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认知(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立春,春雷唤醒了沉寂的大地,万物吐新。峡谷内,消失了一个冬季的鸟儿重新出现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陈始在播种。
  十亩灵田,俱已耕耘完毕——说起来,还得感谢徐波的慷慨,借了一只耕地蚯蚓过来帮忙。
  这只耕地蚯蚓,属于低阶灵兽,颇为灵活,是专门帮农民翻地的。放到田地里,立刻会钻入地表,辛勤劳作,把结块的土壤弄碎,捣松,速度可比陈始拿着耕地耙去挖快多了,而且耕耘得十分均匀。
  市面上也有耕地蚯蚓出租,价格不菲,十亩灵田要付出近百斤灵米的租金,陈始自然舍不得。既然徐波愿意相助,他乐得接受。
  今年陈始没有选择种灵稻,而是种了一批叫做“兽心麻”的灵草——灵草,顾名思义,是次于灵药的一种存在,可供予大大小小的灵兽食用。
  所谓灵兽,其实就是妖兽。不过它们被修士驯服了,豢养起来,或当灵宠、或当坐骑,美其名曰:灵兽。
  也就是野兽和家畜这般的区别。
  ——特别说明,不是什么妖兽都能成为灵兽,人们驯化妖兽,基本都是遵循“有需要、有用处”的原则,至于那些无甚作用的妖兽,除了打杀之外,别无处理手段。
  修士们豢养灵兽,每天可都要精心喂养的,一旦缺少了食物,灵兽不但没精神,而且容易怠工。
  因此,养一只灵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本不小。
  灵兽种类繁多,有肉食的,有素食的,还有杂食的。这种兽心麻,便广受许多素食类灵兽的喜欢。所以,价格行情一直很好。十亩灵田,如果管理得好了,收成绝对超过种灵稻。
  种植灵草,还不像种灵药,对《五行种植诀》有等级要求,普通一级便能胜任。只是,相对于灵稻,在打理方面,灵草需要花费更多的精细功夫。
  ——土壤成垄,垄顶留有一个个杯子大小的土窝,种子便一粒粒地洒在土窝里面,然后逐一放入肥料,再培土埋好。
  在此过程中,最讲功夫的当属土窝的尺寸控制,不能太深,深了,草籽发芽,冒不出头,会活活闷烂在土里;浅了同样不好,有碍草茎根部的发育生长……
  把十亩灵田种完,整整花了五天工夫。
  种好后,老天爷又很配合地下了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倒省了陈始一番《唤雨术》。
  “蛤蟆,你给我看仔细了,我不希望看到田地里出现任何一条小虫!只要做得漂亮,灵酒,少不了你喝的。”
  经过多日的疗养,血眼九瞳蛤蟆的精神创伤日渐好转,慢慢恢复了神采。经此创伤,让它一颗高傲的蛤蟆之心感到十分憋屈,得到陈始命令后,整天在卸甲谷内捕捉虫子,一方面为了可口的灵酒;另一方面企图在某些弱小者身上找回自尊。
  ……
  处理完播种的问题,陈始并没有如常般呆在谷内闭关修炼,其在《探花刀煞诀》中篇上的造诣基本已经到了尽头,刀意修成,而要想达到“手中无刀、心中有刀”的化境,必须在实践中取得领悟突破,闭门造车已经作用不大。
  不过出于某方面的顾虑,陈始并没有离开山门,出外历练;而是选择到门派博阅堂里博览群书。
  博阅堂,是类似于地球位面图书馆般的存在,位于金刚山半腰处,不过派内弟子进去阅读,是要付费的,每个时辰一百斤灵米,收费相当给力。堂内藏书上万,玉简数以千计。当然,想在里面找出一份神通功法是不可能的,神通功法,全部收入山顶的秘籍室,那等机要地方,等闲人有灵米都进不去,只对指定人选开放。
  博阅堂的藏书典籍,基本都是关于浮阳域风土人情的论著。另外,还有一些浮阳域之外的世界说明。虽然有关内容不多,但弥足珍贵,满足了陈始渴望已久的求知欲,让他大开眼界。
  这一刻,世界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
  陈始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整个世界,终于有了一份大概的、模糊的认知。
  整个世界,叫做“混元大世界”,有九九八十一域,每一域,由一颗或者多颗星球组成,最大的太上域,甚至拥有上百颗巨大的子星球。相比之下,浮阳域就可怜巴巴了,只得孤零零一颗,而且,还是颗贫瘠的小星球。
  九九八十一域,每一域,彼此的距离都不知相距多少亿里,人身要遨游星空,除非修炼到了化神长生的至境,领悟到时空法则,可以穿梭空间,一步登天;如果修为不够,就只能通过飞行法宝,诸如乘坐天外神舟等,横渡星海。
  然而对于陈始,这些事情实在太遥远了。
  遥远得,只能幻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