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惑解(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时光倥偬,转眼间就到了一八五六年的初秋,十年之约已经过去了一半。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江南的一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郑芝龙果然不负所望,已经控制了所有的外洋贸易,现在他们的商船也可以直达西夷之地,而且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和波斯等国贸易。
  这么做的利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因为这些源源不断而来的白银和黄金,懿安皇后对国家的掌控达到了极其惊人的程度。
  现在,懿安皇后已经可以直接控制江苏、安徽等地的广大农村地区,破除了吏有封建这个最大的弊端渊薮。
  但是,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慈宁宫里,凝望着渐渐落下的夕阳,懿安皇后凝神沉思。现在,她终于明白,陈海平当初为什么要签订那个贸易协定了。
  那曾是心中一个怎么也想不明白的疑团,现在,终于解开了。
  如今,极为罕见地,不仅朝堂里吵翻了天,就是民间同样也吵翻了天。
  争吵的问题只有一个,一派认为一定要把那个贸易协定给废了,而另一派则坚决反对。
  要把贸易协定废了的,主要是和棉布有关的行业,而反对的则是其他大部分的行业,其中尤以和粮食有关的行业反对的最为坚决。
  此外,主张把贸易协定作废的,还有很多大臣,但他们是超脱利益之争的,而是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这么主张的。
  签订那个贸易协定时,懿安皇后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是南方的经济实力要远远强于北方,但最近几年,懿安皇后发现她想错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错。
  如今,北方有几宗货物,那简直就跟抢银子一样。
  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取代窗纸的玻璃,以及其他玻璃器皿。这些东西极其昂贵,但销路极好。
  其次是皮鞋,那东西同样是吸钱机。
  但是,对南方冲击最大还不是这两个最能抢钱的,而是衣料。
  棉花、织布、染布、销售,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产业,但是,这本是南方最强项的产业现在却被北方打的无还手之力。
  这是极其严重的问题,但却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
  北方产的毛料就不说了,虽然抢钱也抢的厉害,但对南方冲击的范围毕竟还有限,可北方产的棉布布料比南方便宜一大块,这就极其极其严重了,因为相关的人有成百上千万之多。
  一开始还以为是北方压价竞争,很多人还笑,因为这是不可能长久坚持下去的,所以也就一直等着看北方那些人的笑话。但,谁也没想到,北方似乎不是在压价竞争,而是真的能把价格降下来。
  棉布的价格下降,冲击的是整个的产业链,涉及的人太多了。好在,外洋贸易与日俱增,分担了一部分的压力。要不,问题就更严重了。
  由此,更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他们抨击这个贸易协定太不合理。但是,现在南北方纠缠的太深了,何况隔着陈海平的北方,还有更北方更广大的地区。而且,这贸易协定关乎整个天下的形势,绝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双方吵翻了天,但就是没有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
  八月初七,懿安皇后宣布,将亲赴辽东为袁崇焕老母八十寿诞致贺。
  这个消息一出,争吵登时平息下来。
  谁都清楚,如果陈海平不同意,单方面更改贸易协定是不现实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