温度和时间、釉料的配比等等,全部编成不同的程序,存入计算机。”
“当我们需要更换产品时,操作员不再需要去拧螺丝、换齿轮,他只需要在控制室里,敲几下键盘,选择‘盘子’的生产程序,点击运行”。
“中央计算机会立刻向生产线上每一个节点的控制器发出指令”。
“传送带的速度会自动调整,机械臂的抓取角度和力度会瞬间改变,干燥窑的温度曲线会按照新程序开始升温……可能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整条生产线就能无缝切换,开始生产全新的产品。”
“这,就是柔性生产。”
“不仅如此,”李峰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更具冲击力的概念,“计算机还能做得更多。我们可以在每个关键节点安装传感器,实时收集生产数据,比如产品的合格率、设备的耗电量、原料的损耗率等等。这些海量的数据汇集到计算机里,系统可以通过算法进行分析,找出最优的生产参数组合。”
“它会告诉我们,是不是把窑温再提高两度,合格率就能上升百分之零点一?是不是把搅拌泥浆的时间缩短五秒,既不影响质量又能节省电费?”
“它能帮助我们进行生产优化,把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压到极致!这对于我们国家目前资源紧张的状况来说,意义非凡!”
寂静。
整个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朱红杰和吴青张大了嘴巴,他们被李峰描绘的这幅场景彻底惊呆了。这……这哪里还是工厂?这简直就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
郑国维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他的脑海里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如果,如果这种模式能够推广开来,那对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将是何等巨大的一次飞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